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亲无奈将儿子送人 30年后父子尴尬相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1:25  青年时报

  时报记者 任彦 林晓莹 文/摄

  “你的老家在安徽和县,你母亲身体不好,有空回去看看!”老人颤颤悠悠递过一张纸,上面记着一串详细的地址。

  “等工作空下来,也许若干年后,我会去看看。”对面的年轻小伙,面带微笑,但也有些许尴尬,小声回答。

  “好,来看看好!有事多联系!”老人一个劲点头。

  ……

  “我还有工作,我先进去了吧。” 小伙很有礼貌地询问。

  “工作要紧,去吧。” 老人赶忙答应。

  小伙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大院里。

  这是一对父子分别了30年后的第一次相见,时间很短暂,仅仅20分钟,时间是10月4日下午,地点在杭州某医院的停车场。

  老人叫鲁益民,安徽和县的农民,今年61岁。当年他亲手将儿子送给了他人,30年间,思念、内疚一直纠缠着他。现在,儿子终于见到了,然而老人心中却总觉得还有一丝遗憾。

  无奈送儿子

  1978年正月十六日,一贫如洗的鲁家,迎来了第三个儿子,父亲鲁益民给其取名为鲁恩润。

  当年秋天,一个叫张全之的人找到了鲁益民。他是江苏赣榆县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多年后,成了赣榆县供销社的主任。

  张全之的儿子幼小时溺水身亡,他和妻子痛不欲生。而张全之此行的目的,便是希望领养小恩润,以缓失子之痛。

  鲁益民记得,儿子鲁恩润是1978年11月送走的,当时妻子赵春芳不舍得,坐车步行十五六个小时,一路流着泪,亲自将孩子送到了赣榆张家。

  自此,鲁恩润改了名字,叫张向阳。

  30年的思念

  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鲁益民渐渐老了,他的白内障越来越严重,而妻子赵春芳也患上了心脏病。

  “是该去认认儿子了,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眼睛就看不到东西了,老婆的身子骨也够呛!”1998年的5月,鲁益民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坐上了去江苏赣榆的车。

  “向阳目前在准备考大学,如果现在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会有负担,说不定耽误他一辈子。” 张全之客气地拒绝了鲁家一行人。

  而此后,鲁家就再没了这个小儿子的任何信息。

  就这样,时间又悄然过了10年。

  而鲁益民想见到儿子的心情更迫切了:不管这个孩子愿不愿意认我这个亲生父亲,我只要再见他一眼,就足够了。

  今年的端午节,鲁益民再次来到了赣榆,得知一个喜讯,儿子已于去年结婚,目前定居杭州,并考取了研究生。

  见到儿子!鲁益民说,当时他有一种要立即见到儿子的冲动,这种冲动是30年来最为强烈的。“他不认我没关系,但我一定要和他说清楚,当初我并不是想抛弃他。”

  然而儿子愿意见亲身父亲吗?杭州那么大,怎么才能找到他呢?

  上月底,老人的二儿子鲁恩厚找到了报社,希望记者能够帮助他找到弟弟。“我要了却我父母的心愿。”

  很快,记者通过警方找到了鲁恩厚想找的人——张向阳,目前在杭州某医院工作,而他的名字现在叫张林(化名)。11月3日,记者在张林工作的医院首先见到了他,这个瘦瘦的年轻人脸上总挂着谦和的笑。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和我说过了身世。我也看过很多寻亲的电视节目,但我没有寻找他们的欲望。”张林说,“因为我对他们没有感情,我这么小就被送走了,后来又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其实他们一直在找你,但因为你在上学,没忍心打扰你。”记者告诉他。

  “上学?那寒暑假的时候我都在家里,他们怎么不来看我呢?”沉默了一会,张林说:“说不定过了一段时间,我会主动到安徽去找他们。可能是一年,也有可能是三年,谁知道呢?”

  张林抬起头,望了望天花板,“他们现在想见我,但我不想见他们,感情的事情是不能勉强的,就是见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和记者交流中,张林更多提到的是远在赣榆的养父母。

  “我现在隔一两个月就要回去看他们。”从杭州到赣榆,坐车需要六七个小时的时间,但张林对这样的奔波乐此不疲。

  张林在张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说,自己20岁时,考取了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他在杭州的一家医院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工作期间,他读完了上海体育学院的研究生课程。2007年,张林和医院的一护士结了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亲人 分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