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川首例地震破碎家庭重组婚礼花41元

  命运是如此捉弄人。

  北川曲山镇新街村,40岁的张建均与同龄的母贤碧本是远亲,10多年来,大家同住在一个院里。张的独子叫母“舅母”,而母的独子管张称“姑爷”。一场大地震,张与母相继失去了“另一半”。

  没有恋爱,没有婚礼;亲人支持,孩子却反对———考虑一切实际的想法后,10月27日,他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北川首个“重组家庭”。记者据北川民政局所属的20个结婚登记点统计,目前因双方均在地震中丧偶,又重新组合的家庭仅有4对,且全部集中在曲山镇和擂鼓镇,年龄几乎都在38岁以上。而今的北川,人们正在用这样一个个组合家庭,来延续地震后对生活的渴求。

  酸楚&希望

  41块钱的婚礼

  12块钱照了几张结婚登记照,9块钱到镇里登记结婚,20块钱买了两斤糖果给大家散发。张建均晚上特意去割了点肉,一家四口坐在板房里大吃了一顿。

  这两天降温了,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子割一样。

  “要是还住在曲山的话,家家户户都生了火盆,哪会有这么冷,板房两边山都没有,还能不冷?!”母贤碧紧紧地拽着张建均的手,边走边议论,他要到板房诊所为新婚妻子买点感冒药。

  地震前,即便是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成为一家人。

  两人确实沾亲带故,张建均的岳父与母贤碧的公公本是亲兄弟,而两家人的房子仅相隔一家。

  地震时,在餐馆打工的母贤碧感觉房子在摇动就跑了出来,不到几分钟,马路两边的房子全垮了。这时,她才意识到在对面工地上干活的丈夫,跑过去一瞧,工地早被掩埋了。她叫唤一阵子,就跑去找上高中的儿子,见到17岁的孩子正在背着同学转移。想起被埋的丈夫,母子抱头痛哭。

  地震时,张建均在上海工地上做小工,一天50块钱,每月按时给家里寄钱,这种生活已经持续7、8年。

  “家里电话不通,12号的晚上,我禁不住在被子里哭了一夜。”5月16日,他辗转几地才回到绵阳。当他爬到任家坪的山头,望着被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40岁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泪水。所幸,他在亲戚那里找到了15岁的儿子,而老婆与父母被埋在了10多米深的砖石下。

  3个月后,大家搬到了板房里,张建均的亲姐姐找到他和母贤碧谈事。

  “你们还年轻,不可能一个人过下半辈子,迟早要找另一半,如果到外头找一个,兴许性格不合,现在大家的负担都重,万一承受不了怎么办?我看,你们两人知根知底,重组一个家庭很合适。”

  两人迟疑片刻后点点头:“是这么个理”。

  12块钱照了几张结婚登记照,9块钱到镇里登记结婚,20块钱买了两斤糖果给大家散发。心细的张建均觉得对不住家人,晚上特意去割了点肉,一家四口坐在板房里大吃了一顿。当晚,母贤碧与张建均的儿子,相互调换了板房。

  这样,婚礼就算结束了。

  反对&理解

  摇头的孩子们

  儿子终于想通了,晚上主动找姑爷谈心。“反正,姑爷性格也好,你们两个人在一起过,也蛮好的。”

  而今婚后也有一个多月了,两个孩子始终不肯叫“爸妈”,依旧叫着“舅母、姑爷”。

  这让新婚夫妇很不愉悦。

  12月5日是星期五,张建均和母贤碧两口子本在安昌镇朋友家吃喜酒。中午放下碗筷,两人就急着往家赶,“今天两个儿子要从学校回家”。但是两人还是失望了,儿子们当天都没有回家,大儿子到同学家去耍了,小儿子到亲戚家去了。他们估计,“孩子们对我们的结合,还是没在心里彻底接受。”

  大家都说,经历了地震,还有什么比活下来更重要,那为何孩子们不理解他们呢?

  当初,张建均的儿子听说父亲要和舅母结婚,一个劲地摇头:舅母人好,我没意见,但以后怎么喊人啊?

  所有的亲戚都表示支持,孩子妥协了。

  而母贤碧的儿子反对声最大,根本不可接受母亲的再婚,甚至直言“妈妈,你变了一个人”。在儿子的心中,母亲的行为就是背叛了死去的父亲。不管母亲怎样苦劝,儿子就是爱理不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地震 结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