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震破碎家庭重组获儿女理解

  母贤碧哭了。

  “家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说我对不起你爸爸,谁不知道你爸爸在的时候,我和他多恩爱,一辈子也没有吵过架,现在他不在了,我组建一个家庭有什么不对,我们家里一分钱也没能带出来,以前的积蓄全修了房子,现在你还在上学,我又常年有病,以后怎么过,你想过没有?”

  儿子终于想通了,晚上主动找姑爷谈心。“反正,姑爷性格也好,你们两个人在一起过,也蛮好的。”

  撮合婚姻漫长而疲惫,两人并不介意。在他们心里,只要生活过得去,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

  对他俩的组合家庭,亲戚们都支持。在所有亲戚中,最有发言权的是张建均的姐姐。她说,40岁的年纪,都带着一个儿子,要是没个家,不就没有盼头了吗?我们都是什么都没了的人,一大家人地震中死了10多个,让他们牵手一起走完下半辈子,对孩子、对自己也是一种交代。

  如果没有这种婚姻?

  他一个人在外打工,晚上独自在被窝里流泪;她,一个人供孩子读高中,连抓药的钱都靠借;现在,日子虽紧巴巴的,但困难能相互分担了。

  借了一万多块钱,姐姐在板房的附近开了一家麻将馆,这也成了新婚夫妇板房之外的家。

  “姐姐以前在北川也是开麻将馆的,现在生意不好,她根本无所谓,不找点事做,就容易想到死去的亲人。我们在麻将馆帮忙,一大家人聚在一起,也是一种照顾。”

  街坊对张建均和母贤碧的结合没有异样的眼光———“这是好事,两个人挨,总好过一个人挨容易。”

  其实,张建均也尝试过一个人支撑家庭。震后安排好儿子,因家庭拮据,他选择一个人外出揽工。“人在工地上,却没心思做活。一到晚上睡觉时,就会想起去世的家人,不自觉眼泪就出来了,虽然家是没有了,心里总记挂北川中学的儿子,想他现在好不好,听话不听话?”

  不放心,他又卷着铺盖回到北川。

  “我们的结合不需要恋爱。”对婚姻的选择,两人异口同声。相比之前,他们现在的婚礼啥也没有,板房里的洗衣机是他唯一从废墟中捞出来的、完好的家用电器。

  “要求都很实际,我在家照顾孩子们,他明年外出打工,两个娃一个月少不了七八百的生活花销。”母贤碧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在永兴巨大的板房区是很难见到的。她自己评价说“也许这就是婚姻带来的好处”。

  张建均常常想到,如果没有这种婚姻的结合,他将会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的回答是,在上海在工地上,一边挥洒汗水,一边思念逝去的家人,而唯一的儿子也只有托付给亲人,今年春节他也不可能回家,“连安身的地方也没,回来了也只有掉眼泪”。

  母贤碧也想过类似的问题。她的回答是,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年纪大,又招不了工,只能想办法打零工供儿子高中毕业,就连每个月抓药的钱也靠四处借了。

  有了这样的组合家庭,日子虽紧巴巴的,但困难能相互分担了。两人很知足。供养孩子们读书,重建一套房子,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地震 结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