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岁女孩念初中,两月后悄返“私塾”
博客以独特视角评价“校园生活”,父亲和校方均表示在“意料之中”
□见习记者 陈斯音
2004年,拥有双博士学历的嘉兴男子袁鸿林,将5岁女儿袁小逸放在家中进行“私塾化”培养,对其进行个性化教学,并表示女儿在9岁时可具备初中知识,希望她21岁能博士毕业。
今年9月,9岁的袁小逸跨入中学校门,体验初二年级的学习生活。然而近日记者获悉,袁小逸其实已在11月份离开学校,重回“私塾”。
那么,这两个月来,袁小逸经历了什么?在女孩的博客中,她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她眼中的“学校”和“教育”……
私塾女孩眼中的校园生活
酸
……学校孩子为何要抄作业,而且还非抄不可呢?
我想了一周,观察了一周,得出如下结论:早自修时间只有45分钟,早操10分钟,早读10分钟,然后老师再“霸占”10分钟,学生自修时间只有10分钟,运气不好的话,连一分钟都没有。而作业却须在早自修完毕前交出,除非在家里就完成作业,但很多学生却未能把所有作业在家完成,于是只能抄别人的作业。细想起来,也是无可奈何、情有可原的。
除了抄作业,有些事也让我感觉不公平。举个小例子,学校规定学生上课不许喝水,但我每每看到,一上课老师就拿着自己的茶杯和教科书摇摇摆摆地走进教室……私塾却不一样,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甜
同学们跟我很亲密,包括老师,都很愿意帮助我,有时比私塾孩子(指父亲的其他学生)对我还好。他们替我拿书包、送我去车站;教我回家时把不用的课本留在抽屉里;“大姐姐们”也常和我说些女生的秘密,这些都让我感动不已……
苦又辣
作业、考试超多。隔几天考一次,人变成了机器,学生只要看到题就马上反映(应)出来,几乎不需要思考的时间……
在这种又苦又累的情况下,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还会出现不正常的心理。让我特别吃惊的是,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因一两次考试考得不好而哭鼻子,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期中考试刚完,教室便是一片鬼哭狼嚎,好几个姐姐边哭边对我说想跳楼了……这体现了学校孩子心理很脆弱。(摘自袁小逸博客)
插班后袁小逸大病一场
自从9月8日袁小逸插班进入嘉兴市清河中学初二(8)班后,她便开始体验学校教育和集体生活。
不料,9月23日,袁小逸连发了好几天39度以上的高烧,直到9月底也没有退烧。一家人把女儿送去了医院。医生表示,袁小逸体力透支,需要好好休息。她本人也表示“身体、精神双重疲劳”。
袁鸿林告诉记者,女儿身体健康,近几年来极少生病。
到了11月,经校方批准,袁小逸暂时离开学校,重返私塾。
从9月8日到11月14日,她在清河中学“插班生涯”仅短短两个月。
首度“触考”成绩五六十分
袁小逸说,学校最令她无法适应的是回家作业和密集考试。“作业太多了,每天急得睡不着觉,就算完成了那些作业,我也感觉好像心里空荡荡的。”
记者从班主任屠强华处了解到,袁小逸开始的几次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普遍在五六十分。“她没有接受过考试培训,书写速度也比较慢,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屠强华说。
父亲称这是一次实验
“把她放入中学就读是一次实验,看看私塾教育有什么问题和不足,再来弥补。”袁鸿林说,“入学之后,女儿一些原有的兴趣,如钢琴、写作、日语等都没时间研习,我担心长此以往会荒废。”女儿表现出的不适应,主要还是年龄与体力上的问题。
目前,袁小逸仍将学校每周的单元测试卷拿回家做,并将参加期末考。
同时袁鸿林表示,自己对女儿的“私塾教育”模式更有信心。
对于袁小逸离校,清河中学的校长高洪良表示9岁的袁小逸“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同时对“私塾教育”的可行性表示观望,认为只要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模式,就是好的教育模式。不过,“私塾”教学对学校教师在个体教育方面会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