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县委书记称官员如收入合法高消费无可厚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16:05  贵州都市报

  如果花的是自己的合法收入,高消费也无可厚非

  记者:有网友提出,官员如果想高消费,应该公开自己的收入,让财产透明,你赞成吗?

  宫晓农:什么是高消费?如果花四五千买一个空调算不算高消费?这是耐用商品,几千块花出去又不是一次性消费,应该不算高消费。这是个人消费偏好问题,如果个人收入能支撑消费,只要这个收入是正当合法的,不管是不是官员,即便高消费也无可厚非。至于说公开官员的收入,我赞成。官员要全面接受社会的监督,但这可能有个过程,必须逐步推进。基层官员要清廉,必须用好权力,这需要各方面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带来腐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官员的监督除了党内监督(各级纪检部门)外,还有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这些都是有效监督。

  记者:方便透露你的收入情况吗?

  宫晓农:我每个月的工资就3000多元,再加上年终奖,年薪在5万元左右,这个收入和老百姓比,算高收入了。以我自己的经济收入状况,如果用一两个月的工资来购买一件耐用商品,应该也是无可厚非吧?应该允许个人有消费偏好,当然如果连饭都吃不饱也就不会有什么消费偏好了,但现在不是这样的。我倾向于在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后,个人的主要收入应该用来消费,没必要留给子女,人在逆境中才会奋发有为,我就是从大方县一个农机站长开始,一步步从基层走出来的,如果我当初条件很优越,或许也就不会有今天。

  记者:有网友将县委书记带名表与周总理十几年如一日戴一块旧手表作了比较,指出干部应“清廉为官”,你认为呢?

  宫晓农:周总理清廉、朴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们更应该学习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才是本质上的东西。官员要勤政、廉政、善政,在这其中,廉政最为重要,廉能生威,(官员)不该拿的不要拿,不该贪的不要贪。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制度,制度好了,官员想犯错也犯不了。

  记者:你认为这件事为什么能在网上炒作得那么厉害呢?

  宫晓农:(近年来)一小部分县委书记在廉政上出了问题,你说如果一个县委书记戴一个几十万元的名表该不该受到质疑?当然应该!但这毕竟是少数,(县委书记)主流是好的。当然,在反腐倡廉上,老百姓有权利发出自己的质疑。

  网络监督有必要,但应该做到有效监督

  记者:你平时上网吗?

  宫晓农:很少,上网一般看些新闻和理论方面的东西,也很少上论坛,尽管网龄有近10年了,但我也仅仅是会上网,很肤浅。看书还是我习惯的传统阅读方式,每天都会尽量抽出点时间来看书。

  记者:遭遇了这次“名表门”事件,你对网络监督是怎么看的?

  宫晓农:网友当初将这张照片曝光,可能以为我戴的是几万、几十万的名表,他们要是知道我这块手表其实就几千元,估计也不会曝光。网上说我戴名表,你说人家错在哪?我这块表确实是名表啊。网络对县委书记的监督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这也是媒体监督的一种形式。这事虽然给我带来了一些误解,让我名誉上有了些影响,我也觉得有点冤,但我没有认为这是对我的诽谤,如果因此而否认这种监督,我的胸怀就有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网络监督应该尽量做到有效监督,可以先调查,再监督,不要随便在网上乱炒作,否则可信度就会降低。网络是一个平台,网民发布信息应该是真实的,不应该任意攻击诋毁别人,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国民教育才是关键,特别是诚信教育,政府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记者:互联网时代,官员常被纳入监督视线里,你感受到压力没?

  宫晓农:还是有些压力,会督促我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没有监督,那很轻松啊,人都是要偷懒的,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如果没有监督,人的欲望就会无限膨胀。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都希望领导是包青天式的人物,具备勤政、廉政和善政的能力,但任何人不可能是完人,套用一句广告词,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监督的作用。

  记者:这件事对你在廉政建设上有什么启发?

  宫晓农:我感觉到,对下属在作风上的要求得更加严格,包括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2009年是纳雍县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年,我们正在制定一些针对领导干部的纪律要求,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应该接受社会监督,看看8小时之外,领导干部是怎么过的。我个人从不进娱乐场所,正常娱乐我是不反对的,但很显然,老百姓不希望有这种偏好的领导。

  记者:在纳雍为官8年,你准备给自己打多少分?

  宫晓农:我自认为可以打个80分吧。我父亲是老革命,从小对我要求很严格,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并拥有一技之长,以服务社会,获取报酬,这对我影响很大,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从县长到书记,我一直在尽责为老百姓履职,你比如说,2003年我还在当县长时,很多矿山公路很破烂,导致各个煤矿生产出来的煤无法运出,这对县财政影响很大,但要修建矿山公路,单靠县财政根本无力支撑,每年全县总财政收入不过1个亿,修建矿山公路却要1.5个亿,最终,经过我多方努力,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地方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不过,政府在管理上也出现过一些疏漏,近年来,我们也发生过一些大型矿难,在管理上,我们要加强。

  (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