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潘莹):北京市日前发生了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死亡病例,这也是近一年来中国内地发生的首个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人禽流感与普通流感究竟有何不同?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该如何预防?
通俗地说,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感冒,是一种禽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其中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感染后家禽病死率很高。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很难感染人类,但随着病毒的变异及接触的频繁,禽流感病毒偶尔也会感染到人类,称之为人禽流感。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介绍说,与普通流感相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率相对较高:“对目前所发生的(人)禽流感病例监测结果表明,(人禽流感)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冬、春季,病例年龄以年轻人为主,年龄中位数(平均数)是18-20岁,病死率全球超过60%。”
据介绍,人感染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为发热,一般在39摄氏度以上,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疼等症状,部分患者还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据专家介绍,经过治疗,一些患者可以痊愈,但还有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出现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直至死亡。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介绍说,目前人禽流感的确诊和排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监测到疑似病例后,疾控人员要在医疗机构配合下采集病例标本,运送到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目前主要通过多种方法:比如通过呼吸道标本的核酸检测;第二,需要分离病毒;还有一个对血清里的抗体进行检测。最快的是核酸检测结果,八个小时内可以拿到结果,病毒分离需要几天,抗体检测需要一到两个星期。”
据了解,人禽流感与普通流感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的感染途径却有很大差别。具体来说,普通流感的传染途径是人间传播,而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途径主要是禽到人的传播,直接接触病死禽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禽流感病例在发病之前都有禽类接触史,或是暴露在被病毒污染的环境中,比如活禽市场等。
禽流感病毒究竟会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呢?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介绍说,虽然有人类患上禽流感个案的存在,但目前并无证据显示病毒能有效传播,绝大部分的人禽流感病例,都是由于患者接触受感染家禽或受污染对象所导致的:“绝大多数病例是散发的,但确实存在着有一些家庭聚集性病例,这些家庭聚集性病例绝大多数是由于暴露在同一个环境(而导致的),(其中也有)偶然情况下由于密切接触导致人传人,WHO(世界卫生组织)使用的词叫做有限的人传人。”
据介绍,2003年以来,全球共有10个国家报告了45起聚集性病例,其中90%以上的聚集性病例发生在有血缘关系且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中,极少数为邻居、朋友或者来自同一地区的病例。
如何预防人禽流感是人们都很关注的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健先生介绍说,人禽流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预防,民众完全没有必要感到恐慌。他说:“构成一个传染病传播必须有传染源、有传播途径、有易感人群。(禽流感)传染源就是感染了病毒的禽类;传播途径是人与感染了病毒的禽类的交互(接触);我们现在对禽流感都是易感(人群)的,(因为)没有大规模使用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如果要预防人禽流感,在)三个要素里,把任何一个隔断,都可以(预防)。我们(一般民众)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专家介绍说,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尽量避免接触家禽及其他雀鸟,一旦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彻底清洁双手。此外,不到活禽市场购买活禽,发现病死禽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专家还提醒,预防禽流感的最好方法,是增强自己的抵抗力,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等等。
此外,和普通流感病毒一样,禽流感病毒也对高温十分敏感,70摄氏度的高温可以在2到10分钟内将禽流感病毒完全杀死,食用煮熟的禽肉或蛋类是安全的。因此,在烹调的时候要注意蒸熟煮透。
据专家分析,按照目前全球人禽流感疫情和动物疫情的形势,今后一段时期,人禽流感散发的病例还将不断出现。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介绍说,每增加一个病例,都将为病毒突变或基因重配来提高其传播能力创造机会:“禽流感病毒的一段基因和流感病毒的一段基因重配后,产生新的病毒,就可能在人群中传播。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应该是非常危险。但(所幸的是,)全球目前没有报告过这个情况。”
如今,面对禽流感,人类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而如何应对禽流感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禽流感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