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下事:“山寨热”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13:51   smg深度105

  【演播室1】: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视评论节目《深度105》。要说刚刚过去的2008年哪个词汇最流行,"山寨" 一词恐怕首当其冲。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关于"山寨"一词有多种解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山寨"是出自粤语,是 "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指那些没有牌照、难以进入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它们所生产、销售 的产品也自然被称为"山寨产品"。但让很多人看不懂的是,在越来越讲求品牌的今天,一大批带有仿造特征的"山寨产品" 却在市场上势不可挡,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但与此同时,相关的争议与质疑也随之而来。

  字幕:2008年12月北京中关村某手机市场

  【现场暗访画面】

  暗访经销商同期:

  这叫什么?公爵,仿伯爵的那种,仿三星伯爵。

  这个多少钱?650(元)。

  伯爵多少钱?6000多。

  这是不是就是“山寨机”啊?基本上是。

  【解说】2008年末,记者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手机市场里看到,各种产品琳琅满目,而所谓的"山寨"手机也混 杂其间,它们的外形可能和某个知名品牌的热门款式极为相似,名称也与品牌机只有一两个字母的差异,像这款HiPhon e明显是仿造苹果手机iPhone(手机上网)。听经销商说,不少"山寨"手机卖得十分抢手。

  暗访经销商同期:

  有双卡双待的,带蓝牙的,带FM的,有两个喇叭,四个喇叭,摄像头,副摄像头,长焦摄像头。130万像素,2 00万像素都可以,还可以打游戏,在线股票,移动QQ,MSN,就是你能想到的功能它都能有。

  【解说】尽管这些"山寨"手机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都缺乏保证,但由于功能齐全、价格低廉,对普通消费者有很强的 吸引力。

  【采访】商户

  哪种卖的好?当然是这种。

  为什么?这种便宜,拿出去唬人啊,不懂得外行的人一看这就是真的。

  【采访】消费者:

  便宜啊,我买一个正宗的,当时iphone的改版机要4000多。我买这个手机是900多,一个手机用一年基 本上差不多了,那我一年换一个,几百块钱手机,我就觉得非常便宜,很实惠。

  【解说】据了解,正规手机在投产之前,首先要跨过两道门槛:一是政策门槛,必须拥有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手机牌照 ,然后通过入网检测;二是技术门槛,要花巨额资金向正规芯片厂商和手机解决方案设计公司拿方案,而"山寨"手机正是绕 过了这两个门槛。

  暗访经销商同期:

  有检测吗?没有检测。

  那能上市吗?可以上市,跟水货是一样的,水货也不能上市,但这是水货市场。

  【解说】

  深圳的孙先生创办了一个手机网站销售"山寨"手机,不愿意面对镜头的他,在电话里向记者介绍了"山寨"手机运 作的一些内幕。

  【电话采访】深圳"山寨"手机经销商孙先生

  都不是正规的入网,但是通过各种方法他都能得到的。比如联想现在你有,可以有这个入网许可了,你自己卖得并不 是很好,他就可以把他的这个许可证买下来的,那么"山寨"机从哪里得到的,都是从正规厂商身上得到的。还有个别的采取 ,审批的许可证、入网方面,可能是通过用挂靠的方式获得的,所以说这些地方,就是大家都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吧。

  【解说】就这样,通过倒手买来的入网许可,解决了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而"山寨机"大多是由小公司设计软件, 用采购来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因此成本很低。

  【电话采访】深圳"山寨"手机经销商孙先生

  据我们知道硬件很便宜,就七八十块钱吧,加上软件的设置可能要贵一些。就是开发软件,软件的这个模仿等等这样 功能的升级,这方面的成本要高一些。也就是一二百块钱的成本吧,量一大了就很便宜了。

  【解说】孙先生说,"山寨机"还省去了售后服务、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费用,因此成本大为降低。“山寨机”厂商采 取分工协作的方式,从设计、部件组装到市场销售都有专门的公司承担,效率很高。一般从经销商看中热卖机型到组装的"山 寨机"出货,快的大概只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演播室2】

  有关机构做过一项调查,2008年全国"山寨"手机产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两亿部,而且销售量已经占到了市场的 30%,这无疑大大挤压了品牌机的生存空间。而且,类似的"山寨"套路,已经跨越了手机,遍及DVD、电暖器、豆浆机 、饮水机等等众多家电产品。有人惊呼,"山寨经济"已经到来。然而,"山寨"产品的合法性却一直受到质疑。

  【解说】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家小商品批发市场内,许多商铺都在经销一些酷似名牌的家电产品,这款名为"美的樱 花"的电磁炉,如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商标中的"樱花"二字。而这款以汉语拼音注册的"九原"豆浆机商标,则和"九阳" 豆浆机十分相似。在一家店铺,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款电磁炉。

  【暗访】商户1

  这标志就是打擦边嘛,按那个注册你根本就注册不下来,你只能是注册时把拼音字母改一下,如果跟它一摸一样,你 就仿冒它的东西,你就侵权了。

  这不是真的松下的东西?不是,松下根本不做电磁炉。

  【解说】商家告诉记者,这些"山寨"产品销量一直不错,主要就是因为价格低,比所模仿的牌子至少便宜一倍以上 。一些商家还声称,这些产品的质量其实与真正的名牌产品相差无几,模仿名牌只是为了打开销路。当然对于这种说法,专营 正规品牌的商家并不认可。

  【采访】商户2

  九阳就一个,他们都是假的,纯粹属于假货,就是假的。

  【解说】尽管"山寨"产品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它的生产和销售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山寨"产品从来未被 正名,但国家也没有出台过具体的限制措施,法律界定模糊。因此一方面经销商常常与工商执法部门"打游击",另一方面大 多数市场都放任"山寨"产品的进入。卖山寨手机的孙先生说,对于"山寨机"的合法性,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底气。

  【电话采访】深圳"山寨"手机经销商孙先生

  它是有一种灰色的意思,怎么说呢,是一个中间状态。个别的"山寨"机,确实关系到产权的问题,样子设计得跟人 家一模一样的了。三星的,诺基亚的,个别的确实有。

  【解说】对于"山寨产品"是否侵权的问题,专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采访】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和育东

  如果他购买的这些元器件确实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的话,总体上组装的话,它也会侵犯别人的专利权。如果他的外观 设计和别人的外观设计相近似的话,也会侵占别人手机的外观设计的专利权。

  【采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

  打"擦边球"这件事儿是不是一定就有原罪呢?你不能认为说,他们两个看起来相似就一定是侵权。比如说现代汽车 的标识,你看到吗,是斜着的H,本田汽车的是一个立着的H,你说这两个H相不相同,H都是一样的,图形相不相似,很相 似,但是你说他构成侵权吗?如果要是构成侵权,这两家公司早就要打起来了。

  【解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曾经起诉国际家电巨头菲利普在一项dvd机上的专利无效,为国内众多厂家省 下了不菲的专利费用。她认为,大部分"山寨产品"采取高度技术集成的方式进行生产,并不构成侵权。尽管“山寨产品”一 直饱受侵权的指责,但是还很少听说有被品牌企业告上法庭的先例。

  【采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

  我芯片是从一个地方采购来了,我外壳是从一个地方采购来了,我电池是从一个地方采购来的,还有,可能其他的配 件。那么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已经在合法的销售市场上能够去买到的,那么我作为一个组装商,我去购买这些东西,不会去侵犯 这些产品里面所用的专利权。

  【演播室3】其实,对"山寨"产品的合法性,目前争议的焦点是:"山寨产品"究竟是一种专利剽窃,还是一种模 式创新?这两年,随着"山寨"产品的风行,有人认为它搞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创新发展,后患无穷;但也有人认为"山寨 "产品是一种改进式的创新,这种中国式的创新,让收入不高的群体也能得到高端享受,应该大加鼓励。这不,还有人要办山 寨企业协会呢。

  字幕:辽宁省沈阳市

  【解说】2008年底,这位名叫姜伟的辽宁商人在一个新闻网站上,发出了一份关于成立中国山寨企业协会的“英 雄帖”,倡议书称,平民化的山寨产品成为不容忽视的市场主力军。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企业自律,难免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 ,加之出身草根,价格低廉,便被以偏概全地丑化成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为求自救,所以倡议广大优秀的山寨企业组建山寨企 业协会,重塑山寨形象。

  【采访】山寨企业协会发起人姜伟

  怎么去定位山寨?现在大伙儿倾向于山寨是模仿性、创新性、廉价性、平民性四性合一。四性没有什么坏处,哪性都 是好事儿,模仿性有什么错,创新性有什么错,廉价性有什么错,平民性有什么错呢?

  【实况】姜伟在车间跟工人交流

  【解说】以保健品起家的姜伟曾经是个风云人物,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他的"飞龙药业"曾经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名 噪一时,他自己也当选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劳模。2008年,姜伟推出了一种"山寨"洋酒,把自己做的酒装在加拿 大冰酒的瓶子里拿去卖。他认为,自己的产品并不仅仅是仿冒。

  【采访】山寨企业协会发起人姜伟

  那你把你的酒装到冰酒的瓶子里面,你就有点"山寨"现象了,但是我里头内容物,我的工艺不是你洋酒的,但是我 的味道呢,和你威士忌又有相似,又有了"山寨"现象了,这个是模仿还是创新啊?我觉得,这个社会不能够排他,就是我们 不能够理想地,或者僵硬地去认为,人们必须去搞原创的才叫创新。

  【解说】姜伟的观点,与北京大学张平教授不谋而合。

  【采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

  4410最早我们国家提出创新是有三种模式嘛,就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改进创新,其实山寨一开始的那种出发 点,就是有点类似于集成创新和改进创新。4436一般中小企业,从它起步阶段都是从改进创新开始。

  【解说】然而,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山寨手机"都是采用一种叫MTK的通用集成芯片,改进主要体现 在外形调整以及一些功能的拓展方面,但技术含量并不高,质量明显不如品牌机。

  【采访】商户

  这仿的和真的不一样?跟真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包括照相相素,清晰度。

  难怪这么便宜。这谁都明白,真的好几千,假的几百。

  【解说】这种组装和改进究竟能否称为创新,也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质疑。

  【采访】消费者

  因为我个人是搞IT的嘛,一个东西研发出来,它的成本就很高,它抄袭下来的话就省去了中间的研发环节,它的成 本降低。"山寨版"的iphone和原版的iphone质量不一样,触摸屏的反应速度,一些分辨率都不能比,还有信号 的一些好坏都不能比,这个东西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解说】姜伟正在忙着为"山寨"正名,而几乎同时,在2009年初的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来自清华 大学的金纳教授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对山寨文化(山寨产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采访】北京市政协委员金纳:

  "山寨"这个词,我觉得,归根结底地讲,它还是仿冒,它是一种克隆,一种抄袭。

  【解说】根据金纳的提案,国家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加强市场管理,对确有侵权的"山寨产品"应严肃查处,以减少 影响技术创新的种种投机行为。

  【采访】北京市政协委员金纳:

  "山寨手机"的出现,扰乱了市场的秩序,有很多人希望用低廉的价格买这种时尚的东西,但是长此下去以后,这样 现象如果被推广了,那中国怎么能有自己好的产品出现呢,就是自己自主研发的产品出现呢?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以后的自主创 新,它是有这个阻碍的作用跟消极的作用。

  【解说】金纳认为,目前"山寨热"正在迅速蔓延,如果说"山寨"产品有所创新的话,主要也是在经营手段上而非 技术进步方面。在"山寨产品"的猛烈冲击下,许多企业的原创热情与创新投入将会被大大抑制,长此以往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将受到严重损害。

  【采访】北京市政协委员金纳

  研发自己的产品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要有自己的产业,有自己的品牌,那应该是强国的一个标志,因为你 总是出来克隆别人的东西的话,做的永远是低端的产品。//这次金融危机,你看中国那么多的企业,它是靠着外加工来生存 的话,当有经济风暴来的时候,我们出口受限制的时候,这个东西可能就引得很多加工厂的倒闭。

  【解说】而在张平教授看来,一些企业在本身规模不大,资金不足的时候,为应对激烈的竞争,从模仿名牌的"山寨 "产品起步,以"价"拓市,未尝不是一条合理的发展捷径。但她也承认,模仿只能是权宜之计,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潮流 ,才能长久生存下去。

  【采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

  媒体也好,还有我们整个社会舆论也好,必须要给"山寨"现象一个正确的引导。所以上次有人问我,说你最后要给 "山寨"下一个什么结论,我说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然后青出于蓝胜于蓝。如果你老是在学别人,老是学别人,你再不超过 他,那你可能,日后还是一个死亡。

  【解说】目前,山寨企业协会的章程已经起草好,发起人姜伟说,有二十来家"山寨"企业愿意率先加入,但是具体 名单还不能公布。他一再跟记者强调,协会收纳的是"山寨"企业,对那些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山贼"企业是坚决说不的。

  【采访】山寨企业协会发起人姜伟

  "山寨"不是"山贼",这个有"山寨"就有"山贼",有商店就有小偷,你不能说你这个商店里发现了小偷,你把 人家商店给破坏了,给砸了。

  【演播室4】:

  看来,无论是在法律方面还是产业竞争力方面,"山寨产品热"确实都带来了不少隐忧,最大的隐忧就是,一味模仿 会导致企业创新能力的退化。不过我注意到,目前在"山寨"手机市场,在充斥着高仿机的同时,也有一些厂家对模仿的产品 进行改进,推出了烟盒手机、验钞机手机、汽车手机等产品,似乎渐渐走出了一味模仿的路子。但愿在这里面,未来会有原创 性的大品牌、大企业诞生。当然,到那时它们也就摆脱了"山寨"的帽子。其实,"山寨热"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现在"山 寨文化"更是热火朝天。

  编导凌建 摄像陈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