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海云
实习生 沈欣媚
上周六晚上8点半,才离开办公室还不到三小时的OL(“办公室女郎”简称)丹丹,准时提着一盏塑料小台灯、一块黑绒布加上一个手提塑料袋,坐车来到棠下上“班”———摆摊。记者发现,近几个月的经济不景气使得像小丹这样白天上班晚上摆摊的上班族逐渐多起来,不少人都希望能从小小的地摊淘到第一桶金,走上创业之路。
小地摊承载创业梦
20出头的丹丹来广州已经两年多,目前在一家只有五六个人的小公司做文员,薪水只有一千出头,扣除房租伙食费之后,已经囊中羞涩。上个月她偶然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晒自己的摆摊经历时大受启发,于是想方设法联系到两个曾经摆过摊的“前辈”,向他们讨教一番。
上周六,记者跟随她来到棠下。一条窄窄人行道上,左右两边各站了十多个人,全是来摆摊的。丹丹手脚麻利地掏出一块绒布摊在地上,打开那盏小台灯,将塑料袋里面的小饰物一件一件整齐地摆在绒布面上。虽然她从海珠广场进了两百块钱的货,现在才卖出了三四十块钱的东西,但丹丹却相当乐观:“有朋友知道后对我一点看法都没有,还说要加入。一来补贴生活,二来想攒点本钱以后开真正的店。”
体验生活积攒经验
念设计专业的小夏正式的职业是店面设计师,由于刚毕业工资不高,她也在白云区新市摆起了地摊,主要卖袜子和头花。“刚开始是出于好奇和好玩,也想体验一下生活,还想顺便学习一下销售方面的经验。”小夏告诉记者,自己从沙河进货,摆摊一个星期之后已经将本钱赚回来了,还有100多块钱的利润,更坚定了她将摆摊进行到底的信心。
不过,她也有失败的经历。情人节前一天,小夏花50块钱进了60枝玫瑰花,定价四五块钱一枝,但是整整一个晚上下来才卖出去5枝,“竞争太激烈了,到处都在卖花,以后进货要选一些特别的东西”。
涌现众多服务网站
在刚建成不久的广东地摊网上,记者看到该网站至今已经有近300个注册会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想来学习经验、摸摸门路的上班族。
记者还留意到,随着摆摊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经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提供摆摊“一条龙”服务的网站,像“中国地摊网”、“我要摆摊”、“地摊族”、“地摊联盟”等,从向摆摊族们供应各种各样的货源,到供应摆摊要用到的摊板、木盒、凳子和台灯等工具,以及各种摆摊攻略一应俱全。有一些经验丰富已经成熟的地摊主,已经摆脱了城市地域的限制,从义乌、云南等地的网站批量进货,甚至做起了二批,向同城一些初入行的摆摊族供起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