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藏族牧民寻找新出路走向海滨城市务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08:01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去年,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清水河镇的28名藏族青年,在县、镇领导的关怀下,从这里走向海滨城市青岛务工,实现了祖辈想"走出去"挣钱的愿望。近日,又有22名青年牧民寻着务工者的脚步,踏上了去青岛的列车。

  实现生态移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为了让这些人的生活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清水河镇因地制宜实施帮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增收模式。

  靠季节性转移增收。扎哈村的村支部书记白玛欧周,有着丰富的贩运经验,一到冬季,他集中收购牦牛奶和牦牛肉、牛绒等,贩运到拉萨、昌都等地,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去年,同村的美加、尼玛才仁得到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赢利6万元。同时,镇上给317户生态移民争取到劳务贷款30万元,400名挖虫草的牧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去年,镇上协调当地的建筑公司接收生态移民5-10名。去年有23名生态移民在建筑工地务工,人均月收入1000元。同时,该镇有210户贫困户靠捡牛粪也有一笔不少的收入。

  靠经营增收。小城镇建设为牧民经商带来了商机。镇上专门给97户办理生态移民经商证。开馆子或出租门面的,年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扎哈村的阿吾经营收入在10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镇上对42户特困户低保金的30%和扶贫入户资金的50%整合了17万元,开了生态移民粮油经销店,经过一年的营销后粮油经销店共实现增收2.6万元,抛去运费后户均实现增收近450元。另外由80名生态移民发起成立了"牦牛绒合作社",300多牧民成为该合作社的会员。

  靠技能增收。对于老人妇女,通过社区牵线,在移民前让有着放牧经验的牧民成为有畜户家的牧工,一年下来有8000多元的收入。去年7月,15户生态移民民族服装加工铺开后,三个月光景,人均月收入500元左右。7户做雕刻等手工艺品月收入也在500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旗村的牧民才周在跑运输时造成了车祸,法院判定其支付对方2.5万元的赔偿。也就是从那时起,才周家就没再直起腰来,饲料补助款也陪上了。去年,才周的两个孩子桑定和生格带回了2.6万元的打工收入,才周缝人便说:"活到52岁了,从来没有花过这么多钱!"

  清水河镇的做法,使牧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索多手里拿着申请开办生态移民粮油专卖合作社的项目书,为这些低收入者奔走,江永书记打算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关注在外地的青年…… (作者:邵秀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贷款 50元 虫草 出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