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包办婚姻夫妻结婚70年 年过半百后产生爱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01:37  华龙网-重庆晚报
包办婚姻夫妻结婚70年年过半百后产生爱情(图)
亲朋好友为两位老人庆祝

包办婚姻夫妻结婚70年年过半百后产生爱情(图)
1973年进城合影

包办婚姻夫妻结婚70年年过半百后产生爱情(图)
结婚60周年合影

包办婚姻夫妻结婚70年年过半百后产生爱情(图)
结婚70周年合影

  他是大学生,她目不识丁;他是中学校长,她是地道的农妇……

  看似相去甚远的他们,因“父母之命”走到了一起。经过贫困、动荡的洗礼,他们不离不弃将“包办婚姻”进行到底。昨日,他们迎来70周年“白金婚”庆典,被称为“重庆婚龄最长夫妇”。

  “我们的爱情,年过半百才开始……”当着满堂儿孙和亲朋的面,85岁的他为自己90岁的妻子朗诵起自写的情诗。

  情诗献给九旬妻

  “耄耋高龄同步走,期颐天年相偕行。风烛残年何所惧,夕阳晚霞分外明。”(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结婚70年?太不容易了!”昨日,江北区黄泥塝阿兴记酒楼门口,桂福元和李玉珍老人“白金婚”庆典的告示牌引来不少人围观。

  包房里,穿着唐装的两位老人被大堆亲友围在中间。当天,既是他们结婚70年庆典,也是李玉珍婆婆90岁生日。鲜花、红包,亲友纷纷献上贺礼。

  “桂爷爷,你给李婆婆准备了什么生日礼物?”人群里,有人起哄。闻言,满头白发的桂福元起身,小心翼翼从包里掏出一张纸——那是他花了几个月时间,为妻子准备的生日礼物:一首长长的、经过无数次修改的、包含了他们70年婚姻经历的情诗。

  “三七三五配成婚,庚辰庚寅七十春……”桂爷爷清了清嗓子,用了10分钟才朗诵完这首近30行的长诗。一旁的李婆婆一边听一边鼓掌,转过头,她悄悄告诉记者:“其实我不懂他写的啥子,我不识字,但我晓得他肯定是在说我好。”李婆婆羞涩地笑了。

  新郎是个小学生

  “祖宗急图孙见孙,父母更想亲上亲。深闺紧闭素不识,花轿鼓乐才见人。”(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前来祝贺的宾客不断,桂福元要去门口迎客。出门前,他一再叮嘱老伴坐在包房别动:“你身体不好,外头冷,怕吹凉了。”几个前来祝贺的晚辈特地买来鲜花,桂爷爷刚接过,转身就“借花献佛”:“老太婆,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鲜花应该献给你……”两位老人的恩爱让不少人羡慕。

  “我们是传统的‘包办婚姻’,结婚前,我都不知道她长啥模样。”桂福元和李玉珍老家在开县农村,两人的母亲是亲姐妹,李玉珍比表弟桂福元大5岁。桂福元8岁那年,两家父母定下娃娃亲。此后7年,直到两人结婚,再没见过面。

  “那时候很封建,要是我们见面,会被人说闲话。”李婆婆说,自从定亲,每次桂福元来自家作客,她就得整天躲在闺房不出门,直到桂福元走了才能出来吃饭。

  桂家三代独子,年迈的曾祖父希望看到五世同堂,催着他尽快完婚。桂福元结婚时,只有15岁,还在念小学。他还记得结婚头天自己极不情愿地向学校请假,生怕同学知道了笑话。回家时,院子里已经摆满酒席,一进门,满堂亲戚便朝他起哄,他脸红得半天没敢抬头。直到结婚,花轿落地,盖头红揭开,他才知道自己的媳妇原来是个圆脸蛋,眼睛还有点大。

  婚后,20岁的李玉珍在家侍奉父母、种庄稼,桂福元则继续在外求学。在万州读完中学,他考上了位于北碚的乡村建设学院,成为教育系的一名大学生。当时,桂家家境并不好,桂福元在外求学的费用,很大部分来自于李玉珍喂猪的收入。

  年过半百有爱情

  “同床异梦素不识,貌合神离不生情。寒来暑往苦熬过,感情理智解疑云。”(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庆典现场,不少人对二老70年婚姻背后的爱情故事充满好奇和期待。“我们的爱情,年过半百才开始。”桂福元一句话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还差点打了脱离呢。”桂福元说,23岁那年,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开县中学做了一名英语教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自由恋爱,想到李玉珍一天学都没上过,心理开始不平衡。当时正值解放,身边好几对“包办婚姻”都在政策支持下“打了脱离”。一度,桂福元思想也动摇了,觉得文盲妻子配不上自己。

  “我那时候好委屈,不是我忍的话,哪有今天哟!”听到这里,李婆婆接过话,开始声讨桂爷爷曾经的“罪行”:“他那时看不起我,话都不跟我说。有一次,他放假回家,给每人都买了袜子,单单不给我买……”“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你都还记得倒啊?”桂爷爷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打断李婆婆,不准她继续“揭发”。

  虽然有过动摇,但父母去世后,妻子一人独撑家庭,除了喂猪挣钱供自己上大学,还要抚养儿子和自己的妹妹。“她对我们桂家有恩!”强烈的责任感让桂福元放弃了离婚的想法,“那个年代,流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刘少奇的《修养》。我就是在读了这两本书后,坚定了继续这段婚姻的信念。”桂福元说,《修养》里提倡每个人都要有信仰,“我当时的信仰就是这辈子就这样了,无论如何不能抛弃糟糠之妻。”

  “幸好当初坚持没离婚。当年脱离了包办婚姻的人很多,但现在未必有我幸福。”桂福元说,他的婚姻是经过了动荡年代考验的。文革时,当教导主任的桂福元被打为修正主义分子,进行批斗、隔离、劳教。很多人主动与他划清界限,但李玉珍总是不听劝告,偷偷跑来看他,来帮从没做过农活的他做事。

  1972年,把妹妹桂一芝送出嫁后,一直在农村的李玉珍终于进了城,真正跟丈夫生活在一起,这时,她已54岁。为了庆祝,两人还特地去县城的相馆拍了张照片。

  桂福元说,一起生活后,他才注意到,妻子为了自己的家庭长年操劳,身体落下不少毛病,深深的内疚让他对妻子格外关心起来。慢慢地,他发现妻子不仅勤劳善良,还特别善解人意,是个“难得的、传统的好女人”。自从李玉珍进城,桂福元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但桂福元从没以为妻子在自己心里会有多重要。直到有一次,两人到成都旅游,李玉珍不慎走丢。桂福元找了整整一天也没找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孤独。急得泪流满面的他这时才发现,他对妻子的依赖和爱,有多深。

  重庆婚龄最长夫妻

  “雅室新居心欢畅,身健神爽宜旅行。民富国强家兴旺,福寿双全享太平。”(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前半生是她照顾我,后半生,就让我来弥补她。”因儿子定居主城,去年,桂福元夫妇从云阳迁到巴南区长生桥长胜花园。但因儿子忙于工作,两老人没跟儿子同住。

  每天早上6点,桂福元就早早起床。李婆婆肠道不好,桂福元特地买来豆浆机,每天亲自给老伴磨豆浆、煮鸡蛋。做好早餐,才喊老伴起床。李婆婆喜食清淡软和的东西,为此,桂爷爷每天要单独给老伴做菜。

  “我在学习当家庭主男。”当了多年中学校长,最后从云阳县政协副主席退休的桂福元说,以前老伴身体好,家务自己几乎从不插手,现在老伴年龄大了,身体差了,自己必须担负起责任。

  每天晚上6点半,两人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李婆婆不识字,听力也不好,桂爷爷便经常充当“讲解”。除了看电视,每天桂爷爷还会给老伴读报。如今,说起国家大事和桂爷爷喜欢看的女排比赛,李婆婆总是头头是道。

  不过,李婆婆最喜欢看的还是《西游记》。每次寒、暑假,电视台都会放《西游记》,李婆婆铁定准时守着电视。每到那时,桂爷爷就主动揽下所有家务,做完再陪着李婆婆一起看,“现在起码看了三四十遍了!”桂爷爷悄悄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早不想看了,但老伴喜欢没办法,“很多人问我们70年这么长的婚姻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必须互相迁就和忍让,这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

  市老龄委工作人员称,虽然未作过正式统计,但据他们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还没发现比70年婚龄更长久的夫妻。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美国101岁的亚当斯夫妇以80年婚龄创下世界之最——对此,桂福元老人说,他要照顾好老伴,挑战世界纪录。

  记者 张一叶 罗川 实习生 王进 报道摄影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夫妻 金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