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秀山请客送礼怪象:母猪下崽摆酒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08:51  华龙网-重庆晚报
重庆秀山请客送礼怪象:母猪下崽摆酒席(组图)
张洪庆家的请帖有一尺多高

重庆秀山请客送礼怪象:母猪下崽摆酒席(组图)
这个副食店老板看着一大摞请帖发愁

重庆秀山请客送礼怪象:母猪下崽摆酒席(组图)
家家都有一本人情往来账簿

重庆秀山请客送礼怪象:母猪下崽摆酒席(组图)
声讨过事务的“大字报”

  “我们实在吃不消了!很多人都想搬家了!”日前,秀山县溶溪镇一位居民向本报反映,当地多数家庭一个月“过事务”要送脱三四千元(当地人把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称为“过事务”)。而有的人则变着花样、巧立名目“过事务”敛财。

  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以民风淳朴著称的秀山县,“过事务”传统民俗为何演变成赤裸裸的物质交易和经济负担?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江苏买了房 摆起流水席

  12桌酒席摆了4轮,客人称“房子影子都没看到,鬼才晓得是真是假”

  秀山是一个土、苗、汉族聚集的地方,当地人婚丧嫁娶、生男育女等“过事务”的方式,是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过事务”在当地却演化成一场“公害”。4月18日到4月22日,本报记者赴秀山县调查采访。

  4月21日(农历3月26日)一大早,秀山县溶溪镇居民就听到鞭炮声此起彼伏。这一天,小小的溶溪街上就有六家人“过事务”。

  当地习俗一日两餐,下午3时到5时吃晚饭。下午3时许,溶溪后街的罗卫家人来人往、宾客盈门,这是罗卫家为“新居庆典”“过事务”。之前,溶溪镇及附近数百户居民接到罗卫下的请帖,上写“兹定于公元2009年4月21日在溶溪后街家中为(江苏南通新居)举行新居庆典……”

  4时许,记者手持大红请柬来到罗卫家。之前,一位无钱送礼的洪姓居民把请柬转让给记者。在礼金记录处送上100元礼金后,记者被带到宴席厅等候开席。

  宴席厅是一大间四面透风的屋子,摆着12桌酒席,客人们正在猜拳行令、喝酒吃饭。厅外是露天厨房,两个炉子火光熊熊,一张大案板上摆满了菜。记者坐的是第四轮,也是最后一轮,席桌上有9荤3素1汤13个菜,鸡鸭鱼肉俱全。席间,记者听得邻桌有人在小声交谈,一人说:“听说罗卫的娃儿要在江苏读书,买了房子后要把户口迁过去。”另一人说:“房子的影子都没看到,鬼才晓得是真是假?”

  散席后,记者来到收礼金处,一白胡长者正用算盘计算礼金。记者看到,礼金簿上少的60元,高的6000元,更多的是100元或120元。

  一天接到12张请帖

  大多数家庭每月礼金支出三四千元,有的人钱送完了,就到处借钱送礼

  “昨天吃了一个喜酒送脱220元、一个寿酒送脱120元,今天一处搬新房子送脱100元,明天又有三处……一直到月底,我天天都有酒喝。”4月19日,秀山县溶溪镇中街摆水果摊的王松华谈起“过事务”就直甩脑壳,“开年后,全家天天在外吃酒,家里就没开过伙,每天吃三四个酒很平常。农历3月12日这天日子好,我送了8处人情,出脱1000多元。”

  “我摆个水果摊收入还不够吃酒!”王松华翻起账本告诉记者,“3月送出去4000多元,4月才过一半就送出去3000多元,今年正月到现在我送出去一万多。去年过事务我送出去两万多块钱,今年这样下去怕四、五万都不够。”

  “一看到下请帖的我就心慌!”王松华隔壁开副食店的冉女士从抽屉里翻出一摞请帖,足有一尺多高。这是她今年以来收到的请帖,共156张,花去礼金24000多元。“没钱进货,我已经差7万多元的货款了。”

  附近开皮鞋店的张洪庆曾创下一天之内接12张请帖的纪录。张洪庆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农历正月吃了32台酒,2月吃了24台酒,3月吃了53台酒,光3月的礼金就是6000多元。“5月还没到,就已经有10多张请帖了!”

  溶溪镇晨光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吴家友告诉记者,在晨光村,每月礼金支出在三四千元的家庭占多数,有的钱送完了,就借钱送。“村里借钱‘过事务’的占10%以上。”

  记者住宿的秀山县城湘平宾馆服务员小甘告诉记者,她哥哥嫂嫂都在事业单位工作,两人每月的工资基本都要送完,只有靠母亲摆个烟摊养活。溶溪镇一对教师夫妻,某月工资全部送礼,孩子没有学费和生活费,两人只得在家抱头痛哭。

  房子贴瓷砖也要请顿客

  没考上大学摆“安慰酒”,借别人房子摆“乔迁酒”……“过事务”名目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记者调查发现,当地“过事务”,过生有寿酒,结婚有喜酒,老人去世喝丧酒,娃儿满月喝月米酒,建新房喝新居庆典酒等等,而近几年“过事务”的名目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孩子考上大学要喝“登科酒”,没考上也要喝“安慰酒”;父母过生要喝“寿延酒”,死了多年就喝“祭日酒”;生头胎要喝酒,生二胎要喝酒,生三胎还要喝酒;结第一次婚要“过事务”,二婚要“过事务”,三婚还是要“过事务”;买了房子要“过事务”,两楼一底的房子加一层楼要“过事务”,房子外墙贴上一层瓷砖要“过事务”,把门面的木门换成卷闸门也要“过事务”……当地人称,“过事务”的花样比旧社会的苛捐杂税还多!

  不过,让人们更气愤的是“过假事务”:家里老人明明才五十六七岁却偏要办“甲子酒”,有人戏称“这是把爹妈拿来早产”。没钱买房,就借租别人的房子来“过事务”——一摆夜市的小贩,去年在县城买了套房,已有四家人来借她的房子来“过事务”了。还有的,干脆说在主城、江苏、浙江买了房,反正大家也没办法去核实。

  湘平宾馆一服务员告诉记者,某幼儿园有一位老师,孩子没考上大学,她却说考上了,也过了事务。结果她让孩子在外地耍了一个月,说那大学不好又回来了。

  晨光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吴家友称,有的做儿女借父母的名义“过事务”找钱,完事后父母一分钱都见不到。该村有一姓肖的,父亲和后妈没和他住一起,父亲不愿意“过事务”,他就把后妈接来过,过完事务买套衣服就把后妈打发走了,他的理由是:“我把钱给了后妈,谁给我还账?”

  秀山县一机关工作人员说,该县还出现过给死人发请帖的笑话:某事业单位一工作人员照着单位工资表发请帖,没想工资表上有一人不久前已经死了,他给那人也下了请帖。

  秀山县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谈:平凯镇有个单身汉,爹妈死得早,修不起房子也结不起婚,每天光是送出去,没有收回来,可巧他养的母猪下了14个崽(一般母猪下12个崽就算多产),他也借此请亲朋好友“过事务”,以减少损失。

  想写信检举却不知告谁

  “过事务”在秀山县泛滥已有八九年,就像人人喊打的“过街鼠”,有人恨不得找“过事务”的人拼命

  “实在遭不住了,简直是让我们受刑法!”秀山县城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县城一群退休教师一个月退休工资全部送完后,连生活费都没有,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就开始写检举信,但又不知该检举谁。平凯镇护国村几个村民也向记者咨询,他们想告,又不知道该告谁。

  在溶溪镇,人们最羡慕郭老太,她嫁女没有“过事务”,修房子也没有“过事务”。“她最安逸,没有人给她发请帖!”街坊们都羡慕死了。郭老太告诉记者,我不想别个的钱,别个也不要想我的钱。

  记者在秀山县城以及溶溪、平凯、膏田、溪口等镇采访发现,这里的人们“过事务”几近疯狂,人们没有心思搞生产,生活乱了套,“过事务”成了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无论走到哪条街巷哪个角落,只要一提“过事务”,无不咬牙切齿、义愤填膺,人人都可从裤兜里掏出一大把请帖,家家都有一本“血泪账”。溶溪镇上家家乐超市女老板说,她老爸做水泥工每天挣60元,而送一次人情至少100元钱才拿得出手,要借钱才能去“过事务”,“我恨不得找那些‘过事务’的人拼命。”溶溪中街水果摊老板王松华的老婆说,哪个兴的像现在这样“过事务”,我恨不得一刀砍死他!

  据悉,秀山县“过事务”泛滥已有八九年,它就像人人喊打的“过街鼠”,已成为秀山县一大“公害”。而今年以来这种现象尤为疯狂,因为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今年五一节之后,“过事务”要上税了。

  受害者也是导演者

  秀山自古以来民风淳朴,以前当地人吃“月米酒”,娘家人挑着箩筐来,筐里装着谷子,谷子里埋着鸡蛋,或是挑着婴儿衣服,或送个背小孩的背篼。其浓郁的民俗、醇美的人情,曾让世人称羡。 

  如今“过事务”的变异,起于何时源于何因?谁也说不清。大家变着花样“过事务”,人人每天都在给别人送钱,于是就想着自己“过事务”把钱收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每个人在当受害者的同时,又成为这个故事的导演…… 

  张贴大字报声讨过事务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把请帖下,但我是要脸之人,还是只有来 

  在溶溪镇的街巷贴着一张声讨过事务的“大字报”,标题是《朋友,你还要脸吗?》,其中这样写道: 

  “朋友,你说在重庆买了新房子,你能领我去看看吗?你说你爹妈满七十八十,你在派出所打个户籍证明来,高寿之日,我一定登门拜访;你买新房过事务也就罢了,你装个大门也过,打个院墙也过,修个厕所也过……朋友,收到你的请帖,不去,面子上过不去,去呢,兜里又不大方便……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把请帖下,有时横下一条心,老子不去了,但我是要脸之人,别人不要脸我能不要脸吗……” 

  别人过事务,不去不就得了?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和当地人探讨这个问题,但人们的回答几乎差不多:人都有面子,抬头不见低头见,虽然心里恨得痒痒的,但人情还是要去送的。“有的人为了面子就到处借钱过事务,连钱都借不到的,就只有不要这张脸了!”晨光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吴家友说。 

  还是人为“过事务”撕破脸皮。溶溪镇某村一陈姓人家,因洪姓人家说他们还礼还少了,气不过来,就翻着记 

  人情的账本和洪家吵架。溪口乡还有个王二,邻乡的老刘送了他三次礼,他一次没还,逢场天两人碰上面,老刘扭到王二还本钱,王二身上没带钱,借钱还账后才走脱。 

  也有实在熬不过打破情面的。溶溪镇家家乐超市女老板家里有一沓“回执卡”,遇到不该去的事务,就给送请帖的人一张,上书:本人只参加婚庆嫁女、过世老人的庆典,新居落成要注明详细地址,恕不参加其他宴请!据说这种“回执卡”是一刑满释放人员发明的,他“过事务”时没一个人来,别人“过事务”都要请他,于是想出此招。 

  人人的心思都在请客上 

  大家想的都是如何“过事务”找钱,酒楼饭店等相关产业却异常繁荣 

  溶溪镇红光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天天都在摆各种各样的宴席,人们想的就是今天该到哪里“过事务”,明天又该到哪里,如何想办法“过事务”找钱。“过事务”成了 

  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没有心思搞生产,生活全乱了套。在溶溪镇开副食店的冉女士说,人们挣的钱都拿去吃酒去了,没有钱消费,生意越来越难做。 

  然而,与“过事务”相关的一些产业如酒楼饭店、卖鞭炮的、印请柬的、出租灶具餐桌的等,却出现畸形的繁荣。秀山县城的酒楼饭店门庭若市,有的酒楼一天接待三四个宴席;溶溪镇佳丽影楼每天都有两三家人来印请帖,一月要印6000张以上,而小小的溶溪镇这样的影楼有七八家;生意最火的是出租餐桌灶具的,溶溪镇有10家,家家乐超市女老板说,她认识专门出租餐桌灶具兼卖鞭炮的肖老板,年收入少说也有10多万。 

  淳朴民风何时回归 

  目前没有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官方准备将此纳入村民自治来规范 

  秀山与湘西交界,自古以来民风淳朴,人情醇美,一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研究民俗的付显武老人介绍,当地山民婚丧嫁娶、生男育女等“过事务”的方式,是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民俗,也是当地最珍贵的东西。 

  比如以前村民吃“月米酒”,娘家人挑着两个箩筐来,箩筐里装着谷子,谷子里埋着20个鸡蛋,或是挑着婴儿衣服和背小孩的背篼来。然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当地物质生活的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优美的民俗却渐渐变异,醇美的人情变了味,以至演化成“公害”。这种民俗和人情的异化和改变,起于何时、源于何地、又是何因?谁也说不清。 

  秀山县民间流传着一个“过事务”的“山寨版”规定:一家人一年只能过一次;生儿育女头胎可以过,二胎三胎不能过;结第一次婚可以过,二婚三婚不能过;重庆成都江苏浙江等外地买新房的,一律不能过;给父母过寿的,先到派出所打证明…… 

  4月22日下午,秀山县纪委党风廉政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首先声称,秀山县没有“禁操办”(禁止大操大办办公室),此前有媒体报道的秀山县成立“禁操办”之说,纯属子虚乌有,而关于“过事务要上税”更属无稽之谈。 

  该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秀山县“过事务”泛滥现象的确突出。对于民间“过事务”,官方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县委县府准备将此纳入村民自治来规范,可采用村规民约的方式,让村民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建议有关部门在进行村务公开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时,在这方面加强监管,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让淳朴的民风和人情回归原本。记者 张少科 摄影报道 

  晚报时评 走出怪圈 

  杨光志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情往来,本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正常社会关系,包含着有事情大家帮,亲朋相互捧场的含义。当请柬成为炸弹,超负荷的人情消费使人情往来中钱的分量愈来愈重,让大家不堪重负,甚至走到被人伤又伤人的“打不破、躲不掉、花不起”的怪圈时,到头来必然是礼金更厚,人情更薄。 

  秀山“过事务”乱现象,助长了攀比,败坏了风气,疏远了亲朋,搅扰了生活,加剧了负担,甚至宴席腐败现象都有可能乘隙而生。这折射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的一些劣根性和社会环境中一股陈腐的铜臭味,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对此,政府当尽引导之责,文化可行改良之功,包括改革熟人社会的酱缸陋习,改进人际关系的评价体系,改进庆典习俗方式,更新观念,回归公序良俗的良善美意。具体来讲,就得坚持人情消费有节有度,别让人情成负担,要敢于对一些贪财好利的“请柬炸弹”理直气壮地说“不”,同时送礼要破除死要面子的思想,按自己能力点到为止,不随大流盲从攀比。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请客 送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