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开9000万年前内蒙古戈壁似鸟龙死亡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18:24  外滩画报

  “这是恐龙界最令人兴奋的大发现”

  文/周一妍图片提供/迈克.赫特威、《华夏地理》

  9000万年前,一群年幼的似鸟龙在内蒙古西部的戈壁滩上离奇死亡。3月,经过7年多的实验室研究,美国芝加哥古生物学教授保罗.塞利诺终于揭开“恐龙墓地”成因:这些似鸟龙在遭受食肉龙的追捕时,惊慌逃窜,误入沼泽而死。“ 这是恐龙界最令人兴奋的大发现。”近日,塞利诺在接受《外滩画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全世界只解开了0.01%的恐龙集体死亡之谜,内蒙古戈壁就是其中一处。而其他99.9%的恐龙群葬墓则由死于不同时期的恐龙组成,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死因。”

  地处内蒙古西部的苏红图地区,是一块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茫茫戈壁滩。戈壁滩上,有一片古老的恐龙墓葬,90 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一群年幼的似鸟龙在这里离奇死亡。奇怪的是,它们的骨骼保存完好,而且死亡时头部均朝着同一方向。今年3月,经过7年多的实验室研究,美国芝加哥古生物学教授保罗.塞利诺(PaulSereno)终于揭开“恐龙墓地”成因:这些似鸟龙在遭受食肉龙的追捕时,惊慌逃窜,误入沼泽而死。

  塞利诺是国际上知名的恐龙研究专家,迄今共发现新种类的恐龙、鳄鱼20多种。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近日,塞利诺在接受《外滩画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全世界只解开了0.01%的恐龙集体死亡之谜,内蒙古戈壁就是其中一处。”

  意外发现的恐龙墓地

  1978年,一位中国地质学家在描绘内蒙古和甘肃的边界划分地图时,意外闯入这片戈壁沙漠。在一处荒凉的山丘脚下,他拾到一块恐龙化石。通过对化石周围的地质地层分析,这块化石应属于白垩纪,距今约9000万年。

  20年后,一支中日合作考古队在苏红图地区挖掘出11具恐龙骸骨,零碎的化石拼凑出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恐龙品种:这种恐龙的头部与鸵鸟非常类似,嘴巴尖尖凸起,体积却很小,最小的如刚出生的小鸡,最大的也不过蜥蜴大小。

  1999年,参与此次考古的日本青年古生物学家小林快次,与同事合作撰写论文,并用当时考察队队长董荣明的名字,将这种恐龙命名为“董氏中华似鸟龙”,学名为“Sinornithomimus”。

  那次科考因资金有限,在考古队收集了11具恐龙骸骨后,全队再没有进行大规模挖掘,这也为中华似鸟龙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这群中华似鸟龙究竟有多少只?它们究竟是如何死去?在阅读了小林快次的论文后,塞利诺心中浮现疑问。作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驻外探险家,他迫切希望解开这些悬而未决之谜。

  2000年,他来到北京,找到中国著名的恐龙研究专家赵喜进;后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在业界享有“恐龙王”之美誉。两人一见如故,并相约寻找机会一同进入内蒙古戈壁滩考察。

  2001年初,拥有《美国国家地理》的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决定赞助此项意义重大的发掘工作。很快,塞利诺和赵喜进赶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并与内蒙古龙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学家谭琳达成共识,组成中美联合恐龙探险队,塞利诺任美方领队,谭琳任中方领队。

  2001年4月,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蒙大拿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和探险家与中国的谭琳、赵喜进等共16人齐聚呼和浩特,决定沿黄河进入戈壁,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寻找恐龙化石之旅。

  百思不得其解的死因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那些恐龙化石装袋,那么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恐龙到底是怎么死亡的—就永远无从得知。”2008年12月,塞利诺在美国古生物权威杂志《ActaPalaeontologica》发表的文章里写道,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挖掘现场视为犯罪现场,而不是古生物学家的战利品仓库。”

  4月的内蒙古戈壁,沙尘漫天飞舞,但这并未影响科学家们加快挖掘的热情,“不放过一块石头”成为他们当时的工作信条。

  “恐龙代表着一个失落的世界,是一个人们既想探知却又很难探知的世界。随着千万年气候的改变,以及恐龙骸骨的风化,恐龙死因的直接证据被岁月抹去,我们只有依靠仔细观察、发掘每一处细节,如骸骨位置、是否有牙印或断骨,死亡前后及过程中间沉积物的性质来推测。”塞利诺告诉记者。

  刚开始挖掘,科学家们就在苏红图附近一处矮石层下面找到一个三趾脚印。“应该就是似鸟龙的骸骨了。”塞利诺高声疾呼。日本古生物学家小林快次撰写的似鸟龙论文中,曾经提到这种恐龙的脚趾成“三趾”状,与普通恐龙的蹼状脚趾完全不同,反而跟鸟类极为相似。

  这让考古队的专家们兴奋不已。令他们惊讶的是,在这个三趾脚印周围,他们没有找到任何恐龙骸骨,而是发现了一些类似螃蟹和海洋有机物的化石。难道9000万前,这里曾是一片湖泊?如果真是这样,这片湖泊是否就是中华似鸟龙的真正杀手?科学家心中打起问号。

  发掘仍在继续。很快,在离“三趾脚印”西北不远处的一个宽阔山谷内,科学家们找到了真正的宝藏。最吸引人的是一处由成层的红色和蓝色岩石构成的立面石墙,科学家刚刚在此进行浅层挖掘,就出现一些体型较小的恐龙腿骨横七竖八地支楞着。这不是一面自然形成的岩壁,而是一个采石场的背壁,明显有人用凿子和锄头打磨的痕迹。“这应该就是1998年的那支中日联合考古队留下的。”塞利诺兴奋地唤来同伴。山体上的挖掘越来越深,恐龙骸骨一个接一个显露出来。考古队中有一些队友专门研究岩壁表面,认真收集样本,为葬坑周边的岩石情况做详细记录。大家很快取得共识:9000万年前这群恐龙的罹难地是一处古老湖泊的岸边。与此对照,在部分骸骨两侧发现的小平贝壳是一种贝甲目的淡水生物,被上涨的湖水冲刷至此。

  科学家不断猜想,试图复原当时的死亡场景。“或许,它们遭遇了一场大洪灾,被湖水冲到了这里?”考察队员加布丽尔.里昂猜测说。她是塞利诺的妻子,也是一位现场挖掘经验丰富的探险家。

  一开始,她的死亡解释得到大部分科考队员认同。然而,随着发掘工作接近尾声,越来越多恐龙骸骨露出庐山真面目,一共25具骸骨,统统集中在11平方米内,平均每平米就有2具。让科学家们又惊又喜的是,他们发现,这些恐龙骸骨保存得极为完整,它们一具具整齐地排列着,头部统统朝向东南方向。

  “从恐龙死亡的状态可以得出结论,这群恐龙就葬身于此,而不是被湖水冲击来此地的。”塞利诺分析说,如果是湖水将这批恐龙骸骨冲击于此,属于“异地埋藏”,那么,它们的骸骨一定是散了架的,头部也不可能整体地朝向一个方向。

  此外,塞利诺还表示,“尽管我们发现这类恐龙有着鸟类似的三趾爪,但这并不防碍他们成为游泳高手。恐龙是一种冷血动物,与鳄鱼是近亲,它们需要通过泡在水中防止热量蒸发,同时保持皮肤湿润。”

  后来,科学家又有了新发现。经过初步岩石剥离,他们发现这些骸骨被细沙和淤泥所包围,这是生物死前陷入泥潭的标志。

  但是蒙大拿州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却指出:“在我们目前所知的动物世界里,群体陷入泥潭的情况十分罕见,类似情况多发于带蹄的哺乳动物,例如澳大利亚水牛、美国西部野马等,在恐龙界出现这种状况,则是闻所未闻。”

  于是,似鸟龙的死因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泥潭死亡之舞”

  2001年6月,整个发掘过程结束,科学家除了找到25具似鸟龙骨骼以外,在离似鸟龙群葬墓不远处,还发现一些兽角类化石。其中,一具长宽达45公分的巨型恐龙头骨最引人注目。

  “对于恐龙研究者来说,发掘骸骨只是第一步,此后的过程则更加艰难,也更为有趣。”美国考察队员把这些骸骨搬上货船,漂洋过海,带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恐龙实验室继续研究。7年多时间内,塞利诺一直与这25具骸骨为伴。首先,他运用先进的气垫笔,仔细地将这些骸骨周围的岩石剥离,然后把所有骸骨复制备份,以备芝加哥大学以后研究之用。

  在剥离岩石的过程中,塞利诺发现,这些骸骨的腿部统统凌乱不堪,显然是死前挣扎的痕迹。在显微镜下,塞利诺发现其中两副骸骨,最为生动地捕捉到9000万前惨剧发生的那一瞬间:两只小鸡大小的恐龙面向同一方向,双腿深陷泥沼,身体一上一下,侧翻在泥面上,无望地挣扎。

  “这群恐龙只有1至7岁,大多数都是1岁至2岁之间的小恐龙。”塞利诺告诉记者,恐龙的脊椎骸骨跟大树的树干一样具有年轮,记载着恐龙的年龄,通过椎骨逐层切片放大,就可以算出恐龙的年龄。“恐龙的寿命与人类相当,通常能活1 00岁,10岁恐龙被视作成年恐龙,而这25具骸骨显示,它们都还只是‘青少年’。”

  一群1至7岁的幼年恐龙,正在闲庭信步去往湖边的路上,它们究竟是遇到何种威胁,才会乱了阵脚,陷入泥潭之中的呢?

  直到塞利诺剥离完上述巨型恐龙的头骨,答案才出现。按照它的头骨比例分析,这条硕大无比的恐龙应该是恐龙界的 “巨无霸”,身长达到5米或以上。它的牙齿又尖又利,类似霸王龙,但又不完全相同,科学家推测这条恐龙可能是人类从未研究过的恐龙新品种。

  随着“巨无霸”恐龙的出现,塞利诺终于揭开了似鸟龙的“泥潭死亡之舞”:似鸟龙的父母或许正在孵化幼体,一些年轻的小家伙急于脱离父母的庇护,在自行漫步至湖泊的时候,但是它们还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突然发现一只巨大的猛兽向它们袭来,未经世故的小恐龙顿时慌了神,它们集体往东南方向的湖泊奔跑,却意外陷入一片沼泽,它们奋力蹦跳、试图逃脱,但最终失败了。

  “这是恐龙界最令人兴奋的大发现。因为99.9%的恐龙群葬墓是由死于不同时期的恐龙组成的,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死因。”保罗.塞利诺告诉记者,“剩下的0.01%,则由于远古时期发生重大自然灾难,如洪水爆发或火山喷发等,恐龙群葬墓才能得以完好保存。在意大利古城庞培就有一处。”记者了解到,在历史上,意大利古都庞培曾因火山爆发,全城淹没,所有的生命迹象都被凝结起来。

  “注定成为最为人熟知的恐龙品种”

  2005年,谭琳曾带领数位古生物学家再次进入苏红图地区,企图找寻这些年幼似鸟龙的父母。但是,他们发现,当时发现恐龙群葬墓的地方山丘已不复存在,似鸟龙之墓被永远尘封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底下。但在考古界,似鸟龙的故事却并未结束。

  “中华似鸟龙注定将成为最为人熟知的恐龙品种之一。”塞利诺自信地说。

  如今,人类已发现的恐龙种类约为500种,但整副骸骨被完整无缺保存下来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在内蒙古戈壁上发现的似鸟龙,除了缺少髋骨外,其他都保存相当完整,这实属罕见。唯一缺失的髋骨,位于恐龙臀部。据科学家分析,这些髋骨缺失,最大的可能性是,在似鸟龙死后不久,一群食腐动物路经此地,吃掉了它们身上最有肉的部分。

  “从似鸟龙的一切特征不难看出,它们跟后代鸟类非常相似。”塞利诺说。首先,似鸟龙长着跟现代鸟类似的喙,而且没有牙齿。在繁殖季节,成年恐龙忙于各种事务:求偶,筑巢,护窝,孵蛋,喂养幼龙等,青少年恐龙有时并不和父母呆在一起,它们需要自我保护,自力更生。如此的社会生活习惯,在现代鸟类身上也比较常见。

  另外,塞利诺还发现,似鸟龙的胃石保存得完好无损,甚至还保有原来用于消化植物的砂囊形状。“胃石是存在于蜥蜴类大型草食类动物胃里的石头,可磨碎种子和其他坚硬植物。”在胃石的一侧,塞利诺发现一层薄薄的黑碳膜,膜的四周还沾满了黑乎乎的碳化物,“这正是恐龙的最后一餐。”塞利诺分析道。

  通过7年的实验室系统分析研究,塞利诺得到了更多关于似鸟龙新鲜而有趣的信息。比如,他从几副头的眼眶骨直径可以判断出似鸟龙的眼睛特别大。他还注意到,群葬坑中央有一对小恐龙,其中一只体形较大,头骨的口鼻部也较长。据塞利诺介绍,似鸟龙的体形与鼻长是随年龄增长的。

  今年3月16日,谭琳和塞利诺等科学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似鸟龙的离奇死亡之谜公布于众。记者在网络上看到,消息一出,网友评论踊跃,呼吁恐龙骸骨回家的声音此起彼伏。对此,塞利诺告诉记者,美方会按照协议,将于今年年底将这批珍贵的恐龙骸骨归还中国。

  “在骸骨运到美国前,中国对每件出国的骸骨都做了记录。到时候我们会一件件验收,保证骸骨一块都不会少。”谭琳也告诉记者。据悉,等这批骸骨回归后,它们将陈列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及辽宁大连的两处博物馆内,届时将会对外开放参观。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