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坠楼研究生最后72小时:曾将自己反锁卫生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7日12:10  法制周报-e法网

  边上大学边赡养单身母亲  多才多艺却离奇坠楼身亡

  北大研究生贾昊的最后72小时

  网友报料的三个关键人物能否揭开这个死亡之谜?

  来源: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记者 文峰

  实习生 罗琼  李思源

  “天正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曲悠扬婉转的《青花瓷》,让房间空气里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忧郁。黑框眼镜、“韩版”发型的贾昊,一边弹奏钢琴,一边聚精会神地低声吟唱着。

  而当晚(即6月28日),这位曾经边上大学边赡养单身母亲的孝子,钢琴已过十级、英语已过八级的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却离奇坠楼了。在他随身的钱包内,发现一张在北大演出的相声票,另一张留给了母亲,按约定,母子将于7月1日聚首北大,如今,母亲等来的只有儿子冰冷的躯体。

  由于事后学校及导师谢某都未出面澄清真相,一时间,这位北大才子缘何坠楼的谜团愈发混沌。贾昊在生命的最后72小时,到底遭遇了什么?网友报料的三个关键人物能否揭开这个生死之谜?在真相未被揭晓之前,我们试图从另一层面来还原一个本真的贾昊。

  孝顺的“乖乖崽”

  “辽宁人”贾昊在众人眼中,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乖乖崽”。

  一位贾昊高中(锦州中学)时的同班同学回忆说,当时贾昊是班长,他与贾共同学习了两年,发现对方从没与谁红过脸,也没听其说过一句脏话。贾是一个很斯文的人,而且很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好友、同学的印象里,贾昊“带母上学”一度被传为佳话。贾昊在高考前夕,父母就离异了,此后,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贾昊就一边念大学,一边赡养单身母亲。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贾昊一直在努力改变——不停地利用各种兼职赚钱。

  网友“我是一根葱”回忆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贾昊,是在2007年暑假。那一次听了贾昊在某英语学校的讲座。贾昊的幽默、阳光、可爱、努力,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贾昊的多才多艺也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英语八级,钢琴十级,在北大读研期间,还担任班上的团支书。

  “如果贾昊如期于2008年毕业,那么这场噩梦或许就可以避免。”据贾生前的一位好友介绍,在去年的奥运会期间,由于贾出色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而被选拔为奥运志愿者。这样一来,只能推迟一年毕业。

  与贾一同参加奥运志愿者的一位“同行”表示,他感觉贾昊是个活泼、开朗的人。平常,“圈内”的人最喜欢偷拍贾昊的照片,因为他每次都能摆出可爱或者无厘头的搞笑表情。

  据悉,出事之前,贾昊接到了北京某著名时尚杂志的录用通知,并将为他提供北京户口。得知这一消息后,贾昊心情特别高兴,为了庆祝,贾还买好了7月1日在北大演出的相声票,一张留给母亲,一张放在自己的钱包里。

  夭折的博士梦

  6月28日晚上9时30分许,贾昊瞬间的坠楼,让他抛下了所有的梦想、追求,还有那无依无靠的母亲。这一天,离贾昊从北大毕业不足半个月。

  事后,有媒体报道称,贾昊是在一位同学租住处坠楼身亡的。现场医护人员诊断表示,死者身上伤痕均为坠楼时受伤,因此判断跳楼自杀的可能性较大,但具体死亡原因目前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但之后的网络传言,让贾昊死亡真相愈发迷离。有网友发帖称,贾昊之死与其导师谢某有关,2006年,贾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谢某从他读研一开始,就让贾昊成为其儿子的家庭教师,教其儿子英语整整三年,而且分文未付。导师谢某曾许诺贾昊,可以继续攻读谢某的博士生。而他报考时,导师谢某突然变卦,不允许贾昊报考,原因是谢某已经允诺带别人读博。不少人称,导师谢某经常责骂贾昊,造成贾昊心理不堪重负而自杀。

  一位“知情者”在网上发帖称,到2009年毕业时,他(贾昊)的考博梦被打破,留校机会被人顶替……一次次的失望,让他身心俱疲。某个周末,当贾昊熬了三天三夜完成了某杂志社布置的任务,兴高采烈去上班时,贾的导师谢某打电话强行要他回学校,要求周六、周日紧急帮他做课题。贾昊告诉导师称,自己任务太紧暂时过不去,导师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其中用了最刺激贾昊的一句话:“贾昊,你真是个废物!”。听罢,贾昊忽然像泄了气的皮球,他没有去上班,转身回到了与母亲共住的小屋。

  针对上述网友提到的质疑,记者试图采访,但都未能如愿,对其真实性暂时无法核实。

  贾昊的最后72小时

  “去世前那天,贾昊曾用钢琴弹奏过《青花瓷》、《平安夜》……”贾昊的一位好友表示,事发前贾昊并未出现异常。

  与前述媒体报道所不同的是,一名网友发帖称,贾昊坠楼事件地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工宿舍,北师苑某楼12层某室。该房屋是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沃建中和其妻刘杨的家,非网上传的“贾昊同学的租住房”。

  该网友说,6月25日,贾昊和刘杨两人前往天津游玩,于6月28日回到北京,与此前网络帖子中所说贾昊在杂志社加班大相径庭。贾昊和刘杨回到北京住所后,姜奎(男,绰号“牛牛”、“妞妞”,北京某投资公司职员)和另外一个朋友来到刘杨家。但贾昊和刘杨回家及姜奎进入刘杨家的时间不详。在贾昊坠楼的瞬间,沃建中不在家。事发时,刘杨家中只有贾昊、刘杨、姜奎等4人。

  关键问题在于,贾昊坠楼之前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问题成了贾昊坠楼真相的重要一环。

  该名网友透露,据姜奎反映,贾昊是把自己反锁在卫生间里,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其他人去卫生间时,发现贾昊已经从窗户坠楼了。姜奎在第一时间给贾昊的母亲打了电话,告知贾昊坠楼,时间显示为晚上10点之前。10点半钟之后,北大接到贾昊坠楼的消息,新闻学院的徐院长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北大相关单位介入调查。贾昊的母亲接到消息后,显得异常平静。半小时后,贾昊的母亲向北大表示,此事不宜报道。

  7月2日,公安机关将这起事件定性为自杀,其他案情暂未透露。

  校园潜规则

  出事后,一些与贾昊熟悉的朋友,在“无尽的爱”纪念网上给其建造了灵堂,供人悼念。

  贾的导师谢教授是否“奴役”过贾昊,记者无从得知,但一些在北京读研的学生表示,在我国的多数高校中,一些导师将所带的硕士生、博士生当成赚钱和获取名声的工具,有的导师获得了许多研究项目,为了省掉人工成本,便将任务分配给自己的学生已成了“潜规则”,而学生为了获取导师的认同和顺利毕业,只能一边完成学业一边为导师打工,如果导师心情好就会给学生一些基本生活费,反之学生则只能“吃自己”。另外,一些导师为了获取名声和学校奖励,就要学生代笔写论文,而这些也是“没工钱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储朝晖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理工科,以及和经济相关的学科中,一些老师更多地从自己的收入、课题、项目来考虑这个问题,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在这些老师心目中占了很大位置。师生关系的功利化,不仅仅和老师的心态有关,更主要的是教师背后的评价机制和管理的问题。学校用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著作机械地量化老师的工作。另外,从这个案例看,学生的个性和师生的沟通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位原北大新闻学院老师的在悼念贾昊的日志中如此写道:这个世界太过功利,这个世界相当冷漠。贾昊,你有没有想过,你逃离后,这个世界一切如常?不管贾昊是否卷入纷争,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贾昊处在一个“太过功利的世界”。

  由于此事仍在等待警方调查结果,当媒体记者采访贾昊的母亲关女士和北大相关部门时,双方都未对案情作进一步的解释。

  “人生真是恍然若梦,也许是你的梦醒了。但愿你在天堂没有苦痛,永远快乐。”一名网友在贾昊网上灵堂上留言说。(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学生 跳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