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名聋哑学生校园内集体失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09:37   CCTV《法治在线》

  导视

  他们生活在无声的环境里,有着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37“如果作为家长跟孩子都沟通不了,孩子们内心是非常孤独”

  他们悄悄的从校园中隐去,竟是出于对未来的渴望

  22“我说找回来的可能性太小了。(哭)”

  法治在线今日播出:

  主持人:

  今天我们来关注一群特殊孩子的命运。今年6月1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所学校内,有5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失踪,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是聋哑孩子,此事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这些孩子是自愿出走的,也有人认为这其中一定有黑手在操纵,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法治在线栏目记者赶赴呼和浩特,进行了调查采访。

  小标题:五名学生同时失踪

  记者出镜:39带五

  这里就是这起学生集体失踪事件的现场,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五名失踪的学生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13岁,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年级,这么五名学生到底是如何失踪的呢,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6月10号的下午,那个时间正是这起事件发生的起点

  (闪白)

  解说:

  对于6月10日这个日子,许多老师都记忆犹新,自建校以来,还没出过这么大的事,记者在这里遇到了曹卫华老师,她的班级里就有一个女学生在那天失踪了。曹卫华最初发现这一情况,是在那天下午上课前点名的时候。

  同期:

  1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曹卫华:看就是很明显,我们班里头学生也不多,一看就是小红没来,没来以后完了就是问学生,学生说是下午没有

  解说:

  曹卫华试着给小红的家长打电话,但对方始终无法接通,曹卫华当时有些担心,小红只有13岁,在老师的眼中是个乖巧安静的女孩子,怎么会无故不来上课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在两节课之后,曹卫华的担心迅速扩大为整个校园的不安。

  同期:

  2曹卫华:别的班同时也发现了,就是已经吵吵开了,说谁谁谁也不在了

  记者:那当时下午下课放学的时候,发现其他班级也有不见得学生?

  曹卫华:也有不见的学生。

  记者:一共几名最后?

  曹卫华:一共统计是5名。

  解说:

  这五名学生的名单立刻被统计了出来,小红(13岁);小东(15岁);小清(14岁);小茹(15岁);小波(15岁);据老师们反映,这5个学生上午还都照常上课,但到了下午都不见了,同学们也都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出5人照片和姓名 打马赛克)

  同期:

  44记者:一块失踪的五个孩子,他们平常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

  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郝同枝:表现挺好啊,没发觉什么。

  记者:之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郝同枝:没有,表现挺好。

  记者:他们学习啊,性格方面都挺好,很正常,智力方面呢?

  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郝同枝:没问题

  解说:

  这5名学生中,小清和小波属于住校生;其他三人的家都在呼和浩特,每天早上来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回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5个孩子在同一时间旷课,显然不是巧合。

  同期:

  9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王姝楠:学校开始就找,附近的网吧啊、什么商场呀就是孩子们经常去的地方,就找

  解说:

  在四处寻找的同时,校方与5个孩子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家长们反馈过来的情况是,孩子并不在家,他们也没有孩子的任何消息。

  此时已是6月10日的傍晚,在家长们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之后,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痛苦的事实:自己的孩子失踪了!

  主持人:

  在学校,家长事先都不知情的情况下,5个孩子就这样不见了踪影,几个家长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寻找了一整夜,仍是一无所获,家长们想不通,平日里一向听话的孩子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失踪呢?

  小标题:孩子是被人拐跑了?

  (画面:记者走进一个家里 问:“有人么”)

  解说:

  在呼和浩特市城郊结合部的一个街道里,记者找到了失踪学生小茹的家,据了解,5个失踪的孩子中,小茹家的经济条件算是最好的,而从眼前的这些家俱的摆设上看,这家人的生活应该是很拮据。

  同期:

  16小茹的父亲:我是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她没有固定的工作,完了以后经营一个小店,可以说在平时比较忙碌

  解说:

  小茹的父亲告诉记者,这个房子是租借的,楼下开了个杂货铺,楼上用来住人,房子虽说简陋但毕竟是个家,女儿小茹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同期:

  20小茹的父亲:这个孩子93年出生的,当时就是生活条件各方面也相当差,一发烧我们也没有经验,就特别害怕,就是那种私人门诊就开始打针,青大霉素,青连霉素都打过,就是生下来之后,很小很小的时候。

  记者:打坏了。

  小茹的父亲:之后一岁左右,我去上北京在他们内蒙妇院检查,神经性耳聋。紧接着我又去了一趟北京,还是神经性耳聋,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

  解说:

  因此对于小茹,父母始终有负疚的心理,家里即使再穷,他们也要供小茹念书,为的就是让孩子有个同健全人一样的将来。在呼和浩特特殊的教育学校,小茹读到了八年级,成绩一直还不错,更让父母高兴的是,女儿越来越懂事了。

  同期:

  22小茹的母亲:这个孩子她比较的,比较懂事,特别的懂得心疼爸爸妈妈,有时候看到爸爸和我挺累的情况下,她就说我替你们,意思我长大了,我要给妈妈买,我挣着钱,我工作了挣钱,给妈妈买高级化妆品,妈妈就不会老得这么快

  解说:

  懂事的女儿在6月10日的突然失踪让父母心急如焚,他们翻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想从中找出女儿一星半点的信息。在床头的一角,他们发现了一张小纸条。

  同期:

  15小茹的父亲:我不去家,我吃饭,麻辣店,在学校睡觉,你放心。

  记者:是孩子写的笔迹吗?

  小茹的父亲:孩子写的

  解说:

  纸条上的意思是:“中午我不回家,在学校附近的麻辣店里吃饭,然后在学校午休,你们放心”。这应该是女儿早上离家前写的,小茹的父亲对此有些怀疑:这会是女儿的本意吗?思前想后,他在6月11日向呼和浩特铁路警方报了案。(呼市公安门面)

  呼铁警方受理了此案,从家长们叙述的情形,并结合以往的办案经验,警方有种预感:孩子们可能已经不在呼和浩特了。

  同期:

  61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局长 简小文:我认为离开呼市的话,无非在几种交通工具当中选择,汽车,飞机,或者火车,那么通过铁路这种走的可能性,我认为肯定有

  解说:

  如果说孩子们坐了火车,那么铁路警方可以利用一种途径快速的寻找,那就是架设在火车站周围的监控系统。

  (一组探头 + 监视器)

  铁路警察带着家长,在火车站的监控室调取了6月10日中午以后的录像,在川流不息的旅客画面中仔细的查找。

  幸运的是,家长们在画面中发现了两个失踪学生的身影,小红和小东,但同时,和他俩在一起的还有一男一女,身份不明。

  同期:

  19记者:你以前见过这个人吗?

  小茹的父亲:没有,没有,没有,那个中年妇女当时我们有三位家长,都不认识

  解说:

  这样的情况,让警方作出了判断。

  同期:

  61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局长 简小文:从监控录像就反映出来,也就是说这两名大人,很有可能就是策划这五名小孩出走的主要的。我们当时第一个印象,这五名小孩被拐

  解说:

  5个孩子很可能是被人拐骗了,而从录像上看,孩子们前往的是候车厅,警方随即查出了在6月10日下午由该候车厅入站的列车车次,挨个进行排查。

  同期:

  33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 林川:马上就跟乘警联系,在车上发现没发现聋哑人?我们的乘警还是很负责任的,马上信息就过来了,发现了,6女1男,7个聋哑人

  解说:

  提供信息的是1717次列车的乘警长,他印像中,6月10日下午,列车从呼和浩特发车后,在11号卧铺车厢,有几个打着手语的乘客。

  同期:

  41   1717次列车乘警长 曹建立:年龄最小的是14岁,14岁左右,最大的一个女的,大约有40岁,看样子,当时我们以为是个聋哑学校的老师,她像是一个领头的

  解说:

  1717次列车从呼和浩特始发,终点站是成都,乘警长记得那几个聋哑人坐到兰州站就下车了。(地图)

  同期:

  41   1717次列车乘警长 曹建立:没有什么异常,什么苦恼啊,什么悲哀,没有什么,像一个正常旅客,就是说话打哑语,这几个人都是打哑语

  解说:

  在兰州站下车的时间,是在6月11日的早上,而乘警接到局里要求排查的指令,是在中午,呼铁警方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如果能早一点报案的话,他们就能早一点发布指令,有可能列车没到兰州就把孩子解救了。

  而现实的情况是,有人拐带着5个孩子在兰州下了车,呼铁警方将搜寻的重点转移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主持人:

  从警方那里得知孩子被拐带到兰州后,小茹的父亲就在家里呆不住了,他联系了其中几个失踪孩子的父亲,背上行李来到了兰州,他们期望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失踪的孩子。但人海茫茫,该如何找寻孩子们的下落呢?

  小标题:孩子失踪,学校有无责任?

  同期:

  19小茹的父亲:一开始我们到兰州之后,就车站附近,三个人,他是80块钱三个人最后就安排的住宿,紧接着呢就是四处就在寻找

  解说:

  在人生地不熟的兰州,家长们找寻的重点是:哪里人多就去哪儿,但这样的寻找一次又一次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

  同期:

  22小茹的母亲:在一开始,我还挺有信心,到后来没有消息的时候,我,我不敢想,我说找回来的可能性太小了。(哭)我甚至想到,孩子是不是让人给卖了,是不是卖到山区

  解说:

  焦虑之中,家长们想到了求助于媒体,“千里寻子”的报道开始在当地的报纸上出现,随着报道频度的加大,失踪事件中的重要一方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转而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有媒体爆出,有此次5个学生集体失踪之前,该校就曾出现过类似的事件,先后有4个学生下落不明。对此,记者向校方进行了求证。

  同期:

  44记者:我们学校以前出现过类似的学生失踪的事件许多?

  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郝同枝:也有。

  记者:什么时间的事?

  郝同枝:5月30号吧。

  记者:一个月前?

  郝同枝:一个月前。他是请假,请假走的。

  记者:然后就不见了?

  郝同枝:没回来

  解说:

  这个校长向记者坦承,防止学生失踪已成为校方当前在管理上的一个难题,学校共有学生180多名,为防止学生无故离校,校方甚至加高了围墙上的铁栅栏,但这么做仍然无济于事。

  同期:

  52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郝同枝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就是非常严格,你看我们班主任交接搬,签字都是,签单,我接了多少学生,我送过来学生,都是这样的,门卫呢,就说是生活老师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他都是这样

  解说:

  对于校方的这一说法,家长们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是学校在管理上有漏洞,才致使孩子轻易地被坏人拐走,并且在事件发生后,校方在寻找方面上的表现,也没有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同期:

  15小茹的父亲:我联系郝校长的时候,郝校长无动于衷,孩子不见了,虽然是在学校,她是个走读生,接到电话没有任何反应

  解说:

  就在校方和家长们争论不休的时候,警方得到了有关犯罪嫌疑人的讯息,事实上,在火车站的监控中发现了失踪学生的身影后,呼铁警方就把这段监控画面发给了各地公安机关,请求协查,8天后,山西大同方面反映,其中的一个嫌疑人在他们那里出现了。

  同期:

  34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 林川:我们得到这个信息之后,马上调集警力往大同赶,在大同市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19号把嫌疑人宋福林抓获

  解说:

  犯罪嫌疑人宋福林,正是监控录像中的这个男子。(比对图)案件由此打开突破口,在此人的供述下,警方了解到,失踪的孩子们并没有被拐到兰州,事实上,犯罪嫌疑人带着孩子们从1717次列车上车后,玩了一个小把戏。

  同期:

  34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 林川:早晨到兰州下的车,在车站侯车一上午,中午倒车又去的成都,她无外乎也就是避免警方的追查。

  记者:实际上那个车可以直达成都。

  林川:对,她就下来,倒了一个其他的车再往(成都)走,就是家里面,家长、学校、警方知道了,你追这个车,我们也不在这个车上,很狡猾

  解说:

  警方将追踪的范围锁定在了成都,在成都警方的配合下,此案的又一个犯罪嫌疑人冯洁被抓获,她就是在监控录像中出现在小红身边的那个女人。(对比)

  她的落网,使得警方最终找到了5名失踪孩子的下落。

  (画面:飞机降落)

  6月23日,呼铁警方将失踪了13天的孩子们带回到了家人的怀抱。

  同期:抱头痛哭

  主持人:

  5个孩子安全地回到了家,这段母子抱头痛哭的画面让人感到欣慰,但对于这起失踪案件,我们心中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开:犯罪嫌疑人为什么要对聋哑孩子下手?他们又是如何轻易地把5个孩子拐走了呢?再来看记者的调查。

  小标题:失踪事件背后的问题

  (画面:两个犯罪嫌疑人押出 画中画)

  解说:

  犯罪嫌疑人宋福林和冯洁,都是山西大同人,据呼铁警方调查,两人均有案底,曾在公交车上行窃而被福州中级法院判过一年刑期,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宋福林和冯洁也都是聋哑人,在手语翻译的帮助下,记者采访了宋福林。

  同期:

  54记者:为什么哭呢?

  宋福林:想家了,非常后悔。

  翻译:想家了,自己非常后悔

  57记者:把聋哑孩子带到成都去,是要他们做什么?

  宋福林:他们就是卖衣服,卖东西。

  记者:真是让他们去卖衣服吗?

  翻译:真的让卖衣服吗?

  55宋福林:好像偷东西。

  翻译:好像是偷东西。

  解说:

  据呼铁警方介绍,两名犯罪嫌疑人最初是在网上聊天中认识了5个学生当中的小东。此后向小东提出:要她带几个同学,一块出去找工作挣大钱。实际上这是个谎言,但这个谎言对于5个孩子来说,有着极强的诱惑力。

  25记者:为什么急于找工作?因为只有16岁。

  小茹:爸爸妈妈每天非常辛苦,而且家里还有个弟弟。

  记者:你是想替父母分担,是吗?

  小茹:(点头),看到爸妈每天非常辛苦,她想替父母分担点儿家务

  解说:

  这样的回答,不禁让记者感到心酸,因为知道父母会阻止他们外出打工,小茹等5个孩子选择了悄悄的离开,她们原本想着挣到了第一份工钱后再向家里吐露实情,而实际上,多亏呼铁警方出手及时,否则她们就成了坏人敛财的工具。

  同期:

  24记者:他有没有说具体能挣多少钱?做什么工作?

  小茹:她不知道是什么工作,没跟她说,但是到了成都以后,就变了,这个工作没找到,是让她偷,偷东西

  记者:当时她感到害怕吗?还是怎么办?

  小茹:害怕。

  解说:

  尽管害怕,小茹已无法回头,她不仅身无分文,而且走到哪儿都会有人跟着,曾经对他们和颜悦色的带路人冯洁,在到了成都之后,变了一副冰冷的面孔。

  同期:

  62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局长 简小文:这群犯罪嫌疑人是一步一步的把这些特殊学校的学生呢,引向犯罪的深渊,我认为最可恶的在这点

  37   林川:他们现在为什么拐骗这么多聋哑孩子出去,从事犯罪这个活动,他们就是钻我们国家法律的空子,一他们的犯罪我们要从轻减轻处罚是其一,其二,聋哑人犯罪好多人我们在讯问上,取证上非常困难,什么也不跟你讲,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你就打击不了,处理不了,你只能放人

  解说:

  利用孩子们的单纯,冯洁、宋福林策划、实施了这起拐骗案件,而孩子们之所以受骗,除了对“找个好工作”的渴望,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原因。

  同期:

  10记者:为什么这么轻易的被陌生的、不熟悉的人拐走了?

  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王姝楠:她还是对这个社会接触的太少,而且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什么,她对这个健全人呀他心里有一种抵触的心里,包括他父母都是这样的,父母说话他都不相信,老师说话更是一样。

  记者:为什么会有抵触心里呢?

  王姝楠:他就对这个聋哑人的话,就是他们那个小范围圈子里面的这个人的话就特别相信,但是如果你见到,这是聋哑人的一个,就是通病都是这样的,对于聋哑人对聋哑人特别相信,你说我带你去就可以,咱俩陌生不认识,待一会儿,咱们俩沟通手语沟通一会儿,我领你出去吃好吃的,跟着就走了。

  记者:他们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心理,是不是跟长期受到这种外界的,或者健全世界对他的歧视,慢造成这种封闭?

  王姝楠:对对,封闭自己

  解说:

  打开聋哑孩子的这种抵触心理,不光要通过学校的教育,也要有来自家庭的亲情沟通。家长除了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还要时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关爱。

  在经过了这次事情后,小茹的父母已经有所感触。

  同期:

  21记者:平常你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多吗?

  小茹的母亲:多不算多,因为毕竟我手语不太会。再一个我做生意,比较的紧张吧

  23 母亲:现在我们就是尽最大最大的努力跟孩子沟通,我们就是甚至有时候,这个小铺有时候,为了给孩子沟通,甚至为了让孩子开心一些,我们甚至就不卖货了,就关了门了,就领着孩子出去转一转(家人交流画面)

  27记者:经过这件事之后,不想再跟父母分开了是吗?

  27小茹:她不想离开爸爸妈妈,好好生活。

  主持人:

  目前5名孩子已经重新开始了学习、生活。有人说,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聋哑孩子也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担负起教育、扶助聋哑人的责任,让我们用爱心帮助聋哑孩子健康的成长。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学生 失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