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奥数冠军鲜有科研建树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自军
实习生 卢秋红
在奥数历史上,确实出过一些数学家,比如斯坦福大学数学系现任教授李骏就曾是上海市数学竞赛的冠军。不过,曾经以一篇文章《奥数为什么成为公害?》引起广泛关注的深圳数学教师刘伟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有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奥数获奖者能在科研或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只是凤毛麟角。许多学奥数的人到最后都不会喜欢数学。
全民奥数“肥”了两类人
刘伟是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教师,从教28年,有10年数学教学经验。他曾发表《奥数为什么成了公害?》文章,对奥数和“全民奥化”现象做了点评。
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刘伟坦言,全民奥数,获利的是两种人。一是重点中学的校长。因为奥数获奖者免试升入重点大学能算入学校升学率,而且还有极大的宣传效应,能彰显校长的“政绩”,这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只用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密切相关,也和社会大众普遍看重升学率的心态密切相关。
二是奥数辅导老师,这些老师可以收取高额的奥数辅导费,学校还给予重奖,许多奥数名师收入极高。某市政府就曾经奖给国际奥数比赛金奖获得者的教练30万元,致使奥数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奥数教师越来越多。
刘伟透露,深圳有一所重点中学,全校共有18名奥数高级教师。这些教师除了平时上课,周六日都在家帮学生补习奥数。“家长都排队找他们上课,生意非常好。其中有一位奥数老师每月就有4到5万元的收入。”刘伟说。
“某些奥数老师连基本的生活情趣都丧失了。”刘伟说,月收入四五万的个别奥数高级教练,没什么业余爱好,什么文体活动都不参加,生活枯燥乏味。
“学奥数的人最后大多不喜欢数学”
谈到学生学奥数对之后工作的影响,刘伟告诉记者,他于两年前看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调查全国历届奥数获奖者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奥运冠军:
学奥数对工作帮助不大
报告指出,全国有数以万计学习奥数的学生,但能获奖的少之又少:“100人中有三四个人就了不得。”而奥数获奖者能在科研或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更是凤毛麟角。“学奥数的人到最后都不会喜欢数学”。刘伟认为,这从中说明,奥数获奖只给这些学生起了升学敲门砖的作用,升入大学之后,这块砖就被扔了。
刘伟告诉记者,他认识一名学生家长,当年是湖北省奥数尖子,曾得过全国奥数一等奖,现在是一家银行的行长。当刘老师问这位家长奥数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时?这位前奥数冠军说:“基本没有帮助,因为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分析计算都是电脑代劳了,电脑专家系统一秒钟的运算超过一百名奥数尖子的运算。”
这位前奥数冠军还说,现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像奥数题一样有标准答案,而是需要发散的创新思维,跟奥数的思路完全不同,所以当年花大量的时间在奥数上很不值得。
金牌选手
无一获得“数学诺贝尔奖”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获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就多次在不同场合呼吁取消高校免试保送奥数金牌选手。他透露,有一项统计显示,自1986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奥数竞赛以来,共有101名选手获得金牌,但迄今为止,他们当中,没有一人获得过菲尔茨奖。
“奥数获奖只给这些学生起了升学敲门砖的作用,升入大学之后,这块砖就被扔了。”
——深圳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