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夫妇在网上淘回国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10:44  世界新闻报

  两个理科博士拿出实验精神进行初步鉴定,他们用舌尖舔尝陶俑,感受其吸水性

  宗文

  海外流失国宝近年来以各种形式回归祖国。每件国宝的还乡都是一段曲折艰辛的旅程,也凝聚了海内外有识之士深沉的历史情怀。2006年底,31件来自美国的汉代陶俑、编钟在陕西咸阳汉王陵博物馆安家,这是美籍华人邓芳夫妇联手1 3位海内外华人,经十个月的努力,募集资金、捐赠祖国的一大义举。

  异国他乡邂逅相认

  原籍客家人的邓芳,生于上海,10岁时随父母迁至四川。1988年,邓芳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19 90年赴美留学,四年后就拿下纽约州克拉克森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在美国,她与丈夫范世兴邂逅、结合。难得的是,两个理工科出身的博士,竟都是志趣相投的“古董迷”。两人经常上网浏览“淘宝”,也收藏一些明清瓷器、漆器等把玩。

  2006年初,夫妇二人偶然间从美国、英国、新西兰、泰国等地发现了一些出售中国文物的网站。情态传神的陶俑,逼真的战马、猪、牛、羊,质朴秀美的蚕茧罐、钫壶等,数量之多,令人惊愕。因为长期对文史的兴趣与钻研,以及多次参观世界各大博物馆获得的经验,夫妇俩初步断定,这些文物极可能是真品。

  果然,卖主告诉他们,这些文物先被走私到香港,而后被欧美文物商定购。追回走私文物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由中国提供文物被盗的书面证据,联合国际刑警,向文物持有者索回。然而,深埋墓穴的文物哪有记录呢?按法律程序索回几乎不可能。

  心急如焚的邓芳夫妇,于是想到用民间筹款的方式,买下最重要的文物,再捐赠回中国。他们随后订购了一套9枚的编钟和两个彩塑着裙陶俑。

  尽管编钟附带牛津大学实验室的热释光测试(专门测验陶器最后一次过火年代)报告,他们对文物真伪之辨还是不敢松懈。两个理科博士,拿出了科学实验精神,先进行一番初步鉴定。

  多少个黄昏至深夜,他们在放大镜下仔细查看。用少许清水泼拭陶体,以测试其干湿度,甚至用舌尖舔尝陶俑,感受其吸水性。他们曾在陶俑身上,用细小的镊子捡出二三毫米大小的一片衣服碎片。通过放大倍数为20的放大镜,观察比较陶俑眉毛和眼珠的颜色,判断是否为后加彩……

  同学老友解囊相助

  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邓芳夫妇决定与国内文物部门联络,以求专业鉴定。

  2005年,他们曾参观过陕西省咸阳市的汉阳陵博物馆,知道它是中国收藏西汉帝王陵墓及陪葬墓文物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于是与汉阳陵博物馆取得了联系。几经辗转,终于找到汉阳陵博物馆的副馆长王宝平。在看过这些文物的图片之后,王宝平提出了初步判断:应为真品,并主动与陕西省文物局沟通。

  从陕西文物局相关人员那里,他们了解到捐赠文物回国的基本程序:将文物寄至国家文物局,经过报关和免税手续,等候专家鉴定团的鉴定,鉴定通过后,即可依捐赠人意愿,落户国内博物馆。

  接下来的三个月,邓芳夫妇一面陆续购买其他陶俑,一面撰写一篇题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捐赠倡议书,向国内外的老同学和朋友介绍捐赠文物回国的意愿,恳请大家为国宝回家尽一份心力。

  倡议书发出不到十分钟,老同学王雷就热情地回复邮件:“珍贵文物,绝好行动。请告家庭地址,我即刻将支票寄你们。”

  在纽约行医的王纲,无论是中国发生水灾,还是“非典”流行,都会捐款赈灾。这次也加入捐赠者的行列,并自告奋勇做法律咨询,以求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物流失走私问题。

  邓芳在北京的老同学万红也加入到捐赠者的行列,她深情地写道:“魂兮快快归来,愿同此心。”邓芳的同事加朋友施茜和她的先生薛小林,不仅仗义解囊,还敦促他们一定将真伪鉴定工作做好。

  来自台湾的黄翔华和吴宗钧夫妇文史修养深厚,一向为邓芳视作长辈。他们很快打来电话表示支持。

  文物还乡落户咸阳

  收聚来自四方的支票,31件陶俑鱼贯而至。因为年代久远,陶俑木制的手臂已然朽化,但两人依然为这断臂残身的豪迈威壮而激赏。端详着陶俑,两个成年人不由像孩子般调皮:大分头“炊事老兵”的低眉菩萨笑,腼腆女孩“视而不见”的心自闲,机灵的“小号兵”、内秀的“文书”……在邓芳心里,那段与陶俑打哑谜日子,其乐融融,记忆如刻。

  文物送归前,夫妇二人将如何分组,穿多厚的棉袄等各种情况推演了数遍。每天早上,不及洗漱,急忙跑去探看;下班回家,一进门,不待备饭,又急急去问候。

  2006年6月15日,终于送陶俑踏上回家的路。等待国家文物局专家团鉴定的日子令人煎熬,国家文物局鉴定处的张学武鼓励他们,“不用担心,即使鉴定没有通过也没关系,你们此番行为本身就应该得到表彰和大家的效仿……”此话令邓芳夫妇深感宽慰。

  结果是让人惊喜的,经专家鉴定,31件文物出自汉代帝王陵阙及其陪葬墓,其中5件一级文物,14件二级文物, 10件三级文物。

  2006年12月,文物正式移交汉阳陵博物馆。次年2月,在汉阳陵博物馆举行的“海内外华人捐赠文物表彰颁证仪式”上,邓芳和万红代表海内外14名合力抢救国宝的华人接过了荣誉证书。2009年,邓芳及其团队获选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物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侧记

  文物回归是精神的回归

  文物回归是一种深层的精神回归,这是邓芳一贯秉持的信念。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时候,邓芳总会被追问购得国宝时所费的“天价”,其实她更希望大家关注文物的精神意义。“现在很多人执着于文物价值,却忘了文物本身的意义。它们是国宝,更是我们精神的宝贝。”

  与国内联络的一波三折,邓芳只以“脱一层皮”轻轻带过,但对国内在文物回归上的一些观念,直性子的邓芳有诸多难以释怀。在邓芳看来,国家在追讨流失文物时最缺乏的正是一份理直气壮。“希腊、意大利等国对流失文物的追讨有着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在这方面中国差得太多。”

  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保杰出人物颁奖仪式上,邓芳在发言中提出了的四点呼吁:

  其一:呼吁香港同胞了解中国文物长期途经香港流失的严重现状,请求国家尽快完善在香港之立法与执法,使得香港不再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门户。

  其二:中国作为文物流失最大的受害国,呼吁国家更主动,更积极,更理直气壮地要求西方各国签署联合国反走私文物法案,不折不挠地追索通过被盗走私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这样,既能挽救中国文物的流失,卸下西方走私文物商自诩的“ 保护世界遗产”的面具,又将赢得国际社会的发自内心的尊重。

  其三:呼吁中国海关能够配合日益增多的海外文物回归的行动,对捐赠程序包括进关免税手续予以简化,以鼓励更多的捐赠行为。甚至,可以提供更宽大的免税政策,凡是入境的中国文物都予免税。

  其四:呼吁国家对国内的个人和团体的捐赠行为予以更多实质上的支持与鼓励。简化捐赠程序,提供鉴定方便,解决国内藏友“捐赠难”的问题,使得更多的中国文物能够内留而非外失。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