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老了,我把房子和你一起送给福利院”
昨日中午,在武汉南郊龙泉山庄的福利院,83岁的苏淑英将脸轻轻地贴在儿子的脸上。“啊!啊!”儿子发出兴奋的叫声,嘴角顿时留下一串口水,苏婆婆顺手帮儿子擦去口水。这样帮瘫儿擦拭口水的日子,苏淑英回忆,从孩子被抱养到她家的那天算起,她们已经共同走过了44年。
“我老了,再也无法照顾好孩子了。”苏婆婆在8年前就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已经把房子送给了福利院,希望在我死后,孩子能继续好好地生活。”
去福利院看娃
是最高兴的事
昨日上午10点20分,记者随同苏婆婆从汉口湘江社区的家中出发前往福利院。
“以前的福利院在青山,去年搬到了流芳,现在去那里一趟要转三趟车,到那正赶上吃午饭呢。” 苏婆婆呵呵地笑着。一路上,她不停地看表。
随行的社区工作人员说,每周五,苏婆婆都去菜场买菜,回家做几个儿子最喜欢吃的菜,等周六一早就送到福利院去。
“他喜欢喝汤,福利院的东西他吃不惯。”苏婆婆说,每到周六,她就早早地起床将烧好的菜和连夜煲好的汤装进保温瓶,连同头天买的水果等,一起放进一个黑色帆布包里,路上,她会一直将帆布包死死地攥在手里。
昨日11时50分,记者和苏婆婆等人来到了龙泉山庄,山庄的尽头就是福利院,福利院里有她脑瘫的儿子。
见到妈妈来探望,44岁瘫儿兴奋得直叫唤
“黄天财的妈妈来了!”还没有走进福利院,几个眼尖的孩子已经认出了苏婆婆。新修的福利院里比较干净,但空气中飘着一股消毒水和被褥霉气的味道。
福利院的活动室里,苏婆婆的儿子黄天财正在看电视。他坐在简易的轮椅里,胳膊和手指严重变形萎缩,树根般盘在身体两侧,44岁的他,小腿只有普通人的手臂粗。
可能是因为在周六以外的时间看到了妈妈,黄天财眼中有不少喜悦,他向着大门,努力探着身子,兴奋地“啊”了一声,口水顺着他的下巴,滴到了围布上。苏婆婆用一路上攥着黑色帆布包的手,抱着儿子,脸颊轻轻在他脸上蹭了蹭,惹得儿子一阵轻笑。
随后,苏婆婆打开了帆布包。“这是才买的包子,要吃吗?”儿子摇摇头,因为来晚了点,儿子已经吃过午饭。“吃点果冻好吗?”看着小袋里的五六个果冻,黄天财仍旧摇头。“那就喝点果汁吧,瓶子一会要拿回家,下次还要再给你带。”这回儿子点头了。
抱来的儿子瘫痪44年,仍是她的一块宝
为了不给随行记者添麻烦,苏婆婆提出早点离开,此时离她见到儿子刚满半小时。儿子显得不那么乐意了,不断用手指碰着妈妈的衣衫,苏婆婆笑着解释,“他这是不想我走呢。”
苏婆婆安慰起了儿子,苍老的手拉着儿子弯曲的手,摸摸儿子的头,“周六就来看你。”儿子才又开心地“啊”出了声。
福利院的刘医生说,“苏婆婆每周都风雨无阻地准时过来,上个星期下那么大的雨,也是一样,我们不止一次劝过她,可她就是放心不下她的孩子,明明不是亲生的,却比亲生的还亲。”
在回来的路上,没有生育的苏淑英老人回忆起了和儿子的点点滴滴。她永远记得1965年初见到儿子的那一天,“抱回家时只有4天大,小猫一样地叫着。”
苏婆婆说,要不是孩子在不到一岁时的那场病,他该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健康地生活。“那时不少人让我放弃这个孩子,但是我怎么也做不到。”
苏婆婆记得,她老伴还在世时,一次她烧了一盘红烧肉,老伴先吃了起来,看着盘子里的肉一点点减少,天财一把按住了爸爸的筷子,“孩子颤抖的手努力指了指厨房,老伴那时才意识到,孩子说的是妈妈还没吃。”
苏婆婆脸上流露的自豪与幸福与其他父母无异。“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更放不下他,更不能丢了他。”
将房子和儿子一起送福利院
说到将儿子送到福利院的事时,苏婆婆叹了口气,摇着头说:“如果我还抱得动他,一定不会把他送去福利院。”8年前,老伴病重,无法同时照顾两个病人的苏婆婆,将自己的房子送给了武汉市第二福利院,约定孩子由福利院照顾,等她去世后,房子由福利院接收。
“妈妈老了,我只有把房子和你一起送给福利院。”但是孩子望着妈妈直流眼泪,他不想和妈妈分开,苏婆婆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子割。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苏婆婆已经83岁了,实在无法再搬动体重是她两倍的儿子,出于无奈,今年三月只得再将孩子送回福利院。“我只要还能动,还可以跑,就会过来看他,等过两年跑不动了,就搬到福利院和儿子一起住。苏婆婆说到这,眼睛望着远方。见习记者 吴泽华
83岁老人苏淑英怕瘫儿在福利院吃不好,做上好吃的带过去喂给他。
本报记者 倪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