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7岁的杨维国来说,“老师”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更是一生的情结。“没有其他想法,就是喜欢当老师,女儿已在万家小学当了两年老师,儿子也在读师范大学。”从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图山寨村小到万家乡小学,再到高坪区特殊学校,杨维国说,“当老师很辛苦,当乡村小学老师更辛苦,但我很幸福。”
生病了他在家中给学生上课
1980年,杨维国高中毕业,当时他也是万家乡图山寨村唯一的高中生。正好当时村小唯一的老师也走了。杨维国刚接手图山寨村小时,学校共有50多个学生,所有学生被划分到两个年级,仅有的3间教室也是破烂不堪,甚至连个厕所都没有。虽然每月工资只有十几元,但他还是从工资中挪出一部分修了个厕所。
在村小的第三个年头,杨维国突然患了“眩晕病”,他家离学校有两公里多的路,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正常上课,孩子们的课业落下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学生到家中来上课。“虽然上学的路远了许多,但他们都很积极,几乎没有同学迟到。”就这样,50多个同学全到杨维国家中来,他坐着给他们上课,持续了1个月。
帮学生他拿出自己微薄工资
在村小的17年,虽然拿着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资,但他还是挤出来一些钱帮助村子里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今年已30岁的彭星就是其中一个。
彭星家中有姊妹四五个,父亲生病,仅靠母亲一人料理家里家外的事务,根本没有钱让彭星上学。“眼看着孩子就要辍学了,我总不能不管吧,而且孩子学习特别好。”就这样,靠着杨维国的资助,彭星小学顺利毕业,后来又上初中、高中,如今大学毕业的他已在南充一家公司工作。如果没有杨维国当初的资助,也许就没有彭星的今天。
像彭星这样的孩子,杨维国还资助了很多个,“能帮到他们一点,我做老师的心里也好受一点。”虽然杨维国已不能
完全记得自己资助过的孩子的名字,但他们却记得感恩,每逢过年过节,杨维国总能收到从各地寄来的贺卡、礼物。
修校舍他四处找亲朋借钱
在图山寨村小工作了17年后,杨维国被调到了万家乡小学,“当时非常不愿离开,但万家乡小学的形势也很严峻,那里有300多学生,却招不到老师。”虽然是一个乡镇的中心小学,但万家乡小学的情况也很糟糕,校舍破烂,严重缺老师。“学校没有一寸水泥地面。”杨维国到该校后,一边当副校长管理学校,一边还给学生上课。
1997年,杨维国转为公办教师,工资随之也增加,手头有了点资金,他便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重建一所“万家小学”。虽然有积蓄,但要建学校,也只是杯水车薪,杨维国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一所新的万家小学终于诞生。“有教学楼,有学生宿舍,现在万家小学的教学条件在整个高坪区都是很不错的。”但直到去年,杨维国才将借的钱还清。
上特校把爱献给残疾儿童
万家小学在杨维国的精心管理下蒸蒸日上地发展,可是今年9月,他却辞职来到高坪区特殊学校工作。“其实也非常不愿意,万家小学是我一砖一瓦亲自建起来的,那里的每一寸地方都有我的脚印,都流下了我的汗水,但‘特校’非常缺老师,不去不行!”
离开万家小学的时候,老师、学生以及家长,许多人都流泪了,他们舍不得杨维国离开。
到特殊学校任职不到两个月,杨维国感叹,“做老师难,做特校老师更难。”因为特殊教学的“特殊性”,目前,杨维国还不能带课,主要负责学校的一些管理工作,但他很有信心,“残疾儿童更需要教育。”
杨维国有一儿一女,女儿杨碧莲2007年大学毕业,“按照她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但她毕业那会儿万家小学正缺老师,我就自作主张让她到万家小学做老师了。”杨维国说,儿子今年刚考上一所师范大学,将来毕业了,还要让他当老师!
记者牛莉 图由杨维国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