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领导出行接受随行人员打伞被指官场做派(组图)

领导出行接受随行人员打伞被指官场做派(组图)
这样的画面,看一次,老百姓的内心就会被温暖一次。

领导出行接受随行人员打伞被指官场做派(组图)
  这样的场景,虽是小节,却难免让人看了不爽。希望今后此类被网友贴上网的图片少之又少。均为资料图片

领导出行接受随行人员打伞被指官场做派(组图)
  20余位话友在设于此地的第189期《你说话吧》讨论现场,就“领导出行随从打伞,你反感吗?”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1月20日晚,蔡锷北路南岩轩茶艺馆,茶香四溢。20余位话友在设于此地的第189期《你说话吧》讨论现场,就“领导出行随从打伞,你反感吗?”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主持人语

  生活中,总有一些细节让人难以忘怀。比如说下雨天,我们都记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自己打伞的画面,还有李克强副总理在雨中为牧民打伞的场景……这些细节,体现了我国高层领导人的素质和修养,体现了他们与普通民众的深厚感情。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访华,他抵达上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幕,就是在雨中自己撑起了雨伞。可见,西方领导人也是很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的。而我们的某些地方官员,则时不时地显摆出官架子,雨中必有人为其打伞,下车必有人为其开门,抽烟必有人为其点火……这些官员,先不说其为官是否清廉,政绩是否突出,单是这些做派,就让人生发诸多感慨。

  对于领导出行随从打伞这类现象,你反感吗?让你看了很不爽的官场做派,还有哪些?你认为“官小架子大”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对于新时期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你有何意见和建议?11月20日晚,在设于南岩轩茶艺馆的第189期《你说话吧》讨论现场,20余位话友就上述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期话题讨论形成主要观点如下。

  话友感受

  我所见的一些官场做派

  胡森炎(仁和家园居民):我到一些机关去办事,有时候表示客气开烟给他们,有的人很礼貌地接受了,也有的人嫌你的烟档次太低不接受,更有的人不但不接你的,还拿出更好的烟来抽。似乎在显示他们的优越地位,这种举动让我很不爽。希望我们的官员时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

  蒋秀珍(退休干部):我最近两年接触了很多国家公务员,有的人喜欢看菜下饭。有的公务员素质高一点,会因为你是老年人而仔细讲解,但有的人就爱理不理的模样。第二,有的公务员戴有色眼镜,看你是农村来的就瞧不起你,看到身份地位高的人就泡茶、敬烟,有的还看他是不是提了礼品。

  袁礼成(《湖南日报》发行公司区域副经理):领导出行随从打伞我很反感,还有的官员喜欢打官腔,比如你反映个情况到某个政府部门,他会说:“这个报告嘛,我们还要研究研究。”结果研究了四个多月还没有结果。还有的官员喜欢高高在上,不随和,脾气老大,下属或老百姓在他面前,总是战战兢兢。

  刘冬娅(湖南广电主任编辑):有个官员给我讲了一个令他感触很深的故事。有一次他的车陷在了乡村公路旁边的沟渠里,随从就想让村民来拖车,结果那些老百姓都在那里冷眼观看,就算给钱也不拖车。这位官员想起20年前也是出了这么一个事,不同的是,当时是为当地群众办事,老百姓主动来帮忙拖车,而现在是给钱也不来拖。20年里,百姓眼中的官员形象似乎大不如从前了,官场恶习在干群中间形成了一堵墙,若放任下去,久而久之,结果很令人担心啊。

  曾宪邦(施家港社区居民):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领导架子没有这么大,很多干部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现在也还有许多老干部比较平易近人,反而是一些官位不大不小的干部,持有公务员的身份优越感,自以为是,眼睛长在脑门顶上。

  话友热议

  观点一反感,这哪是人民公仆该有的形象?

  沈明明(舟舟文具业主):这种现象我不但反感,而且觉得很恶心。这个伞是封建的伞,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干部让人给他打伞,让我们觉得他不是来体察民情的,而是来抖威风的。

  何云归(网友):今之一把雨伞,乃我大唐之遗风。黄罗伞下,为我王者风范,极衬我王者威仪官位显赫。故有官者云:“你是为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之言辞。打伞者其实与抬轿者相同。抬者乐乎,坐者乐乎。皆为溜须拍马之术。

  深圳江漾(网友):“领导出行,随从打伞,领导抽烟属下点烟”我反感,领导都高高在上,很多时候很多事他都有人代劳。更让我担心的是,照这样下去,连他自己应该干的一些本职工作都没有亲自去做,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这才是最可怕的。

  快雪时晴(网友):今年6月,全国媒体曾集中关注过一位“新闻人物”——湖北宜城市29岁的新当选市长周森锋。由于有人在网上贴出一张他在检查工作时,让人给其撑伞的照片,结果招来网友的一通板砖。可见,公众对官员的形象是很关注的,对一些不良旧习,是很反感的。人们对年轻有为、务实低调的官员,寄予很高的期望,不但希望他们能扎扎实实为民办事,还希望他们在面对一些官场积弊的问题上,也能带来一些清新的空气。打伞虽是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关乎为官者的形象。细节做好了,就能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做得不好,很可能就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

  十七品官(网友):我对官场陋习是很反感的。当然,关于一些领导干部言行举止的细节,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打伞这事,如果领导年事已高,年轻的下属帮着打伞,这事敬老,并无不妥;如果领导手里拿着讲稿或者正在干活,腾不出手来打伞,这时有人帮忙,也是可以接受的;老百姓真正反感的,是那种没理由不自己打伞、而将有人替自己打伞视为一种特权的现象。

  观点二不反感,这几乎是不成文的规矩了

  朱春雷(网友):我不反感。对于老同志老领导或者女同志女领导,或者对于关心民众的关心自己的领导,做下属的为其打伞有什么不妥呢?不一定非得一竿子打死人,摆官架子的不会是所有人吧?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左中右。不刻意奉承,自然就好,这起码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与人交往,有的生活细节,是人之常情。

  刘永涛(《三湘都市报》记者):领导出行随从打伞,我不会反感,但是也不会赞同。有的人或许内心非常反感,但若真的处于这一种语境中,就会有一种惯性在驱动他去做类似的事情,这是在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思维下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动作。一方面下属想给领导打伞,另一方面领导也需要被人伺候的感觉。所以也不能单纯地说领导的思想觉悟不高,我们也要反省一下自身。

  abc123(网友):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 不巴结领导,有活路吗?》,作者写道:“当今之时,漫说官场,就是那些类官场的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银行,还有国有大型企业,如果你还想在里面混得好一点……如果不巴结领导——起码,要对领导有敬畏之心,在任何场合,表现出足够的尊敬。”所以说,对于打伞、点烟、开车门之类的举动,不是我们不反感,而是生活所迫啊,你现在说反感,待会来了一个领导,你能做到不巴结不甩起他吗?

  马驰(新时代职员):我觉得为领导打伞也没有什么不妥的,这个社会本来就这么现实,有的人想去打伞还轮不到他呢,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没有能力改变的就不去抗争它。

  话友思考

  “打伞”小节关乎干群鱼水关系

  曾宪邦:领导干部要下级给他打伞,起码是观念上存在问题,他把自己看得高于老百姓,他认为老百姓给他打伞是应该的。我觉得这种行为真的是很令人反感。这其实就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思想。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牢记四句话,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梁莹(外企职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种是这个领导为百姓解决了很多问题,百姓是出于一种感激和尊重,愿意为领导打伞,这种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一种是摆官架子,这种就令人倒胃口了。有两种原因造成了后者这种情况,一是领导的价值观有问题,他没有想过我今天来当这个官,是为自己谋福利,还是为百姓谋福利;二是监督机制不完善。

  徐大山(宝南街社区居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出来也没有现在这么讲排场。这个细节反映的是封建思想残留的现象,自古以来官大一级压死人,别说什么县长、区长,就连那街道办主任都好牛的。

  刘冬娅:有人说,过去我们的官员和老百姓的关系是一种“鱼水关系”,现在有极少数官员将它理解为“油水关系”了。我想,“官小架子大”的原因有几点:第一,这个官员的心里面根本没有做公仆的理念,一旦他大权在握,他就摆架子,高高在上,让老百姓敬而远之。第二,有些官员有一张“多功能的嘴巴”,说功比唱功要强,台上能说会道,台下全部忘掉。第三,官员耍派头实际上是一种旧时的老爷作风。

  吴涛(湖南读书会会长):为什么报考公务员的人那么多?还是受几千年来“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价值体系严重倾斜。现在有些官员之所以重座次、讲排场,说穿了,也是封建等级特权观念余毒未清所致,我国从封建社会开始,皇帝身后的“华盖”就象征着一种威严,各级官吏有不同的顶戴服饰,等级森严。其实,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时还是白纸一张,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很不错的,久而久之被官场的习气染黑了。现在干部年轻化、现代化了,迫切需要以全新的官员形象取代过去陈腐的那一套。

  漉湖逸梦(网友):少数官员“官小架子大”,关键在于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把自己当“公仆”,反倒是把自己当“公主”了。

  官员公众形象关乎行政效率

  天地(网友):芬兰拉毕省行政管理署高级主管斯托夫·科特在乘坐公交车上班时,因读报而没有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站在身边,待他下车时才发现,便向老人解释并为自己没有让座而致歉。不料有人用手机拍下这段影像,并在电视台播放了。尽管斯托夫·科特当晚就在电视上说明情况并请求公众谅解,但还是被“千夫所指”而于第三天不得不向省府递交了辞职书。如果我国对公务员的公众形象也有如此“苛刻”的要求,不知是否会影响公务员报考大军的热情和信心,是否会影响有幸跨过招聘门槛的公务员们的“职业感觉”。其实,官员的公众形象是否良好,不仅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履行公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关系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和稳固,希望不要淡看了。

  树立亲民形象,有利干部成长

  落叶知深秋(网友):公众形象即公众印象,是官员在与民众互动中形成的。官员每天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展示着自己,民众看官员,常常是用一种非常世俗的眼光。改革开放30年来,公民社会正在形成,政府与人民、官员与民众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塑造一个正面积极有亲和力的公众形象,已经成为每位官员都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公民社会,整治的原则是公开透明的,说到底,政治基于人性、也服务于人性。从公共治理来说,形象良好的官员可以使其政策更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同,施政更顺畅。从官员的切身利益看,好的公众形象对其仕途具有“推进剂”作用。我们党为了增强执政基础,考核官员也越来越重民意,组织考核与民意有了更多交集。由此看来,官员只有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服务于人民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话友建议

  重视“三类人”,官员形象必有改观

  蒋秀珍:我觉得公务员文化考试不能仅限于文化考试,还得看他的思想素质,要从行动、思想上去考验,促使他们加强自身素质,群众、媒体要监督他。现在公务员工资待遇很高,但却很闲,上班不用打卡,迟到早退是常见的事,有的在办公室睡大觉,或者玩电脑,这是很令人担忧的。

  刘冬娅:官员一定要真正树立起公仆的形象,和老百姓心连心,手拉手。同时要利用社会的一切力量来监督官员,公务员不能搞终生制,当不好就应该让他下岗。

  薛瑞众(湖南第一师范学生):我觉得,官员无论是在镜头前还是镜头后都要自己打伞,像我们的季羡林大师一样,人前人后都是一身的清廉。

  罗正坤(省书协会员):时代在发展,希望我们有些公务员看到这期话题讨论后,能好好思考一下,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摆正。

  徐大山:我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形成这样一个制度、条例,就是上级检察工作要从简,甚至可以微服私访,这样才能了解民情民意,也避免了很多铺张浪费。

  袁礼成:我的建议是,让老老实实办事的人能做官而且还能越做越大,孔繁森有一句名言,一个人老是把自己看成珍珠,就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所以,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将你踩成一条坚实的路。

  肖静秋(网友):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最近在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指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我想,只要各级认真领会落实这个精神,重用这“三类人”,进一步优化官场生态,让这些不盲从、不奉迎、不看眼色行事的好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造福一方了,少数靠溜须拍马、曲意逢迎起家的人就没市场了,就会把他的官派收敛一些了。

  总策划:何旭

  总主持:李辞

  本期现场主持:李辞 兰风

  文字整理:万晓娟

  网络传播:星辰在线

  电台主持:兰风

  摄影:余志雄

  速录:黄丹 谭美枚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官员形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