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班班长们的现实生存
46年来,一共有24人被任命为雷锋班班长。这个群体的言行保持着雷锋的烙印,同时也被现实重新考量。比如,他们学雷锋的活动会被叫停甚至遭投诉,他们放弃休假的工作方式会挨上级批评。
中国周刊记者 冯翔 辽宁报道
11月初,由田亮主演的《雷锋》电视剧尽管尚未正式播出,但已传出消息称,该剧被上影集团推荐为国产优秀电视剧。
此前,雷锋生前70名战友曾集体发表宣言:以田亮外形、气质都与雷锋不像,外加绯闻过多,不适合出演雷锋为由,宣布抵制。后来,剧组费了好大力气才将他们说服。
“我们觉得田亮的气质不像。”现任的第24任班长,1986年出生的黄帮维说,“但当初跟雷锋接触过的那些老同志们现在都赞成了。所以……”
如果田亮不像,那么谁更像呢?
答案只能是他们:雷锋班的24位历任班长——雷锋精神在现实中的传人。
保住雷锋班
“雷锋战友抵制田亮出演”一事,从爆出直到平息,辽宁省抚顺市郊区的“雷锋团”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仍在日复一日地操练,跑步,练习驾驶技术。沿袭46年前那位老班长的生活。
一尊昂首阔步的铜像,凝视着这些一如既往的年轻士兵。大门口“雷锋路”的路牌很是醒目,树丛中那张雷锋低头摆弄螺丝刀的大照片下竖着一行字:中国移动通信。
“最近总有人问我雷锋电视剧的事,问我咋看。”45岁的沈阳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助理李仕库脱口而出。
1985年,出身黑龙江农家的李仕库成为雷锋班第15任班长。近半个世纪来,像李仕库一样担当雷锋班班长的共有24人。这次田亮演《雷锋》,他们的态度理所当然地被重视起来。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授予雷锋生前担任班长的某部运输连四班“雷锋班”称号,随后沈阳军区又授予该连为“雷锋连”,最后整个团都被习惯性称做“雷锋团”。
每次大裁军,抚顺有关方面就会提出申请,强烈请求保留这支部队。“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保住了,整个社会对雷锋的追寻就留住了根。同时,还需要一个时时更新的继承人,以“接过雷锋的枪”。这个继承人当然是雷锋班的班长。
李仕库便是雷锋班的第15任班长。获得这个职位的他从此多了一个习惯:全连每天晚上列队点名,第一个名字都是“雷锋”。而他必须替他们的老班长大吼一声:“到!”
李仕库还有一个职务——历届雷锋班班长联谊会的秘书长。几乎每一年,雷锋班的班长们都要从四川、黑龙江等地拢来聚上一次,每个人都对这个小团体的成员如数家珍,尽管他们或许从未相处过。
被雷锋改变命运
今年69岁的雷锋班第二任班长庞春学与雷锋同期入伍,他接触过的第23任雷锋班班长薛步瑞则出生于1984年。“要论年龄,小薛比我孙子大不了几岁;但要是从雷锋这层论,我们还都是哥们儿。”他笑。
这种超越年龄的友谊,或许来自于百里挑一的自豪。正常情况下连队就可以任命班长,但雷锋班不同,由于“代表军队形象”,雷锋班的班长候选人需要在全团内进行海选,从政治素质、文化程度、军事技术一直考察到相貌和性格。
甚至每一名进入这个班的士兵都要求长相端正。曾有一名士兵借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写了一篇《安全行车浅谈》,这种从未有人提出过的观点使他在全团素有才名。然而,因为长相得分不高,最终没能进入雷锋班。
雷锋班班长的命运深受雷锋影响。人大代表、选拔提干、天安门国庆观礼、领导接见自不必说,连恋爱的机会都可能超出常人。
“早些年,姑娘们一听这是雷锋班的班长,都老敬仰了。感觉跟他们握手就像跟雷锋握手似的。”抚顺市百货大楼原售货员关雅文回忆,她成功地给李仕库做了媒,一位市级干部的女儿还不死心,几次表示要“和雷锋班班长交个朋友”,被拒绝。甚至还有求爱信夹着照片邮到雷锋班,指名要“做雷锋班班长的妻子”。
“当初在抚顺,那个大领导的女儿看上他,我们家老李没干。要不然,现在官不一定做多大了呢。”李仕库的妻子——一位会计,乐呵呵地说。
班长们很清楚:作为雷锋的传人,他们是被按照“雷锋模式”来培养和塑造的。于是,他们也刻意地在行动上和思维方式上要求自己,向心目中的“雷锋”靠拢。
“全国人民都在看着咱们。你干不好,对得起雷锋班这块牌子吗?”李仕库说,雷锋班有众多不成文的规定,其中两个是:班长必须每天最早爬起来,打扫卫生;周末连队包包子,其他班出一个人去帮忙,雷锋班的班长要领着全班放弃休息集体上阵。
第18任雷锋班班长赵宏光当兵8年没有回过一次家。这种情况在雷锋班班长中很普遍。
久而久之,班长们的性格甚至都为“雷锋”所改变。憨厚、内向,是得到这个职位的重要条件之一,上任后却要面对纷至沓来的采访、接待、报告和全国演讲等任务,每一位雷锋班班长都为此练出了好口才。到他们离任时,普遍都变得“能说会道”了。
修正雷锋式思维
雷锋牺牲后,为了向社会宣扬一个节俭朴素的军人形象,他生前爱美、爱照相的细节被长期“雪藏”,他的瑞士手表和皮夹克直到1978年才被拿出来,放到军区的雷锋纪念馆里展览。
尽管班长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仍对此保持缄默。作为雷锋精神的继承人,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带上了太多模仿的烙印,还普遍如此要求他们的子女。
庞春学回忆,当年他恋爱时,第一次去相亲穿的就是一条带补丁的裤子。过了几十年,老伴还对此记忆犹新。大儿子直到小学毕业,穿的衣服和鞋都是家里做的;铅笔除非削得握不住,从来不允许扔。
他和他的后任班长于泉洋退休时级别都不算低,家里的装修风格仍然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两人的共同点是:将他们与雷锋的合影,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实话实说,我儿子小时候真过得挺苦。”庞春学深有感慨:雷锋的节约,是基于那个年代全社会对物资的匮乏。“当时,你少申请一套衣服,多补一个补丁,就是对国家的贡献。现在,真没有必要了。”
李仕库的女儿在读高三时,仍然是班里唯一一个没有手机的女生,她每天的零用钱是2元;李仕库本人三四年没有买过新衣服,一年到头一身军装,唯一的一套西服是结婚时做的,后来出席各种报告会总穿着,现在也穿不进去了。
“现在,我们也会尽力延长衣服、袜子的使用寿命,但没有必要补丁摞补丁。训练、施工,损耗是正常的。”曾于2004年去非洲利比里亚担任援建任务的第21任班长李桂臣说。
另一个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如果雷锋活到今天,他将不得不对自己的“雷锋式”思维方式进行修正。
《解放军报》披露:李桂臣去利比里亚参加援建的2004年,官兵们准备“学雷锋”,把联合国配给的一部分大米、牛奶和肉类分给当地的一个贫困村庄。一名联合国官员得知此事后却坚决反对,指出:“联合国按照标准供应的食品、物资,是保证维和官兵健康和执行任务需要的,不能作为救援物资送给他人。如果你们坚持这样做,那将违反《联合国出兵国法律指南》的规定和联合国有关法律。”
这次“学雷锋”行动不得不终止。
生意场上溃败
从雷锋班的历任班长来看,提干,升职,转业回地方,是他们大体上一致的方向。回地方后,若不是干运输老本行,便是从单位行政后勤岗位干起。他们对市场经济有着强烈的不适应。
对这一论点,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的人生堪称典型论据。他转业后赶上“分流”,所在的四川省南充市土产果品公司把一个个销售项目分包给内部员工,由他们自由组合,搭档销售。结果,做事一向“学雷锋”、甘心吃亏的张兴吉没人要,“剩”了下来。1988年,他不得不承包一台中巴客车跑运输,自己担任司机。遇见有老人、小孩、生活困难买不起票的人坐车,他一般都允许免费坐车,最后发展到老弱病残一概免费。为此,他得了个绰号“远视眼”,意为“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
张兴吉这样做的后果是:3年赔了3万多元。后来,家里盖房子实在攒不够钱,他不得不给雷锋班的历任班长们逐个写信告借。庞春学、李仕库等几位雷锋班班长也不宽裕,都没有借。
另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第10任班长杨宗波。他转业之后,自己辞去公职做起了石油加工生意,成为唯一“下海”的雷锋班班长。结果赔得一塌糊涂,还患了癌症,成为历任雷锋班长中第一个辞世者。
“我们这些人,做人肯定没问题,做生意肯定有问题。” 从未对下海、股票、发财这些名词产生过兴趣的李仕库总结。
学雷锋活动遭投诉
“要是老班长(雷锋)活到现在,看到我们住这么好的条件,他得叹气。”雷锋班的一名战士望着整洁高大的营房说。
为雷锋保留的床铺至今一尘不染,一套上世纪50年代样式的汽车兵军装和军帽覆在上面。每天点名时由班长替雷锋应答的做法也取消了,改成全班齐声答到。
班里有几台崭新的电脑,专门用于全班战士维护雷锋的网站。目前,雷锋团与一信息传媒公司联合开展的“雷锋在线”等服务项目,每年为市民提供致富信息3000多条。
这一变化的缘由,被《解放军报》披露:有一年雷锋团又上街以传统方式学雷锋,一天之内免费帮抚顺市民修鞋29双,理发17人,修自行车和电视机若干台。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来自下岗工人的告状信。“你们一来,我一分钱没挣着,还要交50多元的房租和管理费……”
阅览室里,既有《雷锋书信摘编》,又有《狼图腾》,后者经常被借走。“这书挺好。”第23任班长薛步瑞说。
作为80后,薛步瑞的生活比他的前任们多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他的手机彩铃,是根据雷锋日记改编的一首歌,旋律优美:“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显然,在他眼中,这也是宣传雷锋精神的一种方式。
当兵前六年,薛步瑞也在向自己的前任们学习,一共才休了八天假。不料,却在第六个年头遭到团里的点名批评:“决不能把放弃休假看做是牺牲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