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母亲捐肾成功植入患尿毒症儿子身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2日02:29  青年时报

  □时报记者 俞琪 文 蔡怀光 摄

  时报讯  曹水仙说,昨日是她23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她的肾活在儿子身体里,很健康。

  而对黄根邻来说,这也是他确诊患尿毒症后最踏实的一天,因为手术结束后,妈妈说“不痛,我很好”。

  10月28日,时报报道《一对母子的真爱抉择》后,外来打工者黄根邻和他母亲曹水仙的真爱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之后,时报连续报道了读者热心帮助这对母子的感人故事。

  这对来自安徽的母子,在杭州找到了真爱。在“草根之家”义工组、在时报读者的帮助下,黄根邻凑足了10万元的医药费。

  昨日,这对母子肾移植手术在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如期进行。

  >>>手术前

  “别哭,没什么大不了”

  曹水华是曹水仙亲妹妹,前天,她带着弟弟和侄儿,从安徽老家赶到杭州。

  “我跟她那么亲,手术的事如果我不问,她都不愿意告诉我。”曹水华眼睛红红的。

  曹水仙要给儿子换肾,曹水华很反对,“她这么大年纪了,少了一个肾,身体负担肯定要大很多,她不能拿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说不定还有别的办法。”

  手术前夜,只剩下两姐妹在病房,曹水华一直问“能不能再想想别的办法?”而曹水仙对自己的决定很坚定。

  曹水华哭着说:“你这个人,脾气怎么这么犟,亏欠儿子,也不用这么还,你也想想自己。”

  曹水仙只是平静地说,“别哭,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还有一个肾。”

  父亲赶来却没敢去医院

  母子二人住院期间,黄根邻父亲黄国兴一直没有出现。听曹水华说,他已从海宁盐仓的工地上赶到杭州。

  昨天,来了杭州的家人都去了医院,唯独缺了黄国兴。

  电话里,黄国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怕伤心,在他们面前哭不好。等明天,他们休息好了,我再去。”

  黄国兴说,明天他准备回海宁工地去,虽然手术费解决了,但儿子和老婆短时间都没劳动能力,后续的医药费,还需要他努力去赚。

  “我不害怕,我担心妈妈”

  黄根邻住在隔离病房,曹水仙住在普通病房,手术前,两人是见不到面的。

  昨天早上7点52分,黄根邻给记者发来短信:“我自己倒没什么感觉,就怕我妈,她皮肤不好。”

  黄根邻说,妈妈每次只要一抽血,就会起一块很大淤青,他怕妈妈受不了这样的手术。

  “我问过她害不害怕,我妈很冷静,她说没什么怕的,就是睡一觉,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我安心,骗我,还是有点担心她。”黄根邻说。

  她一想到儿子就不害怕了

  昨天,浙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有两对肾移植手术,曹水仙和黄根邻排在后面。

  10点30分,曹水仙先到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医生先跟曹水仙说了手术过程,手术可能会产生的后果,然后对她实施麻醉。

  “医生跟我说手术的时候,因为以前没做过,还是有点紧张。”曹水仙说。

  但作为妈妈,曹水仙真的很坚强,紧张感一下就被期待所代替,“想到儿子会有一个健康身体,我一点都不觉得可怕了。”

  >>>手术中

  新肾开始正常“工作”

  大约12点,曹水仙首先进行手术,取肾。

  儿子黄根邻在另一间手术室,正在准备手术。

  下午1点30分左右,曹水仙左肾离开她的身体。医生进行灌洗后,原本鲜红的肾脏,颜色变得有些泛白。

  因为是母子,取下的肾马上可以进行移植,肾被迅速送到黄根邻所在的手术室。

  下午2点左右,母亲的肾,被移植进儿子身体。苍白的肾脏立即变得红润饱满,并很快开始排出尿液,这表明新肾开始正常“工作”。

  曹水仙对儿子说“不痛,我很好”

  为让母子能安心,医生特意安排两人同时推出手术室。

  推出手术室时,两人意识已恢复。

  黄根邻问医生:“我妈呢,她怎么样?”

  曹水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我不就在你旁边吗?”

  “妈,你痛不痛?”

  “不痛,我很好。你痛不痛啊?”

  “我也不痛,妈,你好好休息。”

  随后,黄根邻依旧被送入隔离区,而曹水仙回到普通病房。

  >>>手术后

  最挂念的仍是儿子

  毕竟是经历了一次手术,曹水仙回到病房后,非常虚弱。皱着眉,眼睛紧闭着。

  “躺久了背有点痛,也不能侧躺,另外倒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曹水仙说。

  护士给她换点滴时,曹水仙不是先问自己身体,而是问:“儿子什么时候能出隔离病房?我什么时候能下床看儿子?”护士的答复是,她三四天后就能看到儿子。

  曹水仙放心地点了点头,又闭上了眼睛。

  黄根邻手机被没收

  在隔离病房里,为让黄根邻好好休息,记者没进去打扰。

  想发个短信问问情况,却被肾脏病中心护士长制止,她把黄根邻手机没收了。

  护士长说,她知道很多人关心黄根邻和曹水仙,这几天来探望他们的人不少。如手术前,草根之家志愿者和杭州安徽商会成员,就去了医院,给黄根邻打电话鼓励他。

  “把他手机没收,是因为他身体没恢复好,打电话怕他吃不消。明天等他好一点了,我就把手机送进去给他,你们再跟他联系。”护士长说。

  换肾顺利是爱的力量

  王逸民,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参与这次移植手术。

  记者前去探望,王医师非常热心,仔细地说了母子二人的情况和后续的监护。

  大约下午4点,黄根邻结束手术被推到隔离区,这过程中排尿已达1000CC。

  “这个肾源好不好,一个是看肾换上去是不是马上变红,另外就是排尿情况,正常人一天排尿量大约是2000CC,刚换过肾的会有过度利尿,这是好事,排得越多说明肾功能越好。”王逸民笑着说。

  之前,曹水仙检查出其中一个肾有问题,但在换肾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非常顺利。

  “这或许就是爱的力量。手术仅仅是第一步,后续还要治疗观察调养。”王逸民说。

  接下去,曹水仙还需要在医院进行一个星期左右的观察。

  而黄根邻则要留院观察两三个星期,主要看排异情况。             

  >>>时报爱的倡议在继续

  用真爱继续鼓励他们吧

  手术前,一位读者小唐给记者发来短信:“前天,从报纸上获知黄根邻今天手术,本准备请假去看看他,但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去,借青年时报代我向他问好,祝愿他们母子早日康复,合家幸福!也希望所有尿毒症患者都能像黄根邻那样,乐观面对生活。”

  小唐也是外来打工的,他说,黄根邻很幸运,有草根之家、时报和这么多好心人帮助他,“周日有空,我还是要去看看他。”

  还有一位之前捐过款的75岁王奶奶,上周日她打来电话,想去看看两母子,“虽然我退休没什么钱,但可以给他们一点鼓励。”

  目前,由于黄根邻还在隔离病房观察,无法探望。护士说,三四天后,情况好的话,可以让亲属进去探望。而他母亲也不能讲话,所以,记者还无法和他们对话。

  征集爱的留言 让真爱继续

  从10月28日以来,时报不惜篇幅报道这对母子,报道这座城市里的富有爱心的行动,现在,我们帮助这对母子实现了心愿。手术虽然成功,但他们还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比如排斥反应等。真爱支持,需要继续接力。

  今天,记者会继续去探望他们,把所有读者的祝福转送给他们。

  如果你想给这对母子一点支持,想给他们一点祝福,可以打时报新闻热线28111111留言。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捐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