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9名赴俄罗斯打工者被迫挖野菜充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2日23:33  半岛晨报

  在俄罗斯一个叫做亚尔斯(音)的小村庄里,有一座当地人并不熟悉的工厂,这间工厂的老板是中国人,工厂的名字叫做“俄罗斯友恒服装公司”。在2009年7月至11月期间,29名大连工人在这家工厂里遭遇了一场“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恶梦。”

  这批由大连某中介公司派遣出去的工人目前已经被成功接回国。“但是,还有30多个由其他中介公司派去的工人,仍被迫滞留在这间工厂里无法回国。”为了解救那些曾在一起受苦的同事,几位大连工人昨日联系到记者,讲述了他们在亚尔斯的痛苦遭遇。

  在地下室里工作,睡觉没被子盖

  2009年初,大连一家知名的中介公司发布信息,招聘30名服装缝纫工赴俄罗斯打工。“我是4月份跟这家中介公司签的劳务协议。”家住甘井子区王家桥的韩敏说,“签合同时,中介把俄罗斯那边的工作环境夸得可好了,我也就相信了。签完合同之后,经过短暂培训,7月份我们一共30名工人便分成两批,陆续来到了亚尔斯的这家工厂。”

  “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周围全是森林与草原。”韩敏说,“刚一进工厂,我的心都快凉透了。”据几名工人描述,这家小服装加工厂的条件非常恶劣,厂房设在地下室,30多名工人挤在两间宿舍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上厕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更让工人不敢相信的是,工厂里不仅没有暖气,甚至连棉被都没有。

  “那里天气很寒冷,7月份就已经跟大连的深秋一样冷了,没有棉被,晚上睡觉时我们只好多穿几件衣服。”韩敏说,经过工人们多次抗议后,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工厂终于给工人送来了几床棉被。“被面很脏,像捡来的一样,有很浓重的臭味。”

  “后来我们这些工人才知道,原来这家工厂是友恒服装厂新建的分厂。”家住沙河口区马栏子的高洁说,“除了我们大连来的30名工人外,厂长还从老厂派来3名老工人,做我们大家的师傅。后来,大连来的工人中有一人因身体不合格,被遣送了回去,我们这30个人就剩下29个了。那个被遣送回来的人真的很幸运,没有遭那么多罪。”

  “由于这家分厂刚建起来,连一台缝纫机都没有。”高洁说,“我们一直等到8月份,厂子里才购买了几十台缝纫机,我们开始正式上工了。”

  干活不发工资,罢工不给饭吃

  “咱们中国工人最能吃苦耐劳。”家住开发区的冯雪说,“亚尔斯的条件虽然很差,但是咱不怕,大家的目标很明确:出来吃两年苦,挣点钱回家。”就这样,这些工人们拼命加班干活,“有时连厕所都不舍得上,睁开双眼,除了吃饭就是干活。”

  然而到了月末,工人们却一分钱工资都没能领到。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叫刘金荣,是一个北京籍的老太太。“刘老太太说,厂子里现在没钱,不能给我们开工资,具体什么时候能开,没有准确日期。”冯雪说,“后来,我们偷偷问那3名老工人,‘你们发工资了吗?’结果一问才知道,刘金荣另一家工厂里的工人至少都已经干一年多了,所有工人基本上都没领过工资,只是偶尔能从刘金荣手里预支一些钱,用来买日常用品。”

  得知这个情况后,大连来的29名工人不干了,他们选择罢工,打算不给工资就不干活。“可是我们一罢工,厂子里就给我们停饭。”回忆起过去4个月的生活,韩敏流下了眼泪,“我们的护照都被刘老太太给收走了,身上没有钱,她给我们一停饭,我们就没办法了,只好继续开工。”

  此时,陆续有工人通过电话跟家人取得了联系,希望家人想办法,赶紧把自己解救回国。“在这期间,我们一直吃不饱饭,只能到附近俄罗斯人的菜地里,去捡一些人家挖剩下的小胡萝卜、小土豆吃。”韩敏说,“可是到了9月份,这里天气越来越冷,地都冻住了,地里的蔬菜抠不出来了。于是,我们每天开始安排一部分人到村子里的菜市场去捡菜叶。”

  一封求救传真,救回受苦工人

  进入10月份,刘金荣已经很少到这家分厂来了,工人们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大家实在忍不下去了,于是就凑钱给家里人发了一封传真,上面有我们所有人的签名,强烈要求家人想办法,把我们接回国。”家住泡崖小区的赵丽说,“之后,亚尔斯已经进入冬天,什么吃的都没有了,也没地方取暖,我们只能钻进森林里,挖一些干野菜、树根,偶尔还能找到一些木耳和蘑菇,我们就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命。大家当时很绝望,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亲人。听3名老工人说,在那个老厂子里,还有30多名早就来到友恒服装厂的中国工人,他们都想赶紧回家,但是一个都没走成。因为没有钱,也没有护照。”

  就在赵丽等人渐渐陷入绝望之时,他们发出的那封传真几经转手,最终到了当初送工人出国的中介公司的负责人手中。“得知这种情况后,我们公司赶紧组织了一支由律师参与的工作小组,赶往俄罗斯核实情况。”这家中介公司的张女士就是赴俄罗斯接工人回家的小组成员之一,当看到工人们的生存状况后,工作组的人流下了眼泪。“太可气了,友恒服装公司骗了我们。当初,这家公司要跟我们合作,我们专门派人到俄罗斯进行了考查,可是考查的是刘金荣在莫斯科附近的那家工厂,条件还不错。但是没想到,她却偷梁换柱,把我们的工人送到了这么偏僻的地方。”

  该中介公司通过一些社会关系,最终找到了躲着不肯见面的刘金荣。“我们把工人的护照要了回来,然后马上给大家购买了回国机票,在11月22日将派出去的工人全部接回了家。”张女士说,“当时刘金荣表示,她没有钱付工资,在我们的律师干涉下,她只是给大家一人打了1张欠条。”这批工人回国后,张女士所在的中介公司立即将当初收取的23000元中介费返还给了工人们。“现在,我们正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俄罗斯友恒服装公司,给我们的工人讨回公道,同时也是为了挽回我们公司的声誉。”

  还有滞留工人,都渴望早日回家

  “我们走的时候,厂子里的3名老工人也想跟我们一起走,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们。”韩敏说,“可是,这3个人不是我们中介公司派出去的,所以不能跟我们一起走。他们的签证已经过期了,一有警察检查,他们就要东躲西藏。我现在晚上做梦时,还能梦到那个修理工老滕。他一年多没回家了,老婆给他打电话,催他早点回家,可是他回不去。接我们的车刚一开动,他就跟着跑……”

  “刘金荣厂子里大约还有30多名工人,他们都盼着早点回家呢!”家住开发区的赵红给记者提供了1位仍在俄罗斯、名叫于建波的工人的电话,于的电话费用不足,只能通过短信交流。于建波告诉记者:“在俄罗期1年多,没赚到钱,还遭了不少罪,我们现在特别渴望有人能领我们回家。”于建波还说,之前也有过很多老工人,在这里干了很长时间,但一分钱也拿不到,直到干不动活了,才会被送回国。这些出国劳务的工人大多都没有太高的文化,遇到这种事情,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针对工人们的这些说法,记者尝试联系刘金荣进行求证。刘金荣表示,这里的“工作条件肯定不会像家里那样舒服。”至于其他的,她一句也不愿意回答,随后匆匆挂断了记者的电话。首席记者翟丙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工人 俄罗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