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4岁小伙身高1米38被当小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8日01:59  青年时报

  省儿保内分泌科的实习医生小夏这两天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查房时,她一般会习惯性地先问,“小朋友,你几岁了?”结果,路过50号病床时,她听到一个男孩用镇定的声音回答道,“24岁。”“咦?比我还大?”这是小夏第一次在儿保遇见竟然比自己还大的“小”病号,让她竟不知接下去该说啥好。

  >>病例

  24岁的小伙子身高只有1.38米

  “小”病号叫江斌(化名),浦江人。大专毕业,从小学起,他就发现自己比别人矮,虽然爸爸身高1.73米,妈妈身高1.62米,但江斌的身高只有1.38米,穿36码鞋。

  江斌说,“我和其他人都说自己1.4米,在医生这儿才说1.38米。去车站不用我说话,售票员都只卖给我半价车票。”

  这次来看病是江斌自己提出来的。“我爸妈都是务农的,他们不懂,看到我矮,就只认命,不知道,我个子矮是病,可以治。”

  省儿保内分泌科主任梁黎说,江斌的症状属于生长激素缺乏症。因为,他的激发试验(一种针对检查生长激素多少的测试)报告上显示,他的生长激素小于0.5,而人体内正常的生长激素通常都在10左右。

  江斌的骨龄只有11岁,梁主任认为通过注射生长激素,可争取让他再长高10厘米,达到1.5米左右。

  “能不能让我长到1.6米。长到1.6米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江斌低声说,“我在一家福利工厂工作,但我想,我不算残疾。”

  医生担心的不仅是他的身高

  江斌读书时功课不错,头痛的是体育课。“这本来是男生最喜欢的课,可有些达标项目我实在做不到。老师虽然理解,但我的体育成绩从来就没合格过。”

  “我这个病是有点尴尬的。”江斌说,自己最怕买衣服,“按身高,我只能去童装区,但这些年,买衣服我却不愿去童装区,哪怕最小的成年人衣服穿在身上大,我也坚持要买。”

  “因为我并不是孩子了。”江斌说,“要是穿着童装,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更像孩子。”

  江斌几乎没有同龄朋友。“我从来没去过电影院,业余就是上上网,尽量让自己开心点。”工作后,江斌和单位同事相处得不错,偶尔聚会,他也喝两瓶啤酒。

  当被问及有没有喜欢的女孩子时,江斌沉默了下说,“这个问题是想也不敢想的。”

  要想让江斌长到1.5米,需要10万左右的医药费。江爸爸说,“自己准备了差不多1万元钱。”但江斌坚持,“剩下的医药费,哪怕暂时借,以后一点一点用我的工资还,我也想再长几厘米。”

  父子俩下楼时,江斌拉着爸爸大衣的衣襟,高兴得想转圈,“给妈妈打个电话说下情况吧。”

  看着江斌的背影,梁主任有些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的不仅是江斌的身高,“通过治疗,个子可以长起来,但他已经错过了性发育的最佳年龄。”

  >>门诊

  每星期要为300个孩子“看”身高

  昨晚6点,在省中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陈祺主任正忙得团团转。他的病人全是清一色的小朋友,有的孩子是第一次来,羞红了脸,一个劲地往父母身后躲。

  站在身高仪上量身高。“别踮着脚哦,我可看见了啊。”陈主任在一边笑呵呵地 “监督”,孩子家长在边上则紧张地盯着“尺子”,自言自语道,“这尺子不歪吧?围在旁边的家长笑出声来。

  从身高仪跳到体重秤。“别吸气,别吸气。”陈主任说,“小肚子挺起来了,回家后得跳绳,每天跳500个。”

  躺在小床上,陈主任要再观察下,小朋友是不是悄悄有了“性特征”。

  直到晚上10点,一直“围堵”的家长们才慢慢散去。

  省中医院的这个门诊,设立已有10年,每个星期,陈主任都要为300个孩子“看”身高。

  小朋友觉得只有迎宾阿姨才用长高

  已在门诊“做客”两年的小乐(化名),今年初三,身高1.58米,在班里排队总在一二名。“妈妈希望我长到1.7米,因为爸爸有1.75米。”

  小雪(化名)读小学四年级,身高1.38米。小雪爸爸身高1.8米,小雪妈妈身高1.6米。“我爸爸说希望我长到1.65米,其实,我爸爸还希望我再高点,可以和他一起打篮球。”

  小乐和小雪对自己的身高都没有非常明确的愿望,小乐说,“我觉得自己这样可以啊。”小雪说,“只有迎宾阿姨才用长高。”

  小乐小雪和其他排队的小孩子都自顾自玩,家长们却在旁边急得团团转,“钙片吃进口的好,还是普通的好?”“引体向上做不上去怎么办?”“下雨天还用跳绳么?”……一个个问题让陈主任有些应接不暇。

  部分孩子其实不需要看医生

  关于身高这点事,为什么让这么多家长牵肠挂肚?

  在省中医院候诊的人群里,一位家长说,“当然要个子高,要不以后找女朋友难,万一学习不好,去当兵,扛枪都不能。”

  不过,在陈祺主任眼里,来看门诊的有些家长对这件事有点矫枉过正。一部分孩子其实不需要看医生,他们是正常身高,可爸妈觉得孩子不够高,找医生看看有没有办法。碰到这样的家长,只能劝他们回去。

  孩子比正常身高稍微矮一点,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父母给的条件就这么多,陈祺说,“身高总体变化是符合人体的自然生长规律的。”

  “现在父母对孩子期望值高,样样都希望自己孩子完美。”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主任徐方忠说,“但有的方面不能强求。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言辞激烈,过度关注,还可能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自信与行动力。”

  >>提醒

  100个孩子中有3个会身材矮小 

  生长迟缓、个子矮小在全世界儿童中的发病率为3%,就是说100个孩子中有3个比爸妈遗传得出的身高要矮。中国的发病率也在3%左右。

  按照我国身高的标准,男1.6米以下,女1.5米以下就属于身材矮小,如果父母身高矮小,孩子矮小属于家族遗传。如果孩子3周岁前,身材仍比较矮小,也许属于发育迟缓,不用过于焦虑,这都与疾病无关。

  据统计,在我国,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发病率在1/4000~1/10000之间。梁黎主任说,11月到省儿保内分泌科做激发试验的患者有35例,其中性早熟12例、肥胖症12例,生长激素缺乏症有9例。7月,来省儿保做激发试验的患者有170例,8月有225例,其中1/3的病症都和缺乏生长激素相关。

  梁主任提醒,如果孩子在班级排排站时,总是排在前3名,家长就该尽早带孩子来医院检查。“我们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治疗,在治疗第一年,可以长10-15厘米。

  “有的孩子已经长到1.58米,但孩子家长总担心长不到1.6米,不准考公务员,仍要求打生长激素。”梁主任说,“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生长激素不只作用于骨头,还作用于心脏、肾脏,硬打会损伤其他器官,它只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上。”

  “性早熟”会让孩子停止长个

  陈主任举例,有的小孩,在大部分和他同龄的小孩1米时,他已经长到了1.4米,可当和他同龄的大部分小孩,长到1.7米时,他还只有1.4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孩“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在正常青春期性发育之前出现第二性征。进入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开始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

  一旦发现原本“领跑”的孩子“中途休息”,应尽早到医院做骨龄测试,通过对骨密度、骨骼钙化的情况等多种考察对孩子身高潜质评析,并要制定“运动处方”禁止“偷懒”,以挖掘已停长但骨骼还未闭合孩子的生长潜力。

  >>建议

  如果不想让孩子“性早熟”,以下几点,你应该知道:

  关于吃

  不要吃油炸食品,炸鸡翅、炸薯片都不能吃。 不要吃异常反季水果,“比如,冬天里,又红又大又甜的西瓜。”

  不要吃太多温热型水果,荔枝、榴莲、芒果、桂圆都属温热型水果。“9岁的孩子,最多一次吃两颗荔枝。”不要吃太有营养的食品。“甲鱼、黄鳝没必要总在点餐单上。”

  关于睡

  不要经常和父母同床。陈主任举例,一般住在宿舍的女生都有体会。“在一起住3个月后,生理期都濒于同步。”陈主任说,“更不要想孩子会和父母盖一条被子。”

  关于生活

  不要让孩子经常和父母看一种类型的电影或电视剧。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上有过多的心理压力。“让他明白成绩的重要性,但也要让他明白成绩并不是唯一的。”

  陈主任说,“这两种情况,只能靠家长亲自疏导、亲自引领,找医生是没用的。”

  >>相关

  预测孩子身高的公式有很多,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有——

  CMH法: 男孩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5

  女孩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5

  FPH法: 男孩身高(厘米)=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

  女孩身高(厘米)=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

  临床上,对2-12岁的孩子医院用得较多的公式是:身高(厘米)=年龄×7+77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身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