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里,四川骨髓库有4500名志愿者登记捐献骨髓,5名志愿者实现捐献。从2001年建库至今,四川省骨髓库库容达到42000余人,有24名志愿者实现捐献。
■配型成功几率很低,志愿者等待捐献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要等若干年,而大部分志愿者没有捐献机会。在四川省骨髓库,因为志愿者联系方式变化而无法取得联系影响捐献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以大学生居多。
■昨日,四川骨髓库透露,有可能采取建立短信平台定期提醒联系方式改变的志愿者及时告知骨髓库,或建立网站以便志愿者及时更新联系方式,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故事】
配型成功
却联系不上那名外地志愿者
关于有多少志愿者因联系不上而影响捐献工作,省骨髓库暂时无法提供这样一份数据。然而,29岁的田静梅在省骨髓库工作仅两月有余,她告诉记者,她已遭遇过数次这样的情况。
2009年底,一名外地患者的HLA(白细胞抗原)与四川骨髓库登记的一名志愿者相符。人类的白细胞抗原的相合率是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HLA初配成功证明离实现捐献已成功了三分之一。接到电话时,田静梅有些激动,如果这一例配型成功,那将成为她进入骨髓库工作后见证的首例。这对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她,无疑是很大的鼓舞。
田静梅立即与这名志愿者联系,电话那头却传来让她失望的声音,“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是空号!”她又拨打志愿者留下的另外两名亲友的电话,反复拨打,一直无法接通。田静梅说,这名志愿者是山东人,他在四川时登记成为一名志愿者。面对那份写得歪歪扭扭的外地地址,田静梅抓住了最后一丝希望。她立即拨打当地查询电话,从市查到县,再到乡镇和村。当地村领导回复,村里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人。就在田静梅几乎放弃希望时,她惊喜发现,由于笔迹潦草,她看错了一个偏旁,导致地址查询出错。于是,她忙碌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这名志愿者的母亲。
岂料,志愿者的母亲告诉她,儿子在外面打工,她甚至不知道儿子在什么地方,也没有联系方式。就这样,费尽心思的田静梅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据了解,从2001年11月26日建库至今,省骨髓库“失踪”的志愿者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此前,中华骨髓库和各级分库发起回访志愿者的活动,关于“失踪”的志愿者数据仍在统计之中。
【原因】
志愿者联系方式变化后
未及时通知
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出版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读本》显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捐献造学干细胞,可与当地红十字会(省级分库)联系,到指定地点抽取6~8毫升血液,经HLA分型检验后,存入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的计算机数据库。同时,志愿者需签订《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准确详实地提供个人联系方式和两位不同住址亲友的联系地址和电话,并提醒,“当您的电话地址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骨髓库。”
据四川骨髓库负责人李廷辉介绍,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率是万分之一乃至数百万分之一。所以等待捐献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大部分志愿者可能没有捐献的机会,“联系不上改变联系方式的志愿者,等待时间长是原因之一。”
李称,四川骨髓库志愿者年龄段在18~35岁,以大学生居多。同时,因改变联系方式而联系不上的志愿者也是以大学生居多。他多次强调这并不能说是大学生志愿者们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大学生登记捐献的行为非常值得肯定。他分析,这主要是大学生改变联系方式后忘记及时通知骨髓库,可能与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和毕业后散落到全国各地工作有关系。
【措施】
可能建立短信平台
提醒志愿者
四川骨髓库从2001年建库至今,库容达到42000余人,有24名志愿者实现捐献。去年一年,5例志愿者实现捐献,救治了上海和湖南两地5名白血病患者。为及时掌握志愿者联系方式的变化,四川骨髓库不定期展开志愿者的回访,查看志愿者联系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并提醒对方及时告知改变的联系方式。然而,面对库内42000余名志愿者,仅靠回访无法提醒到每一位志愿者。
据李廷辉介绍,目前,在保留回访方式的同时,他正在考虑利用短信平台或网站来达到提醒的目的。逢年过节时,四川骨髓库利用短信平台给志愿者们发一条祝福短信并提醒他们,如果联系方式发生变化请及时告知骨髓库。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与志愿者互动的网站,让志愿者在网站上及时更新个人联系方式。目前,该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四川骨髓库提醒,如果您在四川骨髓库登记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一旦您的联系方式发生改变,请及时拨打84352128告知,以便患者在需要时能很快找到您,保证您实现拯救生命的愿望。本报记者 蓝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