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震区瘫痪村民欲在身故后捐献眼角膜(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8日01:40  现代快报
震区瘫痪村民欲在身故后捐献眼角膜(组图)
王恩艰难地按下手印(本版图片由四川省红十字会眼库志愿者摄)

震区瘫痪村民欲在身故后捐献眼角膜(组图)
妻子代王恩在“无偿捐献眼角膜志愿申请同意书”上签字

  四川省绵竹市土门镇天宝村,这是一个离镇上3公里远的小村落。每年春天三四月间,房前屋后梨花洁白烂漫,这两年村子里又添了鲜艳的颜色:沿山几千亩地种起了玫瑰——在灾后重建规划中,这里要和邻近的麓棠村等地打造成“世界第三香都”。

  几天前,在天宝村一间临时搭起的简易棚子里,瘫痪卧床好几年的村民王恩(化名),在病床上与四川省红十字会眼库签署了无偿捐献眼角膜志愿申请同意书。这在整个绵竹市,也是第一例,更何况是这座相对闭塞的小山村里。

  同意书上,还特别注明了一条要求:一枚眼角膜捐给江苏,另一枚捐给澳门。“我没有别的可以回报江苏人民对绵竹人民的深情厚谊,只有将眼角膜捐出来,希望能让其他人看到光明。”

  壮汉连遭鼻咽癌和胸椎肿瘤

  王恩家是村里的特困户。

  五六年前,这一家的日子还说得过去。那时候,刚过而立之年的王恩,身体挺壮实。“到今年,我们结婚13年了,他人很好,对我也体贴。”电话那头,提到丈夫,妻子张楠(化名)的声音里充满甜蜜。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丈夫突然老是流鼻血,咳出来的痰里也带着血丝,耳朵也不太灵光了,还经常出现头痛等症状。到医院一查,竟然是鼻咽癌!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鼻咽癌好像有所好转了,然而,另一个更大的打击袭来:检查中发现,王恩又患上了胸椎肿瘤!很快,他三分之二的躯体瘫痪,只能坐在轮椅或躺在床上。一家五口的生活开销,六七十岁的老父老母、年幼的女儿需要人照顾,王恩病重后,一大家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一人肩上,靠着种地、打零工来维持生计。

  看着妻子这么辛苦,王恩不忍再加重她的负担。医药费太贵了,他不肯去医院看病。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买来医学方面的书,在家里自学。感到哪里不舒服,就根据书上写的,试着给自己诊断治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绵竹正是重灾区之一。天宝村2760名村民中,33名死亡。

  地震后,天宝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天文踏着一片片废墟,去统计伤亡损失时,他见到坐在轮椅上的王恩。家里的五间房子全塌了,所幸的是一家人都没受伤。

  别人是跑出来的,他没法跑,只有坐在屋子里听天由命。说来也巧,其他四间房都是“哗”一下子全垮了,只有王恩住的那间,有一角还在勉强支撑着。他就缩在里面,直到邻居把他救出来。

  死后将眼角膜捐给江苏人

  地震后,很多村民情绪特别低落,身患重病的王恩却积极乐观,对生活却充满信心,还经常开导别人,给街坊邻居讲讲医学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

  “但是他看着大家都忙着重建家园,他却坐在轮椅上没法帮忙,总觉得惭愧。”张楠回忆,地震刚过的时候,因为电线全断了,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她就和丈夫躺着聊天,聊很多事情。

  有一天,聊着聊着,丈夫突然告诉她,等死了后,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我什么事也做不了,想来想去,唯一能报答社会的,也就是把全身所有的器官都捐献出去,可是我瘫痪后,很多器官都不行了,就剩下这对眼睛还好,我想把眼角膜捐出去。”

  捐献眼角膜,这种事以前只在电视里听说过,张楠的第一反应是,“好残忍”!

  “残忍什么?人死了以后,就什么感觉都没了,又不疼。”丈夫很镇定,安慰开导她。

  妻子想通了,10岁的女儿也被说服了。但年近七旬的母亲强烈反对。王恩一遍遍劝说母亲,说到流泪。最终,母亲也不阻拦了。

  王恩的身体越来越差。

  原先还能勉强用手支撑着身体,慢慢挪动。可渐渐的,手也没力气了,终于,他全身瘫痪,只能躺在床上了。

  王恩想到自己那件未了的心愿,催着妻子去办捐献手续。小山村里的人,哪里懂去哪捐眼角膜。妻子找到村委会主任。王天文赶紧打电话给绵竹市红十字会询问。

  “那是去年12月的事。”绵竹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廷安接到电话,惊讶又感动,“这是我们第一次接到要求捐献眼角膜的电话。”他立即与四川省红十字会眼库取得联系。

  1月20日上午,杨廷安和四川省红十字会眼库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王恩家,为他办理手续。

  这是一个用木头和塑料布临时搭起来的简易棚,只有十几平方米,放了三张床,屋子里站了几个人,就再也挤不进来了。糊墙的黑色塑料布已经破了很多洞,不时有刺骨的寒风吹进来。杨廷安记得,屋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旧的电视机。

  当天,王恩的情况还算好,他躺在床上,费力地口述了自己的捐献志愿,妻子在旁边帮他签字,并写下心愿:两枚眼角膜,一枚捐给江苏,一枚捐向澳门。随后,王恩艰难地起身,在捐献志愿申请同意书上重重地按下自己的红色指印。

  接受捐赠的四川省红十字会眼库负责人清晰记得王恩当时说的话,他说: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对社会有特别意义的事情,现在又身患重病,希望我走后,能留下眼角膜,给别人带来光明。地震后,五湖四海的同胞都来支援我们,我无以为报,捐献眼角膜也算是我对社会的感恩吧!

  江苏人帮了我,我也想帮帮别人

  为什么要特别指定捐给江苏和澳门?

  王恩的妻子张楠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江苏是绵竹的对口援建地区,澳门的红十字会则是土门镇的对口援建组织。“我们不认识什么江苏人,但是,地震以后,我们吃的东西、穿的衣服,很多都是来自江苏;江苏人还帮我们盖了房子。”

  村头正在建的集中安置房就是江苏常熟的建筑工人们建的,张楠去看过,整齐又结实。其中有一家,就是王恩家的,用不了多久,全家人就可以搬进去了,不用再住这个破旧的窝棚。

  10岁的女儿能够继续上学,也是因为一名毫不相识的江苏人在默默地资助。去年起,这位从来没见过面的王叔叔就帮她付了所有学费,并答应至少会帮她读完初中。除了学费,王叔叔还时不时地给家里寄来钱。

  “他又寄了一笔1000块钱来,我刚刚到镇上的邮局取了钱,”张楠感激地说,“丈夫说,江苏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要知道感恩,要报答。他想用自己的眼角膜,帮助一位江苏人能看见光明。”

  记者手记 艰难得来的独家新闻

  这是一次重重“受阻”的采访。

  本以为是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采访起来很容易。然而,当记者联系上绵竹红十字会提出想采访时,却遭到了拒绝。秘书长杨廷安很为难,“他们家人说,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他们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这几天已经有很多媒体都拒绝了。今天上午成都还有家电视台要赶过来,也没让采访。”

  这是个相对闭塞的小山村,捐献身体器官,对村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采访时,记者听到这种说法。“也许,是这个原因让王恩家人不愿宣扬?”有人这么猜测。

  然而,当记者费尽周折打通王恩妻子张楠电话时,就明白了,这种说法完全不对。电话里,可以听出来,这家人对捐献一事毫不避讳,也可以听出,这是一家非常开朗的人,电话那头传过来的声音,清脆温暖。

  但张楠同样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我们不想说,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没什么好宣扬的。”她坦白:不愿被“炒作”。

  后来,听到记者说,是江苏的媒体,她的态度亲近起来,终于答应“在电话里聊聊”。

  质朴纯真的这一家人,只想用这种方式表达感恩。因此,我们尊重他们的意见,对他们夫妻俩都使用了化名,只是向读者传达这样一种美好的人间大爱,不去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不玷污这些单纯的感恩之心。□快报记者 张瑜 孙兰兰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眼角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