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南山村172户居民因干旱靠舀泥浆水生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07:53  大众网-齐鲁晚报
云南山村172户居民因干旱靠舀泥浆水生活(组图)
  66岁的云南省大杜吉村村民何菊英,在出门打水时无奈地看了一眼阳光灿烂的天空,又踏上了寻水之路。本报特派记者 郭建政 摄

云南山村172户居民因干旱靠舀泥浆水生活(组图)
  一会儿工夫,小水潭里的水就被取光了,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渗出水来。本报特派记者 郭建政 摄

  云南省曲靖市龙庆乡大杜吉村,位于海拔1800余米的深山里。大旱让这个村子了无生气。两个月来,无助的村民只能从村里仅剩的两个小水潭里舀泥浆水来生活。62岁的老村支书龚玉春痛心疾首,30年来他一直希望帮助村里钻一口井。

视频:云南陆良4个月无降雨 河道水库干涸见底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两处小水潭是仅有的活水

  从曲靖市师宗县城出来,国道尽头是省道,柏油路尽头是水泥路,水泥路尽头是土路,山越走越高,路越走越窄,龙庆乡的大杜吉村就藏在这海拔1800余米的深山里,宛如置身孤岛,送水车难以驶入,村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智慧自救。

  上午11时,村子一竹林底下的小水潭沁出了一些水,龚玉春让儿媳妇赵红英去舀回来,这是村里仅有的两处活水之一,是全村172户人家的生命之源,村民围着沁水口用石头垒成深井。一个上午,小水潭积了约4桶水,赵红英几瓢下去,勉强舀够半桶清水,被搅起的泥浆已让小水潭映不出她的倒影,但她还是继续把桶舀满。

  歇一会儿,就提着桶去看看沁了多少水,这已是大杜吉村村民的自觉意识。村子缺水两个多月了,村民只能等着水沁出来,不管浑浊与否,一瓢不剩地舀回家,沉淀上三四个小时就用,而每次打水都得先抹掉桶底沉淀的厚厚的泥浆。

  云南的天亮得晚,早晨5点半,水潭边就已经摆满了桶,挤满了人。小水潭并不争气,沁了一夜,也没给村民更大的希望,先到者舀清水,后到者舀浊水,眼看着只有几桶水的存量,村民们心照不宣,并没有将自己的桶舀满。

  龚玉春说,为了这点儿水,村里80多岁的老人夜里三点就来等了。龚玉春额头上日益增加的皱纹,似乎也在勾画着“井”这个字。

  村民集资打井是“干棍子拧水”

  龚玉春早就想帮村里打口井。1988年,他开始当村支书,给村民的承诺是拉电、修路,还有最重要的打水井。村子距乡里有14公里的山路,1994年的时候通了电,不算慢;公路也一节一节地修到了村子里,不算宽,却也够村里年轻人骑着摩托车上下飞驰。但是水井呢,一直不见踪影。

  “天干一块糖,下雨一包脓。”龚玉春用60年与红土地打交道的经验,形象地总结了红土含水性差的特质。他说,一下雨,泥土就化作泥浆,天乍一放晴,地里马上板结,水分丢尽,无法耕犁,在靠天吃饭的大杜吉村,干旱是个常态,村里没有稳定的水源,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盖蓄水池,收集雨水。

  龚玉春把记者拉进屋,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打印文件,上面写着“龙庆乡大杜吉村打井可行性报告”,落款日期是“2000年元月”,上面盖着“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的章。

  “没有钱,村子太陡了,打井你们自己想办法。”跑遍了乡里,还跑了县里的水建局等单位,龚玉春得到的答复无不如此。前来现场考察的各部门领导,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最终也没有批准打井这个事。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00年出具的可行性报告显示,根据对当地岩层的分析,村民出工出力,只需打井150米,花费17.66万元就可以得到当地人世代渴望的充沛水源。

  然而,10年过去了,打井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靠村民集资,龚玉春说:“那是干棍子拧水,这里彝族和汉族杂居,是全国有名的贫困村,都是种庄稼的,哪有钱。”

  牛羊死去,盖楼因缺水停工

  7年前,做了15年村支书的龚玉春不再连任。28岁的小儿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曲靖至今没找到工作,他无暇过问,他的心思还在这口井上,“村里一天没有井就不行。”

  没有水,山上的草枯了,玉米不收,秸秆也少了,牛羊只能吃一些地里种的用以改善土质的被当地人称为“绿肥”的草,或发生胀气,或中毒身亡,村子里收购残牛羊的广告越写越多;没有水,许多正在盖的小楼房成了“烂尾楼”,彭石桥家里的楼房刚用红砖砌完一层就赶上大旱缺水,被迫停工,无奈之下,他出外打工,给媳妇扔下个烂摊子;没有水,妇女把堆了一个多月的脏衣服稍稍打湿搓上洗衣粉,过一遍水了事,洗完脸、再洗完头发的水溶有化学物质,还要留着和猪食。

  看着66岁的何菊英老人背着比自己身体粗不止一倍的水桶,去小水潭舀泥浆水,然后晃晃悠悠地回家,龚玉春感慨万千。他说,也有人开始下山去乡里、县里安家,老人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不知道只有这里才缺水吃,大多数还是留在了这儿。

  龚玉春每天晚上都等着看新闻联播,看惠农政策里有没有提到打井的内容,他说过段时日,他想再下山去找找有关部门。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缺水 干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