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人义务当社区老师24年 资助20多名贫困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23:18  法制周报-e法网
老人义务当社区老师24年资助20多名贫困生
06每周星期天,刘正德的诗教班都会准时开课。

  《法制周报》实习生 黄秋霞 文/图

  “人到归期不愿归,欲将余热世间留;岂甘温饱消鸿志,一任奔忙压白头。”家住湖南省长沙市体院路社区86岁老人刘正德曾写下此诗明志。早在2006年,刘正德就已立下遗嘱:“我去世之后,家中价值10万多元的图书全都捐给社区的流动图书馆。”

  在这份遗嘱的背后,是刘老24年来义务为社区孩子免费教学,同时照顾瘫痪在床的病妻,并且无私帮助困难学子的三重角色。“我可用的时间不多了,而青年是刚升的太阳,只要我在世一天,就要好好关照他们。”

  让孩子在欢笑中长学问

  5岁半的李俊良开始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每到星期天晚上,做奶粉生意的父亲总会逼他,到一个叫刘正德老嗲嗲(长沙方言:爷爷)家里上课。“刘嗲嗲讲那些诗,我刚开始根本就听不懂。”但慢慢地,小俊良喜欢上背“人之初,性本善”了,因为爸爸妈妈都夸他背得好。

  “他爸爸以前上过刘老师的学习班,觉得孩子应该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李俊良的母亲刘燕笑道:“现在,刘老师已经成了我们体院社区小孩的免费家教了。”

  其实,免费家庭教师的职业,刘正德老人已经做了24年。1986年,刘正德从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离休。有一天,刘正德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四川的一个学生,因为和同学关系不和,用刀刺伤了同学。当时,刘正德发现社区里有个叫曹武的小学生,总是当众撕毁别人的书本,并且屡教不改。“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变成这样,是大人们的责任。”

  于是,一辈子都心系青少年成长的刘正德,想到了用中国传统文化帮助社区内的小朋友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意。

  但是,现实总会给梦想添上些许暗淡。首先面临的是生源问题。“不打牌来不吸烟,一心诗教敢为先;嘴巴磨破登门劝,板凳清闲出外宜”,靠着在社区内广发通知,不少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刘正德教育;没有资金,刘正德就把自己的离休金全部投入;没有场地,刘正德就到原单位找教室,实在没有,就在自己80平方米的小屋里开课……

  书法课、诗教班、三字经班……在授课中,刘正德逐步增开了一些课程,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如在书法课上,刘正德就以故事的形式讲解柳公权的楷体书法,说完故事,刘老还会给学生讲一些做人的道理

  对9岁的贺思懿来说,刘老师的诗教班最合她的胃口,因为刘老师会从卡通人物和小动物入手教他们背诗词。“有一次,刘老师给我们出了个上联‘老鼠偷油吃’,我们对下联是‘天鹅入水嬉’,很有意思。”就这样,孩子们在欢笑中长了学问。

  据统计,刘老利用寒暑假、周末开办传统文化学习班近24年,受惠的学生达700余人。

  做病妻背后的好丈夫

  而让李俊良等学生们想不到的是,如此忙碌的刘爷爷,在每周上完课后,还得回家照顾一个人——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伴刘仁冬。

  今年87岁的刘仁冬曾是长沙邮政局的邮递员。1961年,她经人介绍与刘正德结婚,从此,两人在人生路上相互扶持、相濡以沫。

  在刘正德为张罗学习班的事四处奔波时,刘仁冬总会料理好家中的一切;她主动建议丈夫,学生不多就可以在家中教学;刘正德主动出资帮助贫困学子时,她总是没有怨言地热情招待他们在家中吃饭。

  2005年,刘仁冬的双腿突然钙化,逐渐不能站立;2006年,她患上青光眼,导致双眼失明;2009年,她又患上了脑萎缩,连冷热都感知不到了。此后,刘正德成了妻子的双腿与眼睛。每天早上6时起床后,刘正德帮妻子穿好衣服,带其上厕所、洗漱;中午,喂妻子吃饭;晚上,刘正德还要照顾妻子翻身、上厕所,“她每天晚上至少要起来6次,我年纪也大了,有时候还真吃不消。”因妻子病情的日益严重,刘正德只得在今年1月请保姆照料她。

  在保姆王林香眼中,刘老“简直就是个大好人”。她说,每天刘老会在报纸、电视上关注冠心病、脑萎缩等方面的消息,只要有新的药品出来,第二天,他一定会买回家,“而且每次买药,都是趁着我们午睡的时候,他怕妻子醒的时候需要他。”

  除了买药外,配药(安排吃药的先后顺序)也是件费时间的辛苦活。刘正德从来不让保姆插手配药,“是药三分毒,所以这些药都要配。”妻子的哪些药先吃,哪些应该隔半个小时吃,刘老都了如指掌,“你看,冠心病的药要配,脑萎缩的药要配,营养品要配,顺序都不能颠倒的。”说起这些药理知识,刘老头头是道。这都是他平时抽时间从书本上学来的。

  即使因为妻子重病,自己分身乏术,刘老从未想过放弃办学。也正因如此,他的4个子女一直很不理解父亲,总觉得父亲在做“傻事”。而刘正德说:“人来到世上,不光是为了吃饭穿衣,还要为社会做点事情。”

  让贫困学子自食其力

  “人到归期不愿归,欲将余热世间留”,为了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刘正德除了担任“家庭教师”、照顾好妻子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热心公益的积极分子。

  按照刘老的说法,他除了金钱上的帮助外,更多是从人们的思想上“扫贫”。

  2000年9月,刚迈入湖南农业大学的女孩杨玉琦陷入了困境。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农村女孩一筹莫展。当年10月初,刘正德知道了她的难处,马上去湖南农大亲自到杨玉琦的寝室探望。

  记者在杨玉琦的日记本里,找到了这样一篇日记:“刘爷爷得知我生活有困难时,马上把身上仅有的100元钱塞给我。他还找到农大的领导反映我的情况,并请他们给我安排打扫教室、操场的勤工俭学岗位。刘老还鼓励我把易拉罐、饮料瓶、废报纸等收集起来换钱。他耐心开导我:‘这些垃圾都如果能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保护了环境。’”

  寒暑假时,刘老还将杨玉琦接到家里住。在刘老的帮助下,杨玉琦顺利完成了学业,并找到了一份工作。如今,刘正德还经常打电话询问杨玉琦的工作、生活情况。“他教育我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待我就像自己的亲孙女一样。”

  其实,在20多年来,刘老一共默默资助过包括杨玉琦在内的20多名贫困学子。湖南长沙外国语学院的受助者刘珊感慨道:“刘爷爷完全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不仅资助我们,还帮我们联系家教勤工俭学,让我们学会自食其力。”

  刘老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其中,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育系辅导员余磊,作为刘老诗教班的3年级学生,自告奋勇地当上刘老的教学助理。日前,余磊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刘老允许,他将继承老师的衣钵,继续将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普及开来,“以后,我所要传递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要把刘老那种无私的精神传承下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孩子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