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实名制迫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14:17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网络实名制迫近

  “强调实名制,会给人一种错觉,是在监视。而网络身份证其实是强调保护网民利益的,现在与网络利益相关的已经有上亿人了,为了这上亿人也应该做这件事情了。做完了之后,国家有关部门说,有些事情正好要利用网络身份证,那是另一回事”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芦、记者舒泰峰 | 北京报道

  实名制再次成为焦点。

  3月5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络实名制是个大方向。3月16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表示,酝酿已久的手机及网络实名制有望在2010年实施。这是有关部门首次就手机和网络实名制在全国实施提出时间表。两天后,重庆市政法委的一次会议透露,重庆警方将启动网络实名制。

  官方紧锣密鼓地表态,舆论则为此激烈交锋。重庆将启实名制的消息发布后,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位教授随即发文称“网络实名制‘特区’建不得”。

  通信门户飞象网CEO、通信业知名观察人士项立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自发明之初就是自由和开放的,而且,目前即便要进行实名制,也没有一套管理体系。

  早在2009年五一时,杭州市就开始实行《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率先试水网络实名制,但最终不了了之。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对本刊记者直言:“现在讨论实名制没有意义,讨论了半天也做不到。”

  实名制屡屡受挫

  实名制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02年。当时,各大论坛纷纷转载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希光的一篇访谈文章,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引起轩然大波,由此引发了对网络实名制的第一次激辩。

  李希光的提议并未带来政策改变,后来他也放弃了“前台实名制”,声称“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

  从那以后,实名制开始从不同角度切入网民生活,但大多集中于“后台实名制”。这也是现在对于实名制的普遍理解,即网民依然持有虚拟的网络账号,但网号与网民的真实身份信息一一绑定。

  近几年来,实名制的倡议和讨论持续不断,但却鲜见有效的政策。这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是2003年,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要求所有网吧对客户进行身份证信息登记;一个是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高校BBS不再面向社会开放。这两项措施都是采用后台实名制管理,成为少有的实行至今的实名制措施。

  前台实名制亦有尝试。2006 年10月,原信产部提出对博客实行实名制。2007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主持推进博客实名制。后来,虽有博客服务提供商推出实名制注册的博客网站,但是博客实名制并未获得成功。

  2008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王晶提出了“互联网有限网络实名制管理办法”的议案,为网络实名制进行立法准备。在当年8月,工信部给予回复:由于具体条件所限,目前马上实行网络实名制,“存在一定的困难”。

  网络身份证正在试点

  实名制的关键在于网络账号和现实身份信息的绑定。项立刚认为,现在还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技术系统。这一直是质疑实名制可行性的重要原因。

  不过,方滨兴说,实际上,这套系统现在已经研制出来并在试点,这就是网络身份证,“公安部门大概在1999、2000年时就开始推网络身份证。但那时候环境不行。当时大家上网主要是浏览信息,做这个给人感觉是想监视大家。”于是不了了之。

  在方滨兴看来,没有网络身份证,实名制实现不了。网络身份证的实现,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如何将网络身份和物理身份进行捆绑,另一个是如何使用网络身份证。

  网络身份和物理身份的对接,最直接的做法是将网络账号与身份证捆绑。早在2008年,韩国就已经通过这个方法成为世界上首个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国家。在韩国的一些主要网站登录时,用户需要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得到验证,而为了保护用户隐私,个人信息仅限于后台注册,在前台用户依然可以使用虚拟网名。

  但方滨兴认为,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网络身份证和物理身份证的捆绑无法达到遏制犯罪的效果。他说,有不少非法人员到农村大量收购身份证,“有人卖100元,再花几十块钱补办一个就好了。”而在网络上,也有大量收购身份证的信息四处流传。

  为此,方滨兴建议,用社保号取代身份证号与网络身份证进行捆绑。因为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号从政府获得收入,很难买卖。

  “上海据说在做试点,就是跟社保号捆绑的。这样就能保证唯一性。”方滨兴说。

  实现捆绑之后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使用。像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出示身份证一样,网络身份证也需要一个介质来验证身份信息。“得有个标准协议,能够在读网络身份证的时候读的就是这个东西,而不是手敲的一个假的东西。”

  解决方案很简单:每个网民发一个U盘,需要验证身份时,插入U盘并输入相应的密码即可。这个技术和现在的网上银行使用的U盾技术相似。

  而为了保护网民隐私,公安部门会通过身份证号或者社保号生成新的伪码号,在网站登录验证信息时,留下的是伪码号信息而不是个人身份信息。

  飞机场还是商场

  近几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迅速发展,网民的在线商业交易暴增。如淘宝网,2009年交易额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伴随网络交易的兴起,网络经济纠纷和犯罪行为日益增多,这给网络身份证的推行带来了现实需求。“现在大多数网上注册没有出示身份证,知道他犯罪也打击不了。”方滨兴说。

  他认为现在是时候推行网络身份证了,“国际社会也在做IDM标准,就是个人身份证管理体系,让个人身份和电子身份证对应上。比如德国已经有了电子身份证,而且据说在今年年底要在全国推广。澳大利亚甚至都有电子护照。”

  “强调实名制,会给人一种错觉,是在监视。而网络身份证其实是强调保护网民利益的,现在与网络利益相关的已经有上亿人了,为了这上亿人也应该做这件事情了。做完了之后,国家有关部门说,有些事情正好要利用网络身份证,那是另一回事。”方滨兴说。

  一直以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是实名制推进的主要动力。而对于网络自由的倡导,则成为抵制实名制的主要精神力量。

  “互联网开始的时候就是开放自由的网络,从来没有任何管理。”项立刚说。一直以来,匿名也被视为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来自1993年《纽约客》杂志的这句话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经典。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SNS(社交网站)、博客、微博(http://t.sina.com.cn)等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出现,进行实名注册的网友却呈现明显的上涨势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对此现象颇为关注,他说,目前在网上做到完全匿名不太可能,同时网友们也发现,匿名、实名各有好处。

  人人网、开心网等实行实名注册的社会性网络迅速成为web2.0时代的宠儿,也正印证了这个看法,网络实名亦能为网上交流与交易带来匿名所无法得到的好处与乐趣。

  至于说借实名制以遏制犯罪,胡泳并不认可,他认为以此为推进实名制的理由十分牵强,而作为结果,“当风险被不正当地渲染,以致自由被压缩,这会造成安全与自由的平衡点被打破,公众很难接受。”

  平衡点在哪里?胡泳说,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坐飞机和逛商场一样,其实都存在危险,但是显然前者风险更大,因此需要进行身份验证;而如果逛商场也采取同样措施,成本则无疑太高了。

  而网络到底是飞机场还是商场,胡泳认为这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一个网络社区都有自己的规则,最终是否实名,应该由这个社会的网友来决定。”■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