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跳槽“掘金”
金融危机下,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放低身段落入尘埃;如今,这批职场新人开始以跳槽“绝地反击”。
记者/任蕙兰
“终于不用再每天只上一次厕所,喝一次水;不用再去参加喝半斤白酒的饭局;不用再对无事生非的客户赔笑脸;不用再每晚做梦都是卖保险或者追丢失的单据凭证……”当用一堆“终于不用再”抒发了心中的愤懑之后,郭寅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正式从某银行离职,在毕业半年之后。
有人以《我们这一代人》来归纳2009届毕业生的“幸运”:
我们上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
我们上大学时,上小学不要钱。
我们要留学时,国外“教育产业化”。
我们毕业了,闹金融危机了……
金融危机下,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放低身段落入尘埃;如今,这批职场新人开始以跳槽“绝地反击”。
为薪资而跳
李炎每天要对着两台电脑工作,一把转椅360度兜一圈,两边鼠标键盘操作分毫不乱,大脑像有个自动开关一样即时切换程序。对于类似于美剧主角的工作方式,李炎觉得很酷。当然,当初他下定决心跳槽,不仅仅是因为新工作“酷”。
去年本科毕业后,李炎顺利进入一家国资经济型连锁酒店当“管理培训生”。国企、管培,这些关键词在当时构成了让同学羡慕的理由。
“管理培训生就是给你一个空的升值幻想,让你安心做前台服务。”入职培训中,李炎渐渐发现,理想和现实不是一回事,集团每年招几百个“管培”,又何来这么多“管理”职位?
李炎被分到一家分店,他是工作环境中的唯一一个大学毕业生,每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陪着一群中年阿姨拉家常,这大概也算建立“一致性”或者“团队文化”,偶尔他还会客串一下客房清洁或门童。这对名校法律专业毕业的李炎来说,精神折磨大过身体辛劳。
将就了半年之后,李炎对自己每月2500元的薪水怨愤日增,因为他正打算追求的一个女孩已从一家国企跳到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月收入翻了一倍。“收入比人家少一半,哪里还好意思跟人家开口?”
于是李炎下定决心跳槽,他从朋友那里得知,某个美资的网络交易支付平台正在招聘,经过初试、面试,他轻松地完成了人生“第一跳”。
现在他所在的团队都是海归或学历相仿的年轻人,英语被当作工作语言。李炎负责商品审查,禁止一些企业利用支付平台进行非法商品交易,他觉得很庆幸,因为这与自己的专业还沾点儿边。更重要的是,四五千的月薪也让他在请女孩吃饭或买礼物时底气更足。
李炎的选择代表了许多同龄人的想法。根据人民网与麦可思公司做的一份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调查,“薪资福利偏低”成为2009届大学毕业生离职的首要原因,约有35%的跳槽者都是出于这个考虑。并且,男性毕业生因“薪资福利偏低”而离职的比例(39%)较女性(28%)明显高出一截。
为前途而跳
薪资以外,职场新人离职的第二大原因是“职业发展空间”。
“收入很重要,但不是跳槽全部的意义,我想趁着年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就算交点学费也没关系。”小米说话做事都有一股子重庆女孩的果敢,跳槽这件事也不例外。
去年毕业后,主修日语的小米进入路透社北京站,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她每天要做的就是看一些企业的季度年度报表,把英文报表翻成日文。工作不算辛苦,待遇也不错,月收入5000, “性价比”很高。
这份收入让小米过得比一般“北漂”毕业生滋润,她和同学在市中心合租了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留在北京的同学都把那里当成“根据地”,随时呼朋唤友上来撮一顿。
做了几个月,小米突然辞去了这份月薪超出身边同学平均水准的工作。“数据分析附加值比较低,既不是我喜欢的工作,前景也不大,暂时收入体面不是长远之计。”
小米的归属是一家国有的出版集团,她负责国际版权业务,平时要和日本、韩国的图书代理商及出版社搞好关系,搜索有潜力在中国热卖的图书,再向对方购买版权,推向国内市场。每一本书从买版权,到翻译出版,再到包装推广都要跟进,“就像对待自己的宝宝一样”。小米从中学到了很多。
新工作的底薪不高,主要靠提成。她经常要加班,为了配合日本方面的时间,晚上也要工作,闲暇时间也用来看各种原版书。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小米并不觉得“亏”,因为她很看好未来的发展。入职两个月,小米就被提升为版权经理,手下还带着两个兵,对于毕业不到一年的职场新人来说,算得上“官运亨通”。
“2009届毕业生虽然工作时间很短,但不能说他们跳槽就是不理性。”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毕业生工作半年左右,对就业市场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需求,不再是刚毕业时懵懂无知的状态,无论是看重待遇或是看重发展空间,他们跳槽时都会经过比较,做出理性的选择。
离职率高,HR头疼
顺利跳槽的大学生对着工资单微笑时,HR们却在咬牙。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忠诚度偏低,留存率在一些单位仅有30%,超过一半的人声称在第一个单位呆的时间不会超过3年。
这个现象让用人单位很烦很头疼。
以某家商业银行为例,去年在上海招聘了79个应届生,如今离职的已有10多个。另一家商业银行的HR谷先生告诉记者,银行一般会对新入职的管理培训生进行一个月的培训,内容包括金融业基础知识,以及点钞、电脑输入等实践操作。新人如果分配到柜面,在上柜的半年中,每周都会有培训,直到能独立上柜。如果任职客户经理,资深经理会带新人走访客户,指导其完成调查报告。
“如果新人走了,这些培训就打了水漂。”谷先生无奈地说。
浪费人力物力不算,新人离职还有可能带走公司的机密。李炎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在和应聘者签约前,会花钱请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对其进行诚信调查,一个从事基层岗位员工的“身价”是1500元。“这笔钱不得不花,如果我们有人跳槽到某个卖假货的企业,告诉他们审查商品会看哪些标准,公司以后对它们的审查就会形同虚设。”
虽然用人单位会和员工签订一些保密条款或同业竞争协议,但等到这些文件被拿上法庭,损失已然造成。
其实,职场“跳蚤”们也不想三天两头“挪窝”。“跳槽就等于把自己的人脉资源一次买断,又不可能带着上下级一起跳,谁愿意把自己经营很久的人脉关系都扔掉?”
然而随着经济复苏,金融危机下的某些“看似合理”变成了“实则不公”。很多毕业生无奈着,却又不由自主地一跳再跳。
根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月度报告》,从薪资水平看,上海本科薪资平均为3270元,高职专科为2771元;全国范围内,本科生平均为2484元,高职专科生1726元。
这个数字,足以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庭动摇送孩子上大学的信念,也抵不上大学生们多年来自习室、实验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努力。
“大学生离职率高,说明初次就业质量不高。”2009届毕业生是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第一拨,就业形势严峻。熊丙奇指出,学生面对不太满意的就业去向犹豫时,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常常向他们传授“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劝他们先干着,以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再跳槽。
而这六字“真经”背后,是就业紧张氛围的逼迫,学校就业率的催赶,社会道德压力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政绩的围追逼堵。
“天之骄子”们经历了没头苍蝇乱转的过程,不得不放下身段,将就着被用人单位“高消费”:一个大专生能胜任的行政助理要用硕士生,一个高职能干的前台活儿要用本科生。
“以前来应聘店员的大多数是高职、中专生,这两年有很多本科生也会过来,什么专业的都有。”意大利某服装品牌HR夏小姐告诉记者,很多人冲着这个行当的起薪高于一般毕业生水平而来。
“私企老板会考虑到员工稳定性,招学历与职位匹配的人才,而一些国企更喜欢用高学历人才来装点门面。”熊丙奇一阵见血地指出。
走出金融危机,经济复苏,2009届毕业生拿着与学历不匹配的工资,干着和专业兴趣无关的活儿,兼之思及当年被父母师长连拉带拽,连踢代踹安在一份工作上的委屈,跳槽的心思开始蠢动。
“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的猎头陈先生分析,大学生频繁跳槽,用人单位的招聘培训成本打了水漂,为了把损失减到最低,加上对新人的忠诚度不抱信心,用人单位就会想方设法节约成本。“培训方面的开支省不了,因为关系到员工的工作质量,只有压低薪资待遇。薪资一降,企业就更留不住人了。”
正常跳槽不是罪
大学生有业不就,频繁跳槽,似乎是用得上“痛心疾首”这类词的罪状,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人才流动是一个发达社会的显著特征,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一样,有助于保持肌体的活力。
根据一项数据统计,在美国硅谷地区,每年都有20%的人才流动。美国每个月换工作的人数,约在80万左右。即使是世界上公认的人才流动率非常低的日本,平均每人一生换工作的次数也达到了4次。
美国人面试时很少有“是否忠诚于公司”这种问题,同样,对于企业的老板也几乎没有忠诚可言。他们唯一要忠于的,是自己的工作以及专业精神。美国人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的实际上是一系列的专业知识,“不能在专业上受到质疑”的心态取代了“要为企业创造价值”。
从文化角度看,美国人从小受教育要独立,天性爱好自由。美国的年轻人投身于一家公司,势必不可能长久地、全心全意地为公司服务。例如,一个美国人典型的想法是,“如果在一家公司里居然两年没有被升迁的话,那就说明我不适合这家公司,我需要另谋出路了。”
高频率的人员流动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重要的一点。中国人的业务往来习惯于认“人”,而美国由于人事流动快速,不得不转为对“事”。所有要做的工作被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每一种工作该怎么做,有明确的工作说明书,并根据工作说明书的要求来招聘人员。这种管理模式压缩了“人”的活动空间。
既然跳槽不被认为是不忠的表现,雇用离职员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相反,这是用人单位节约成本的高招。
Bain咨询公司建有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存有北美地区2000多名前雇员资料。还专门设有 “前雇员关系主管”,跟踪前雇员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甚至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并与优秀的前雇员经常联系,见机把他们召回工作。摩托罗拉公司规定,如果员工在离开公司的90天之内重新回来,其年薪将跳过这一段时间,连续计算。美国长途电话公司在优秀员工离职半年后,仍会打电话给他们,除了做离职原因的探究外,也会以持续不断的关怀,尽力争取他们回来。
离职员工比新员工更容易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国外不少大公司将之视为宝贵的资源。
谋定而跳
诚然,每一个职场人都希望通过跳槽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改善自己的薪酬福利待遇。但是跳槽本身只代表了一次转折,转折的方向仍需自己掌舵。
“大学生跳槽无可厚非,但切忌盲目。”熊丙奇观察到,许多对第一份工作不满意,毕业一年跳槽五六次,纯粹为跳槽而跳槽的大学毕业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自暴自弃。这样的行为多少反映出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很多人到大四时才会去听两场就业指导讲座。”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人生规划,为自己的生命设计一个“活法”,这个规划的意义不在于去做什么,而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哪个年龄阶段去做哪些事情。比如,《杜拉拉升职记》中白领普遍渴望的“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就是一种人生规划,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多赚点钱,早日退休。实现这样的规划需要手段,就要做职业规划。
猎头陈先生认为,职场人要在自己职业生涯中设计阶段性的目标,一般以3~5年为一个周期,在这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状态,应以具体的行为去达成。
陈先生建议,在决定跳槽或是转行的时候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决策;不要过多关注职位和收入的高低,而是要看职业是否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具体应该怎么跳?抽象一点说,要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立人生目标与计划。
而杜拉拉对跳槽的归结更简单,找一家好公司,找一个好方向,跟一个好老板。
什么是好公司?这涉及到业务、管理层、企业文化制度等多个层次,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家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牛公司。
什么是好的方向?就是核心业务线,企业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好老板的标准很多,关键是,要设法跟上一个在公司处于强势地位的老板。“他强,你才能跟着上。跟了一个弱势的老板,你的前途就很容易跟着给耽搁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