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0后夫妻建铁皮玩具收藏馆(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9日04:09  中国青年报
80后夫妻建铁皮玩具收藏馆(图)
定情物小鸡啄米

  张洋送给“小丸子”(网名)一件“小鸡啄米”。“小丸子”当时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她觉得“这人有病”。这件上世纪60年代产的铁皮玩具在办公桌里躺了一个月,才被“小丸子”拿回家。没想到她那位“50后”的老爸倒真喜欢,把玩了半天,还非要见见这小伙子。一来二去,“小丸子”就跟张洋好上了。后来,“准岳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苏联产铁皮小火车送给张洋做见面礼。当然,张洋也付出了一枚钻戒的代价。

  再后来,这对“80后”小夫妻的铁皮玩具收藏馆就选在2008年的儿童节开张了,据说“80后”往前的每一代人都能在这里找回童年的记忆。

  这间收藏馆隐匿在北京旧鼓楼大街一片青灰色的民居里,四壁的展架上摆满了铁皮玩具,包括大大小小的轮船、飞机、火车、轿车、农用车、卡通动物和机器人等。有时慕名而来的访客赶上饭点儿了,就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展馆里吃碗炸酱面。吃面用的筷子就藏在一个铁皮痰盂里。那是张洋拜访北京第一家铁皮玩具厂时的意外收获,“因为是纯铁皮的,就当一玩具给收了”。

  张洋收藏铁皮玩具有12年了。最早只是想跟一个堂弟较劲儿,没想到越收越多。那时街坊四邻常听见他在胡同口大喊,“站住,别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城管在执行任务,其实那是张洋骑着自行车在追赶收废品的小贩。

  收藏圈里传说,“只要是张洋没有的,开价多少钱,他都会买。”于是,就连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商贩都摸准了张洋的脾气。一辆铁皮车,或许别人买只要20元,张洋一问,开价就是300元。有时候,他揣着一个月8000元的薪水,也只能端回来半盆儿。

  “只要这东西在中国出现,甭管倒几手,最后都能倒我这屋里。”张洋至今对此颇为自豪。他还真做过试验。他曾用笔在一辆小车上做了记号,然后挂在淘宝网上卖,第一手卖给一个东北人,成交价60元。8个月后,有贩子上门兜售这辆小车,那时已经炒到600元了。

  在中国铁皮玩具收藏圈里,张洋被奉为第一人。一次在旧货市场,夫妻俩和一位来自南方的同龄人同时看上一辆铁皮车。那位一边把车抢到手里,一边跟老板说:“这东西张洋夫妇肯定有。”似乎想以此证明自己特有眼力。夫妻俩相视一笑,走了。后来,老板告诉那人,“刚才那俩就是张洋夫妇。”

  迄今为止,不算重样儿的,张洋夫妇的藏品已经有1500多件了,最早的产于民国初年,有些玩具上还印着“向工农兵学习”、“向工农兵致敬”,但这也还只是铁皮玩具家族的“冰山一角”。

  夫妻俩介绍了一个多小时,同样身为“80后”的记者,却没看到一件熟悉的铁皮玩具。正在大家感叹“南北差异”的时候,记者一抬头看见屋顶上挂着一排枪。最右边的是一把小步枪,青蓝色的枪管,朱红色的枪头,配上一个铁制的瞄准器,虽然比记忆中的小了很多,却是当年南京孩童们“打鬼子”用的标准武器。

  “像你这样的反应,我见多了。”就在记者愣神的时候,张洋悠然地说,“只要你玩儿过,就会有共鸣。”

  这间收藏馆接待过许多来此寻找回忆的人。因为很多玩具当年远销海外,有的老外也会惊呼:“啊,这我玩过。”然后非要合个影。有的“死乞白赖想买走”。还有一个60岁的老头儿,老上这儿来。他小时候就喜欢这些,以后终于有了钱,自己买了几样,攒着,都舍不得给孙子玩儿。

  如今,“小丸子”已经怀孕4个月了,夫妻俩同样不打算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小丸子”常跟张洋念叨,“咱俩百年之后,孩子在外边叫一个收废品的,说‘我给您钱,麻烦您把这些给抬出去。’咱俩可一点儿别觉得吃惊。”

  有些东西注定只会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旧鼓楼大街上的这几条胡同很快将被拆除,这间设在老宅里的铁皮玩具收藏馆也不得不娜窝了。这对早已搬入新居的“80后”夫妻有时也不免感叹,在这座貌似繁华的都市里,能勾起人们回忆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铁皮玩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