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菜场与大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9日16:31  新民周刊

  小菜场与大城市

  撰稿/陈映芳

  什么样的城市是好的?或者,到底是大都市好还是小城镇好?这一类笼而统之、非此即彼的问题,如果有明确的答案,多半是出于个体需求或偏好的选择。作为公共的议题,在笔者看来,则多属于伪问题一类。但一般人的确大多会有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有判断好与不好的能力。“好的城市”应该是能够满足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或者起码是大部分人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愿望的地方吧。

  但社会自有其逻辑。与所有事物一样,城市是历史的、社会的,它还是空间的。我们能有什么样的城市,主要不是因为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观念,而首先是因为我们有什么样的社会,以及这个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演变轨道中。这样的社会和历史甚至也在塑造着人们的城市观念。

  在当今的中国,这意味着一种什么样的逻辑?举个最通俗的例子吧。人们大多不会怀疑,无论风格或规模如何,好的城市都应该首先立足于尽可能地满足居住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民以食为天——譬如说,买菜和卖菜。我们的城市记忆中曾经有菜农、菜贩的“沿街叫卖”,今天有关“老上海”的各种民俗馆、博物馆中,还保留有各种曼妙的叫卖声;还有“集市”,这其实是古往今来各国城市的基本设置,在今天世界公认的美丽的欧洲城市,我们还到处能看到街头/广场的各种定期、定时的农副产品贸易集市。可是,在今天我们身处的城市中,沿街叫卖声已近于绝迹,集市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路边摊贩也成了城管的追逐对象……我们能去买菜的地方,被城市政府严格地规定、安排──除了超市,主要就只有“菜场”。

  菜场曾是社会主义物质匮乏时期政府保障市民生活供给的制度设置。今天,菜场成了基层政府(街道、镇)的一个经济实体——它归街道规划、经营、管理,既是个民生装置,也是一个营利单位。因为这个制度,街道在城市可以获得理所当然的土地安排,建成后,则可以获得所有摊位的出租收入。我们只要稍微去打听一下,就不难知道菜场背后的利益链和政治法则:

  居民:同样的菜,小区里的摊贩又近又便宜,但街道、居委会、城管就是不让他们进来卖,我们只能赶到菜场去买贵的……

  街头摊贩:菜场里要收摊位费的,我们外地人的摊位费还比本地人的贵……

  菜场摊贩:外面的摊贩如果不禁止,我们这里的生意就不行了,那我们也不租摊位了……

  街道:菜场是街道公司的主要产业之一,既然造了,就要经营。摊贩还有碍市容、安全……

  窥微见著,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今天市民的生活需要总是那么地不见容于城市的景观美容目标。

  都市居,大不易。有些分析者倾向于绕过权力控制系统,而将“城市”本身责之为诸恶之源。那么,去小城镇或乡村又如何?

  中国乡村曾有自身的社会模式、生活传统,在那样的传统中,市镇是乡村经济生活得以自洽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今天的乡村与市镇,能够自外于那些正左右着城市生活的政治的、经济的力量及其运行逻辑吗?事实是,这些年来,城市的法则,早已浸透到了整个社会的深处。几年前,笔者曾间接地介入过一起市镇菜场的动迁纠纷。这起纠纷起因于镇政府强行关闭原处于镇中心的老菜场而在远离镇中心的西部待开发地区另造大型菜场。这一行政举措自始至终遭到了镇上居民以及周边农民的强烈抵制,在那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群体抗官事件的江南小镇,竟至引得一千多人集结、与警察和城管大队对峙的大规模抗争事件。在这起抗争者屡仆屡起而最终仍以镇政府告胜的官民冲突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大都市抑或小市镇,围绕政府垄断经营菜场摊位的制度设置,其背后的利益背景和运行机制——变民生需求为政府商机的机制——如出一辙。而且,在这起纠纷中,小镇的菜场迁移,被当地政府当作了拉动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手段。以资本逻辑经营土地财政的政府角色,让小镇居民、乡村农民同我们的大城市居民一样,难以摆脱日常生活被政府意图任意干预的命运。

  唯利是图、缺少价值理念的城市增长是可怕的,而生活者无法成为权利主体的任何城市承诺总不免是可疑的。如果一般市民没有相应的权利和能力,按自己的愿望规划自己的城市、建设自己的社区,甚至很少途径去选择或参与、影响政府或专家们的规划,而只能生活在被公权力安排好的城市和规定好的生活中,城市,真的能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吗?(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