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级贫困县花巨资建4座桥 短期内均成危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3日10:26  华商网-华商报
国家级贫困县花巨资建4座桥短期内均成危桥
沙溪大桥桥面距河床约20米,废弃10多年间已有2人坠桥身亡。 记者 张宏伟 摄

国家级贫困县花巨资建4座桥短期内均成危桥
横架在通江县北环路上的“天桥”。

  风水桥:四川通江县政府耗费120万元建成,桥面上种树种菜

  伤心桥:群众集资80万,通车三年成危桥,十余年间多人坠桥

  漫水桥:花费百万建造,但进入汛期就会被淹没,无法通行

  断塌桥:彭坎岩大桥1998年垮塌,随后又发两起事故10人亡

  本报讯 四川省通江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就设在此,近8000红军英烈忠骨就葬在沙溪镇,解放后该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5月12日,通江县委、县政府处分了包括主管交通的副县长在内的多名干部,其直接起因是有媒体报道了该县沙溪镇沙溪大桥为“史上最牛的烂尾桥”,该桥由当地政府组织群众集资而建,自1995年建成后于1998年被鉴定为危桥。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早在1998、1999年间,通江县刚刚落成不久的彭坎岩大桥垮塌后,连续造成十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当年责任人所受的处分,也在两年后被发文取消。

  令人不解的是,沙溪的群众呼吁、期盼十多年的危桥没人维修,而通江县有关部门却对“知名文化人”的建议惟命是从,在县城北环路上投资100多万实施“山脊连接工程”,这座看似天桥的桥却不能走车行人,而被种草种树,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风水桥”。

  如今,通江县委、县政府正在规划耗资数百万元,在沙溪镇另修一座新桥,又一轮的群众集资在一年前就紧锣密鼓启动,但至今群众仍在观望中。

  从危桥到废桥 4万群众集资80万建了座“伤心桥”

  5月14日下午,在沙溪镇沙溪大桥桥头,镇长程参等人守在此,周围的群众也在三三两两议论纷纷。此时桥头分别用水泥墩和木牌书写警示,严禁人车经过。一根细绳上绑着一串红线拦在这端,一丛丛杂草分布在凹凸不平的桥面上,桥的北端是一道水泥墙,墙中间的窟窿不时露出人影。

  很快一行领导模样的人到达,工作人员举起拦桥的绳子,一行人从危桥上一边走一边查看,见领导前面已过,旁边几个背着背篓的村民也忙不迭地钻过。

  来宾带队的是通江县分管交通的副县长蒋豪雄,陪同四川省公路局技术人员到此勘察,一同介绍情况的还有当年的交通局副局长谢大志。两天前,通江县委责令蒋豪雄就此危桥作出深刻检查,而在11年前,谢大志曾因彭坎岩大桥残体垮塌事故导致6人死亡而遭撤职处分。

  记者看到,在这座宽约8米,长约200米的双拱石桥上,桥面的栏杆早已全部拆除,桥面也被人为挖得凹凸不平,镇长程参对此的解释是,一是减少桥体负重;二是以此告诫群众此桥是危桥。

  谢大志说,虽说是危桥,但承载行人还是没有问题。但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在没有百分百把握的情况下,也不能轻易允许群众走在危桥上。

  通江县外宣办主任李刚坦承,此桥曾被群众称为“红军桥”、“幸福桥”,而今却成了周围数万乡亲们的“伤心桥”。

  18年前,由通江县沙溪片区4万群众集资80万元,加上沙溪籍老红军傅崇碧从各方争取的40万元,于1995年国庆节在沙溪河修建落成“红军桥”,成为盐井、凉风垭、胜利三乡镇通往沙溪区以及通江县城的必经之路,老红军傅崇碧欣然提笔命名其为“幸福桥”。之后的两年多,由于该桥多处桥拱先后脱落石料,桥面下落约30厘米。1998年10月3日,通江县交通局认定该桥为危桥,镇政府拆除了护栏并挖毁桥面,以减轻桥体负荷同时也为警示群众。

  但这座桥是连接沙溪河两岸的捷径,否则必须走三座桥,会绕30分钟的路。此后的十余年中,共有多名群众因走捷径而坠落近20米高的桥下。

  据谢大志介绍,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现在不同,修建大桥过程中并没有路桥公司参与,而是由当时的区工委组织群众自己设计、自筹资金,自己打石头建造,是政府组织的群众运动。事后经过有关专家勘察鉴定后确定,是施工中几块拱石的石质太软,而石桥的墩子是好的。

  副县长蒋豪雄询问“当年是哪个机构鉴定出具的鉴定报告?”谢大志答复说“没有检测报告”,“是市上的廖总(音)做的外观鉴定”,还有“重庆的王教授”的鉴定意见,“上世纪90年代修桥的时候没有监理,后来始终拿不出钱来检测鉴定,所以无法确定可不可以维修”。谢大志将该桥成为危桥的原因归结为“双面石拱桥,不稳定”、“施工不严密”、“石质报关不严密”。

  但沙溪镇党委书记刘德文对谢大志的部分说法不予认可,他说当年修桥的施工方就是交通局下属的路桥公司,只是后来改制不存在罢了。

  该县外宣办主任李刚说,沙溪大桥已不是“危桥”而是“废桥”,这一点已委托专家形成了鉴定意见。2007年通江县委县政府就开始规划另修一座桥,当时的预算投资为739万元。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之后,拟采取资金筹集办法为“四个一点”,即“受益群众筹集一点,在外工作(务工)人员支持一点,向社会各界募捐一点,政府按工作成效捆绑项目匹配一点”。

  为什么不在原桥基础上加固维修?镇长程参对此的答复是修建新桥是最优化的方案,目前已从各方基本争取到近500万的建桥资金,“但3年前预算的739万如今肯定不够了”。

  据当地的《巴中日报》报道,2009年5月25日,通江县委书记范申华就重建沙溪大桥事宜进行了现场办公。之后通江县委决定,自5月下旬到6月中旬,沙溪、胜利两乡(镇)干部分片包干,下到村、组去,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动员群众集资建桥。

  时过一年,群众等到的答复依然还是“力争启动大桥建设”。而沙溪群众对此意见颇大,不少村民抱怨说,这座伤人致命的危桥就是当年大家集资修的,“集资款是我们的血汗钱,可到头来桥废了,人死了,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承担责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危桥 巨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