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上的另一种颜色: 伪国学
撰稿/郭庆祥
最近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在高谈阔论,让我感触到社会大发展大变革之下的一些浮躁现象,不禁思考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文化人”的角色、形象等问题。
历来文化人或者说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形象,因为他担负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神圣使命。但现在不知为什么,“国学大师”的帽子满天飞,“百家讲坛”到处开,有些人其实学问并不深,却披着“国学”“文化”的外衣,利用媒体的公信力,拉开了架势来吓唬和愚弄百姓。
去年有学者和媒体揪出一个伪国学大师文怀沙,曾轰动一时。今天,这样的人还有。比如,有人明明是一个只会画连环画的工匠,中国书画的基本素养都不过关,就连自己写的所谓书法,也都是30年前自己刻意像商标一样作为符号注册的。更可笑的是他根本不懂诗词的真实内涵,在背诗词的时候只是在背字,而非吟诗,毫无真情实感可言。充其量你只会死记硬背,虽然背的是国学,但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国学家。现在却偏偏故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国学家、文学家,一个中国文化的通人。到处设坛宣讲,一会儿背唐诗宋词、楚辞汉赋,一会儿又和什么思想学者大谈古代哲学,拉大旗作虎皮,大言炎炎,欺骗和愚弄观众。
我始终认为,中国五千年优秀文明得以传承的核心价值是讲人学,这个人学首先讲的是礼义廉耻,讲一个人的品格、气节和操守。这里面,老祖宗的道德两字几乎可以概括。简单地说,道是讲人对自然客观规律的认知和把握,是在天人合一理念下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共生的关系。德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和谐共存关系。作为一个完善的个人,道与德不可分裂,而且相辅相成,是一个人自我完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道德完善的人,首先是要明理,要明这个“道”的理,所以我们说要讲道理就是这个意思。古人讲,人贵有自知之明,谦虚就是德,骄傲则是无知无德的表现。如果一味地狂妄自大,那就迹近无耻了。
我看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首先在做人的起码条件上毫无道德操守可言也不知羞耻,要品格没有品格,要人格没有人格,就连自己的灵魂都可以出卖。现在形势一变却跳出来好为人师,妄谈什么国学,妄谈什么“知行合一”,那真是有点不知廉耻了。西方人讲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良心,实际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是一个道理。实在说来,一个德节有亏的人是没有资格来给我们谈历史、谈文化的,这是在误导我们下一代!
而且,国学也好,历史也好,不是死记硬背式的学童表演和照本宣科,别以为能背唐诗宋词就是传统的继承者,那套愚弄老百姓的把戏,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可以说毫无用处。况且国学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样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拿出自己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能够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作品来,这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和发展。
一个优秀的画家应该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作品中体现个人的艺术精神和思想境界。人生观、哲学观以及文化修养都能在作品中真实地流露出来,作不了半点假。不能像有的人自己画不出好画,几十年制作一些题材、内容和形式都相同的绘画商品,现在却要冒充什么国学家、文学家。随着广大群众审美观的不断提高,实际上已经很难被蒙蔽了,这种行径最终都会被戳穿的。
世间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包容的,但在历史的大是大非文化的大原则面前,我们不能姑息这种人的肆意糟蹋。我在这里奉劝这种人早点把嘴闭上,别在观众面前道貌岸然地装了,别再故弄玄虚地演戏了,做一个画画人,应该先把一个人字“写”端正了,不要将伪国学当作炫目的色彩来乱涂乱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