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3岁男孩因打架被学校劝退 其父四处讨说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7日09:3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从玉华

  6月29日,天下着小雨,楼楼推着单车,站在广州珠江中学(北区)校门口的不锈钢栅栏外,他希望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参加当天的英语期末考试。

  尽管他的座位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没有同桌;尽管考试可能只拿到零分,可他仍想回到课堂,“哪怕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分钟”。

  他的请求被学校拒绝了。事实上,这个13岁的初一男生已经快半年没坐在教室里了。

  复不了的学

  楼楼的书架上摆了不少书,《双城记》、《莎士比亚戏剧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昆虫记》、《小天使海蒂》、《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当他背靠书架,有些腼腆地说自己几乎读完了这些书时,很难把这个孩子的形象与“打架”、“开除”、“离家出走”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

  可正是这个见到陌生人总是低着头、看起来很斯文的男孩,刚进广州珠江中学(南区)上初中的第四天,就跟同桌发生了争执,并动手把对方的嘴角打破了。同桌缝了两针,他主动下跪向同桌道歉,还写了3份检讨。

  3天后,校长对楼楼家长说,这孩子打人“太专业”了,检讨写得不深刻,字写得不好,连“字数都不够”,先把孩子领回去,跟家长沟通好了再说。

  接下来楼楼每天去学校,都被保安拦在校门外头。

  这是他第一次失学。

  做生意的父亲王先生吓唬他:你不好好读书,就去守我公司的仓库。“害怕守仓库”的楼楼,在一个夜晚离家出走了。

  王先生托关系跟校方多次沟通,半个月后,学校答应让楼楼从南校区转到几公里外的北校区。珠江中学在广州颇有名气,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州六中于2001年创办的一所国有民办初级中学,南北两校区同属一个校长管理。

  楼楼清楚地记得复学后第一天进珠江中学(北区)的场景。早读课下了之后,是美术课,内容是“认识立体图”。老师把一束光打在5、6、7、8几个数字上,看起来,“像一个人走在长长的走廊里,走廊很宽,很远,很美”。

  他喜欢这所学校。

  尽管他的座位被暂时安排在最后一排,孤零零地背靠一排大柜子,他认为那是因为“班上的人数是奇数”。

  他喜欢班主任,描述说那是个“和善的漂亮女老师”。中午,班主任会给他补课,他背不上课文时,老师带着他在走廊里,一人背一句孔子的《论语》,“一下子就记住了”。

  几天后,楼楼因为“表现良好”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二排,有了新同桌。

  他还交了新伙伴,别班的、外号叫“乌龟”、“蚯蚓”的男生,他们一起打篮球、一起说男生之间的话题。放学了,他们相约在车棚,等着一起踩单车回家。

  可他的拳头又一次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因为跟一个初三的同学争一块篮球场地,双方发生争吵,打了一架,并双双被记大过处分。

  楼楼又被调到最后一排,回到以前的座位。很快这个敏感的男孩发现,他越来越“孤立”了。

  分小组讨论时,大家常常撇开他。他在南校区打人的消息也传到这间教室里了,有男生问他:“听说你一拳能把人下巴打垮?”他常常不及格,同学们议论他“怎么成绩这么差,拖全班的后腿”,“走后门来的”……楼楼说,他尽力希望表现好,但大家都认为那是“装出来的”。

  还有这个孩子看不见的一些力量在积聚。学校称,班上一些同学的家长认为楼楼“太调皮,干扰到了我们的孩子”,写联名信抗议。

  打架后,楼楼又离家出走过一次,惊动了“110”。这些都让学校很“头疼”。

  楼楼的父母已离异数年。校方找到楼楼母亲,与她签署了一份“协议书”,劝楼楼退学。

  过完春节,再开学时,保安在校门口拦下楼楼,理由是“校长说,你已经退学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楼楼始终进不了学校。

  他又失学了。

  坏孩子?

  书架上所有的书里,楼楼最喜欢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因为“情节太吸引人了”。

  书中男主角也是个13岁男孩,调皮捣蛋,进出不走大门,而从楼上窗口爬,抱着避雷针上上下下。他厌恶家里老套古板的文明规矩,以及教会办的主日学校的那一套行为规范。他不停地反抗,最终冒险成功,冲破种种桎梏,成为一座小岛的主人。

  现实中的楼楼也调皮,但谁也不说他是个“坏孩子”。

  父亲眼里,他“很活跃”,从小好运动,人缘不错,在小区里有很多好伙伴,再说,“哪个男孩小时候没打过架呢?”

  弟弟眼里,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偶尔他会动拳头,但那是别人欺负自己时,哥哥迫不得已的“正义的举动”。

  家庭教师眼里,他很懂礼貌,给老师倒水、送老师下楼,还问老师的生日是哪天,表示要送上“我最喜欢的高达机器人”。他思维活跃,老师讲到“旧金山”,他马上会问它在哪里,为什么叫金山;讲到美国和朝鲜的军事冲突,他听得两眼发光……当然,他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讲他不感兴趣的英语、数学时,老师不停地提醒他,他会笑着说:“你别威胁我哟!”

  即使在代表学校接受采访的校教务处雷主任眼里,楼楼也不是个坏孩子。他说,未成年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坏的,老师眼里,都是好孩子。

  可这个“并不坏,只是不乖”的孩子,还是失学了。

  王先生认为这种失学属于“开除”。雷主任坚持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不会也从没有开除过学生。至于是否算“劝退”,雷主任说,那需要查一下辞源、词典再答复,“中国字意思太丰富了”。

  当楼楼再一次穿越保安和铁栅栏,站在校园里时,已经是非常戏剧性的一幕了。

  他是跟着镜头走进学校的。3月中旬,广州几家电视台、报社记者站在学校栅栏外,报道此事。镜头里楼楼在哭泣,学校旁边菜场买菜的众多路人,挎着篮子停下来,安慰楼楼,指责学校“不能因为学生打架就开除呀”。

  镜头里,校长拿出协议书和家长联名信,表示楼楼母亲与学校签有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如果纪律不好或成绩不好到一定程度,学校可作警告、劝退处分。劝退楼楼是学校的决定,因为楼楼“调皮得已经影响了别的孩子”。

  记者想看协议书和联名信的具体内容,校长拒绝了。这位校长还对记者说:“这样的学生我们没法儿教了”,“那学生读不读书无所谓,因为他爸爸会赚钱”。

  这两句话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之口,有失水准。校方事后解释,是因为记者提了很多不客观的问题,激怒了校长,而镜头却只保留了这两句。

  那次返校,在久违的操场上,楼楼看到了正上体育课的伙伴,他们还互相远远地“打了招呼”,这让楼楼心里“很温暖”。

  父亲的心里却温暖不起来。王先生的手机上一直保存着校长的短信:“不是学校不给孩子学习的机会,是你们太宠爱孩子,让孩子性格怪异、脾气粗暴、心理偏激……事发后,你们做长辈的并没高度关注,教孩子深刻反思。”

  “怪异”、“粗暴”、“偏激”这些字眼是一直“以楼楼为荣”的王先生无法接受的。“难道一个孩子是恶魔?十恶不赦到学校一定要把他赶出去?”

  半年来,王先生十余次去区教育局投诉此事。

  区教育局向学校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认为学校劝退学生的做法违反《义务教育法》,希望整改。

  区教育局还组织了一次教育局、派出所、家长、校方四方参与的协调会,可最终没有达成协议。因为学校表示,随时欢迎楼楼回到学校,但他们要进行“个性化”教育,即让楼楼脱离课堂,在另一间屋里进行单独教学,然后再看下一步怎么办。

  而王先生不认同这样的方式,他认为这是一种歧视,孩子应该“有尊严地”回到他的课堂,跟同学们在一起。

  尽管学校与家长有分歧,但“随时欢迎”的表态,让楼楼还是决定回学校。

  6月8日,楼楼进到校园,他被德育主任安排在一间办公室,并给他出了几道数学题。德育主任拉上窗帘,说:“别让同学们看到你,很多同学不希望你回来。”当第二堂课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都要下楼做操时,楼楼飞跑到车棚,骑单车离开了学校。这位德育主任说,她当时留都留不住,“显然孩子怕见他的同学”。

  楼楼低着头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当时确实是自己主动离开的,因为“想回的是原来的教室”。

  回到何处

  失学拉锯这半年中,楼楼变了。

  他常常跟两只叫“露西”和“琳达”的狗,一整天待在房间,不跟家人说一句话。这两只狗的名字是父亲取的,来自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玩笑》。

  他害怕出门,怕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上学,怕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过自己。“只有流氓、小混混是不用上学的,可我不是!”他说。

  父亲安慰楼楼:“长大了,你会明白现在这些坎坷,都是你人生宝贵的财富。”

  半年来,这位父亲放着生意不管,不停地四处讨说法。他坚定地认为,楼楼必须“有尊严地回到他的教室,下学期跟班上二年级”,这是给这个13岁的孩子上的“坚持公正、维护权益,最重要的一课”。

  而校方也意识到,劝退的做法并不合法,从法律上,楼楼应该回到他的课堂。但学校一再坚持,从情理上,这所学校不适合他,楼楼回来“合法不合情理”。

  “楼楼不是石头,而是处于成长关键时期敏感有自尊心的孩子。回到教室,学业跟不上,同学排斥他,楼楼真的不为所动、不受伤害?就算国家领导人发话了,让楼楼坐在这里,可那实际上也是弊大于利啊。”雷主任用痛心的语气解释道,“从道义上讲,这个父亲是赢了,可他实际上又输了。”

  至于劝退的“协议书”,雷主任表示,这只是学校就孩子的教育细节,与家长达成的一份“备忘录”,比如说,要按时上学,迟到多少次有什么处罚等。“这样的协议书在很多学校都有。”校方不愿多谈这份“协议书”,表明的态度是:不要过分纠缠于此。

  而那份曾被学校作为依据的“家长联名信”,王先生和中国青年报记者始终都没有见到,也不知内容为何。对此雷主任表示,确实有这样的联名信,但“出于对楼楼的保护”,“我们不说未成年人的不足之处”,因此这个话题也没有更多可谈的。

  同样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理由,学校拒绝媒体采访楼楼的同学,也拒绝回答任何“楼楼怎么干扰别的同学”这样的细节问题。

  雷主任强调,“这所学校并不适合楼楼”。不适合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这所民办中学的学生都是通过考试择优入学的,而楼楼是后门“塞”进来的,他的功课远远跟不上,在把分数看得很重要的学生中间,学习不好的同学就是“异类”。

  楼楼父亲表示,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雷主任则回应,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成绩,“再说,楼楼有受教育的权利,别的同学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谁能保证楼楼回到教室,不再伤害别人?为什么不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建议,适合楼楼的学校有很多,比如学业压力不那么重,或没什么人知道“楼楼的事”的学校,可以让这孩子“重新开始”。

  在学校看来,王先生是个“好面子的偏执的家长”,他总是以自己的方式要求学校。“楼楼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楼楼父亲这样的家长是学校遇到的第一个。”

  在一间闷热的会议室里,雷主任说:“我们呼吁这个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耽误孩子。即使对学校有什么不满,可以起诉到法院,但必须先把孩子放在一所学校里再说,孩子不能再等了。”

  王先生拒绝承认自己是出于面子考虑,他强调:“我要让孩子平等有尊严地回到课堂。我愿意牺牲我的一切,捍卫国家赋予孩子应有的权利,哪怕是我的生命!”

  风波尚未结束。一些家长拿着报纸,到学校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间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楼楼应该回来,人总是会变好的”,还有好几个学生,结伴冲到校长办公室,表示“不希望楼楼回来”。老师间则在商量,怎样回答学生提出的“对楼楼事件的看法”。

  走在广州街头,中国青年报记者问不大说话的楼楼,你是愿意回到以前的教室,还是转学到新学校?“都可以,我只想上学!”他干脆地回答。

  潮热的风吹着他稚嫩的脸,吹起他身上的红色T恤,背上的“HAVE A GOOD TIME”(度过快乐时光)的字样随风鼓涨。“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记者问。楼楼摸着背,笑了:“写的什么?我英文差,不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儿童 失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