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山大地震》:中国式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6:49  中国经济周刊

  《唐山大地震》:中国式救赎

  李赛书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第一部以女性视角讲述的故事片。如果你只希望在这部电影中看到铺天盖地的惨烈灾难,那你必定会失望,因为关于那场持续了仅仅23秒的巨灾,在影片中也只能被拉长到几分钟的时间。短暂的震撼过后,影片更多地描写了地震中突如其来的生死抉择,对受难者,尤其是灾难后女主角长达32年的生活。

  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人们能够在这部影片中看到更多真实的人性。导演试图让观众体会到,当绝境如噩梦般袭来时,被逼做出选择的人们的现实处境。影片中,失去丈夫的母亲需要在儿女的两条生命中选一,摧毁最基本的骨肉亲情,这本身就已经足够震撼人们固有的道德观,但更为残酷的是,影片还叙述了选择作出之后,母、子、女三人的32年人生经历,以及由于选择所背负的悔、罪与怨,是如何让三人的人生轨迹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转折。

  在女作家张翎的原著《余震》中,作者描写的是地震中人性的怨愤和猜忌,是如何回归于包容与理解。显然,影片对原著的改写更为理想主义,影片中,三人的震后生活中没有出现过负面人物,至多是让人们对平凡与高尚做出鉴别——当代社会中的“人之常情”成为影片中的少数派,而超出一般道德标准的同情与包容却成为常态。按照传统故事片的情节设计,这样做显然非常合理——主人公经受了常人未有之痛,当然应得到常人未有之爱。而身为母亲的主人公,也硬是为亡夫和已倒塌的家庭坚守了32年,在思想上始终无法从灾难中走出。

  剥离开主人公所处的具体环境,这部影片更像是描述了一个理想主义的传统儒家社会所需要的价值取向:重义轻利、忠诚与坚忍、亲情至上。这些要素,构成了主人公从道德困境中解脱,也就是救赎灵魂的全部出口。影片中虽然出现了令主人公回归世俗社会的道路,但最终却一一被其拒绝,并最终借此实现了家人的大团圆结局。

  当然,这些足以赚取影院中每一个中国人的泪水,因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这样的一个传统道德楷模。但显然,这种超脱现实逻辑的伟大情感塑造,并没有体恤到那些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常态的灾后余生人们的心境,而更像是一种拷问:你距离道德,究竟有多远?

  据说,该片在唐山体育馆首映时,曾发给每一个到场的观众一块手帕,上面写着“感恩、博爱、开放、超越”。这8个字中,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难的,也许就是“开放”。

  导演:冯小刚

  主演:徐   帆

  张静初

  陈道明

  李   晨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推荐指数★★★★★

  观影贴士:

  ▲准备好纸巾或手帕,尤其是女士,因为片中催泪的桥段不止一处。

  ▲如果想流泪,不用担心周围会飘来白眼,经多名观影群众反映,过度压抑感情会导致头痛。

  ▲这还是一部商业电影,嵌入式广告随时会出现,请不要因此而愤怒。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