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佛山精武会馆关闭 管理乱经费不足疑是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4:49  天津网-每日新报
广东佛山精武会馆关闭管理乱经费不足疑是主因

广东佛山精武会馆关闭管理乱经费不足疑是主因
武馆墙上贴的警示标语

广东佛山精武会馆关闭管理乱经费不足疑是主因
待修的瓦沟

广东佛山精武会馆关闭管理乱经费不足疑是主因
待修的砖墙

  作为佛山精武会馆现任会长,梁旭辉先生这几天似乎有些忙乎不迭。自从会馆“闭门谢客”以来,陆续有媒体涌入,随后是佛山市区各级部门来考察调研。

  功夫之城曾经火热

  如今几乎变成“空城”

  从记者所在的位于佛山禅城区升平路旅馆,经过一段破旧的街道,再过桥,便是中山公园,中国最大的精武会馆——佛山精武会馆便位于此公园内。下了石梯,沿着曲径通幽的小道往里走,几个小孩正虎虎有声地玩着双节棍,一个小伙子则打着咏春拳。

  “你们一周练多久啊?”记者上前问道。一位姓杨的小女孩回应说:“有空就练喽!放暑假、放寒假,星期六、星期天都来。”

  在一个横放着“暂停开放”的木牌上方,是“佛山精武体育会”几个大字,木牌的另一侧有“严禁入内,后果自负”的警示语,以及一则“通知”:“鉴于近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有自行进入本会范围活动而造成安全事故……责任自负。”“通知”的落款日期为7月15日。

  在沿着会馆绕了一周之后,记者发现,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墙体确实已经斑驳陆离,屋梁上瓦槽的破损清晰可见。几乎很难相信,这就是传说中中国最大的精武会馆。

  佛山作为武术之城,从上世纪关德兴和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开始便在海内外闻名遐迩。世易时移。如今,由于叶问系列电影的上映,佛山武术再次声名大噪,当海内外武术爱好者以敬仰的心态看待它时,佛山功夫的标志性场所——佛山精武会馆却只能出于安全考虑而闭馆。这无疑是令人深感可惜的。当地的《佛山日报》在此前的报道中,称这就像是一套让人捉摸不透的迷踪拳。

  据了解,佛山精武会馆之前曾邀请专业公司出具维修预算,所需约为25万元,在发动募捐活动后,仍然还差18万元,维修遥遥无期。而以精武会馆今年200多名缴费会员,每人40元的会费,以及其他一些表演、办班的部分提成,支付水电卫生清洁费等费用都会很吃力。

  事实上,在此前的佛山“两会”上,民革佛山委员会曾提交“拯救精武会馆”的提案,希望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精武会和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所面临问题的关注,当时曾引发广泛的反响,但提案并没有改变作为民间武术团体的精武会馆尴尬的生存现状。

  维修“很差钱儿” 武馆只好暂关

  早在记者赶到之前,当地佛山电视台的新闻采访车就已停靠在路边。一个拿着采访话筒的电台记者正用广东话跟一位穿红色上衣的中年男子亲切交谈。从几位练功小孩处了解到,穿红上衣者就是该馆的会长梁旭辉。

  梁会长告诉独家深读记者,关于佛山精武会馆的维修经费,很早以前就申请过,但是没有列入政府的预算。为什么没有呢,就是因为多头管理。他说像精武会馆这样的民间团体,其社团登记、年审属于民政局;业务主管属于体育局;会馆的所有权则归房管局;由于它是文物,又属于文化局管理,去申请的时候这个部门说是由那个部门管,然后都不管。几年前自己就已经奔走过,几年下来还是这样,以致年久失修。今年3月份会馆前面的瓦片掉了,差点砸到屋檐下的人,然后,4月份在开精武会会员大会时,就只好决定暂时关闭。

  记者随即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找了文物保护局的应科长,据他介绍,精武会馆闭馆就像任何别的建筑一样,现在就是要怎样通过法定的程序把它修复好。“当然,修复还有一个责任主体的区分。而责任主体是有界定的,像精武会馆这样的一个会馆,使用单位是有责任和义务维护、修缮和保养的。”当记者说他们可能承受不起时,应科长表示,不能因为承受不起就不承担责任了,可以通过会费或其他收入、募捐等方式,如果实在不够了,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向所在地政府部门书面申请。他很确定地表示,目前,他们并没有收到书面申请。“涉及多少经费,有什么依据。建议他们找一个有资质的专家”,使用者提出修缮方案,然后报批。

  民间武者不少 武馆经营不好

  据佛山精武会馆副会长、理事会理事梁士秋先生介绍,对于佛山民间武馆而言,教拳一般不是主要职业。基本上开武馆的背后都有生意,晚上教,同时叫一些徒弟做助教,很多都不收费。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例如有个名词叫做“食夜粥”,就是练功的代名词。一般都是晚上弟子们去师傅家练功,师母熬粥给大家喝。后来就成了指代词。人家问,你去哪,说去“食夜粥”,就是要去练功了。

  需要指出的是,武馆不是武校,后者交钱就可以进去,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而前者却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一般来说,就是武术爱好者先打电话到精武会,精武会就给他们一些名单让他们挑,当然,师傅收徒还得先看这个人怎样,然后才会决定。某种意义上说,师傅其实也是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很讲究的。“我基本上在家里教,都是朋友介绍过来的才教”。介绍人也就是担保人,信得过才会如此。当记者问及他的徒弟都去干嘛了,“做生意”,他回答说。“开武馆的有吗?”“主要是做生意”。

  作为佛山精武会馆的副会长,梁先生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不锈钢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据他说,民间练武的群体其实很庞大,各行各业的都有。当天21:00左右,他带记者去了他师傅家,参观他们当晚练功。

  记者随他去了一栋十分老旧和促狭的楼房。在一个很小的客厅里,一幅“乾道不谬”的书法引人注目。两位小青年正在汗流浃背地练咏春拳。旁边人坐着喝茶,时不时会指点一下,有时候老师傅看着着急,就自己上前给年轻人演示,老师傅出手,也引得梁先生以及他的徒弟相继客串了一把。梁先生的师傅陆柏衡,是中国佛山精武体育会的顾问团副主席,退休后才教拳,如今已有15年了。

  不仅是白天有人习武,记者晚上回去时,也发现很多人在武馆前舞枪弄棒。这班打着一面黄色旗帜的队伍一共有14人,属于咏春拳的一个分支。据他们介绍,平时都是晚上出来练武,不久会有比赛,所以参赛者更要抓紧练习。

  这或许只是这座武术之城的一个缩影。咏春拳如此,蔡李佛拳、洪拳、龙形拳、白眉拳等等,又会如何呢?对此,记者曾找佛山市体育局一位复姓欧阳的主任委员查找佛山武馆的资料统计,欧阳主任最终只能表达爱莫能助的同情。原因就是,有些新开的武馆在民政局登记,有些到工商局,体育局虽有专管协会的人,但不准确。

  文/摄  见习记者 彭辉  (新报佛山电)

  黄飞鸿、叶问、李小龙…… 墙内开花墙外香

  佛山发展 得学“少林少林”

  因为影视的影响而声名大噪,少林寺是一个,佛山也是。不同的是,前者有效利用了电影《少林寺》,打造了自己的文化品牌,而后者却似乎仍然保持一种“平常心”。如今,文化品牌的打造,即便是提出来,也似乎有些找不着北。

  专访中国佛山精武会馆会长梁旭辉

  政府发展经济 不能遗忘文化

  记者:精武会馆的定位是什么样的?

  梁旭辉:我们不是一个大武馆,而是众多武馆的联合。各门各派在这里都有,我们开武林大会的话基本上所有的掌门都会来这里。佛山精武会馆是岭南功夫界最大的一个团体。也是因为有这座建筑的存在,使得它成为佛山功夫的一个标志。

  记者:在民间武术文化的发扬上,影视是不是一个突破口呢?

  梁旭辉:这个毋庸置疑,少林寺就是成功的先例。

  记者:你自己成立过一个叫无忧堂的品牌吗?

  梁旭辉: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尝试。我们在一些学校设置了咏春学课程,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包括咏春医学、咏春战斗学、咏春运动学。在海外,咏春已经深入到军队、警察、安全保卫等各种领域。我师父曾经担任过美国海军陆战队教练。

  记者:相对于跆拳道馆、瑜伽馆,你觉得武馆的优势和不足在什么地方?

  梁旭辉:它们以一种时尚的姿态出现,的确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事实上它们都只是健身方式、技能。而功夫是传统文化,根植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它的基因。

  记者: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去练武,练武的人相对少一些,这种情况下,怎么来传承?

  梁旭辉:练武是可以让人减压的,可以磨炼你的意志、耐性。当你把练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不存在没有时间这样的问题。

  记者:现在佛山的武馆文化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梁旭辉:商品经济的冲击。这种情况下,是迎合市场还是坚守阵地,是抢占市场份额还是耐得住寂寞,这是非常考验人的。但是精武会馆这些年一直坚守。

  记者:你对打造功夫文化品牌怎么看?

  梁旭辉:打造文化品牌是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在培养环境、提供利好的政策,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间社团需要给予扶持。而这样的规划也要有持续性,不能以某一届领导的改变而改变。

  记者:你为什么觉得政府部门不重视?

  梁旭辉:政绩,文化工程是不容易出成绩的。但文化是支撑一方水土的根基,令外国人所敬仰的,不应该仅仅是你的经济,而更应该是你的文化。

  专访佛山市体育局局长杨振富

  打造文化品牌

  还得下工夫摸索

  记者:关于精武会馆维修经费的事情,你怎么看?

  杨振富:我们的市委常委、副市长都去现场了解情况了,说明政府还是很重视此事。因为它是属于市一级的文物,也不能想修就修,还得找专家,先拿一个方案出来。我们作为政府部门当然要对精武会馆进行扶持,但也希望依靠社会的力量。

  记者:目前有具体打造民间武术品牌的规划吗?

  杨振富:我们研究过怎样把佛山的武术资源进行整合,其实也一直在做,比如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李小龙故居等。目前,佛山政府已经在着手探索“文化强市”等工作。但是作为一个民间协会,武馆发展首先还是要靠自己。如果遇到困难,当然可以向政府提出来。

  记者:少林寺的商业化在目前情况下,似乎是比较成功的,佛山与之相比,应该也有自己的优势。

  杨振富:打个比方说,前者像月亮,我们像星星,你知道,我们的武馆是到处分布的,有很多的武馆。

  记者:我在街上问了很多本地人,“你知道这附近哪有武馆吗?”一般都说不知道,本地人怎么也会这么陌生呢?武馆文化海内外驰名,但是不是也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杨振富:墙内开花墙外香。事实上,像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电影等,都是通过香港电影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的,我们佛山本土对这方面的挖掘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我们的资源,打造一些文化品牌。

  文/摄  见习记者 彭辉(新报佛山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精武会馆 关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