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建华 实习生 周恋芹 张伟峰)湖北“80后”青年学者梅杰100多万字的文史研究成果,近年在业内颇受关注。有名校教授甚至表示,愿买他的文章署名发表。
上月,由梅杰编写的30万字《读书与怀人:许君远文存》在国内出版。在当当网新书热卖榜上,该书昨日排在第11位,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泰戈尔的《飞鸟集》等位居其后。本月,他编著的10万字《悠悠文缘——蒋风文坛回忆录》将出版。梅杰已编著《朗山笔记》、《关于废名》、《现代文学史料探微》等多部文学史研究著作,总字数达100多万字。
生于1984年的梅杰是湖北黄梅县人,2007年从“三本”院校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自幼爱好文学的他,大学时就开始以“眉睫”为笔名发表书评。大学毕业时,他把专业与兴趣结合起来,撰写了题为《略论法律与文学》的毕业论文。该论文后来在《博览群书》上刊登。毕业后,他在武汉一家杂志社工作。
2008年4月,梅杰加入湖北省作协。省作协副主席徐鲁评价说,梅杰的现代文人研究在学术界有较好影响,显示了一个年轻学人扎实的治学姿态和纯正文风。对于梅杰这样的民间草根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博导陈子善评价说,现在有些文学博士的学识还不如非专业出身的业余文学研究者。
在学界崭露头角的梅杰引起广泛关注。昨日,他透露,有多位名校副教授、博士为评职称,愿拿钱买他写好的文章署名发表,但他拒绝了。利用业余时间做研究的梅杰表示,痴情于文学史研究,一是纯粹的兴趣爱好,二是为了延续文化传统。
选择人生道路不惜与父亲抗争
本报讯 (记者 朱建华 实习生 张伟峰 周恋芹)作为一名“80后”,梅杰已有多部著作问世,成为学界新星。记者昨日了解到,他是通过与家庭的“抗争”,最终走上文史研究这条路的。
读初中时,梅杰数学、英语常常考满分。高一时,他立志要当一名作家,坚持诗文创作,并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
父亲对儿子的选择很恼火,理由是:“没前途,这样不能搞钱。”大学4年,除学费外,梅杰没怎么向家里要钱,靠并不丰厚的稿费维持生活。他希望向家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
起初,家人希望梅杰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觉得“那样更能成就事业”。梅杰说:“后来自己走出路来、能谋生了,家人就没再反对。”
他说:“高中是我最落寞的时刻。我甚至会独自一人到山间河流中行走,以此排泄心中的苦闷。”现在,一天不读书、一天不写作,梅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自幼同有文学爱好的梅家两兄弟,现在走上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梅杰认为,虽然哥哥每月赚的钱比他多,但“他的理想彻底消失了”。
读大学时帮作家成功追讨稿费
本报讯 (记者 朱建华 实习生 周恋芹 张伟峰)作为法学学士,梅杰在读大学时曾帮多位作家成功追讨稿费,甚至一度被称作“学界王海”。昨日,他说,自己现在还时常遭遇稿费拖欠。
2005年,还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读书的梅杰学以致用,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告知对方,再不付稿费要“诉诸法律”,成功帮助儿童文学作家杨鹏等多位人士追讨稿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谢鑫在拿到1550元稿费后,给梅杰汇了400元,以示感谢。
现在,梅杰不再以“法律工作者”自称,也时常遭遇稿费拖欠。“现状对作者很不公平,不过也没办法;你讨要,人家还嘲讽你。”他说。
据悉,梅杰现在每月稿费收入与其工资不相上下。不过,他将其中的大部分都拿去买书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