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伯良:超越世界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06:59  深圳特区报

  

麦伯良:超越世界第一
麦伯良

  人物档案

  麦伯良:1959年1月生,籍贯广东,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他是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是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就率先投入市场经济大潮的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中集集团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集装箱业务,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业务,海洋工程业务,机场设备业务等多个领域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麦伯良曾获得中国10位“最具价值经理人”、CCTV年度经济人物、“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等殊荣。

  1982年春,改革开放的激情在深圳这片热土上迸发,聚集。

  作为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23岁的麦伯良从岭南著名学府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喜欢挑战的他选择了深圳。

  从技术员开始,他先后担任了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27岁担任副总经理,32岁成为中集集团的总经理。

  在他的带领下,中集从一家小厂发展成为在中国以及北美、亚洲、欧洲等全球主流市场拥有100多家企业的跨国集团。主营业务为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和化工装备、海洋工程、机场设备等装备制造和服务。2008年,中集集团被列为“2008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第49位,“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第39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0位。

  ■敢于争第一的人

  “上任的第一天,我就立志要在这个行业里做世界第一。”在2004年CCTV经济人物颁奖台上,麦伯良的声音扣动了现场每个人的心弦。

  正是敢于争第一的气魄,麦伯良带领团队,走出蛇口,走出深圳,缔造了遍布全球的中集帝国。

  1989年,中集进入机场登机桥业务。从一开始,中集注定就要与代表“德国制造”水平、全球最大的科技集团之一——蒂森克虏伯以及美国JBT、韩国现代等全球主要登机桥制造商同台竞技。行业内技术壁垒森严、核心技术垄断、国际老牌工业巨头夹击、中国企业在国际商场上的不公平待遇,深深困扰着每一个中集人。

  技术和市场,两手都要硬。在自主创新方面,中集夯实自己的研发团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市场策略方面,中集选择全面出击的同时重点突破欧洲市场。

  2005年,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中集终于推开了被欧美厂商长期垄断、壁垒森严的欧洲市场的大门,赢得了世界客运货物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的首批订单。

  2010年,中集再次赢得法国机场管理公司(ADP)和荷兰斯基辅机场集团(AAS)联合招标的未来5年+5年的全部登机桥更换合同。

  对技术和质量的孜孜以求,对客户的真诚服务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有容乃大的文化,为中集赢得了新客户。

  2009年,麦伯良在接受央视《跨越中国制造》节目采访时说:“什么叫世界第一?我认为就是要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贡献,甚至是做一个广受人们认可和尊重的领导者,这才是真正的第一。”

  1996年,干货集装箱产销量全球第一,连续14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00年,冷藏箱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2004年,罐式集装箱产销量全球第一。

  2005年,登机桥订单量的全球第一。

  2006年,道路运输制造规模全球第一。

  2007年,压缩天然气运输装备产销量全球第一。

  2008年,液化天然气储运装备国内占有率第一。

  认同、尊敬,负责任,引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是隐含在中集所创造的许多个世界第一背后的真正内涵。因为,麦伯良认为,要打造百年中集,就需要超越自己,超越世界第一的局限和孤独。

  ■创新先行者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必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2003年,一个偶然的客户交流机会,使麦伯良在集装箱产业的外延式发展上获得了灵感,他要将集装箱所代表的模块化、标准化理念,创造性地延伸至建筑领域,开始了模块化建筑的探索。麦伯良期待模块化建筑演绎出的是一种“低碳、安全、舒适、便捷”居住体验的开始。

  施工周期短、施工用料耗损低、衍生建筑垃圾少、安全系数高、搬运方便、可循环使用,人类再熟悉不过的集装箱,如今变身为外形多样的房屋。现在,中集模块化建筑的成功案例已经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化社区:

  在深圳白芒关与梅林坳的城市绿岛行走,每隔几公里就可以看到中集用旧集装箱改造而成的服务驿站。

  在四川汶川,中集为灾区捐赠的组合校区,具有抗震、抗冲击、防寒、防火等特性,可解决1100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建筑标准超过震前水平。

  在英国,中集为世界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Travelodge建造并投入运营了多家酒店。

  在澳洲,中集已经获得必和必拓5年营地房的独家供应合同,将负责约1万人的居住房屋和公共设施的建造。

  “对中集而言,未来的重要使命就是升级换代,要发展更环保、更节约资源、更智能化的产品。”麦伯良认为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创新的机会,也必须创新。

  中集每年坚持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早在2001年,中集研发中心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3家中央研究院、15个分中心、5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多家实验室。至今,自主申请技术专利达2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近80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了100多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2008年,中集拥有了世界最大的“泰山”2万吨桥式起重机,改变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传统建造模式,缩短船舶建造周期30%以上。

  2010年世博会期间,凝聚着中集创新智慧的1500多台特种环保箱正在服务于上海垃圾处理系统,为让城市更美好贡献己力。

  ■中国企业家的民族使命

  “企业是整个国家经济的一分子,各个企业都强大,国家才会强大,民族才会强大。”麦伯良的血脉中涌动着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国家战略的实施,就是中集的使命,就是自己的使命。

  近几年,国家提出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新能源产业战略规划,麦伯良用他朴素的“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吸引着欧洲博格工业公司、安瑞科能源装备公司、德国TGE公司等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加入中集。

  他说,这是欧洲技术和中国制造优势的有机结合。经过3年时间的积淀、竞争的磨砺与市场的考验,中集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主要是天然气)装备和服务总包商、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在中国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等能源装备制造与集成业务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已经习惯于在国际商业环境下发展民族产业和培育中国优势的麦伯良,再次将眼光投向蓬勃兴起的海洋产业。

  现在,他考虑更多的是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实力的提升,当国家能源局将“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的牌匾授予中集集团时,麦伯良在自己的战略规划路径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