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群众需要实实在在改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8:19  南方日报

  乍一看,她个子不高,黝黑微胖,面目可亲,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妇女;不同的是,她朴实的外表下有着敢想敢做、为民谋利的坚强意志,7年来,在她带领下,一个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穷乡僻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4万元,比7年前翻了四番,60%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房。她,就是邓平英,连山县太保镇沙坪村的党支部书记。

  正是这位平凡的领头羊,以勤奋务实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思路,带领着原先贫困的山村大力发展小水电和种植业,走出一条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增产增收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的致富之路。

  摸索实践,创新贫困山村脱贫模式

  邓平英说,“我学历不高,看准了就要放手去做”。基于这股牛劲,她带领沙坪村党员群众,以务实的态度寻求创业致富的路子,兴小水电、种植有机稻、植树造林等具体措施为沙坪村的发展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沙坪村共拥有沙坪水电站和淘马坪水电站两个村级集体企业,在2005年以前,由于机组老化、管理不善等原因,其经济收益一直都不稳定。邓平英组织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商讨解决办法。沙坪村积极争取上级挂扶单位的大力支持,筹集到15万资金对沙坪电站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

  技改完成后,沙坪水电站年产量从最初装机容量的165千瓦提高到了50万千瓦,昔日收入不足2.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上升到8万余元。邓平英将这些收入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务开支,另一部分则以分红的方式分给村民补贴全村农户用电费用。

  也是在2005年,邓平英深刻理解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一个地道的沙坪村人,她对该村的地理环境、土壤结构进行深入考察,一条种植高经济效益的绿色产品———有机水稻的致富路在她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刚开始时,群众对有机稻认识不够,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为此,邓平英带领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挨家挨户地到群众家里做好思想工作。但是朴实的村民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对有机稻能否成活、是否增产仍持怀疑态度。眼看着播种时节将至,心急如焚的邓平英一面继续向群众大力宣讲,一面率先在自家的水田种上有机稻做出表率。

  不久,邓平英的班子迎来了有机稻在沙坪村的首个成功。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驱动及前期的大量宣传发动工作,一些村民群众对有机稻种植不像当初那样排斥,尝试性地按照村委会宣讲示范种上这种高产绿色作物。为了鼓励村民积极种植,沙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给予每亩种植相应的经济补贴。一时间,种植有机水稻成为一股席卷该村的热潮,“致富首选有机稻谷”的理念深入人心。2008年,邓平英带领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有机稻生产合作社,至今,全村已有200多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采写:胡蕾斯统筹:达海军

  几年下来,沙坪村有机稻种植面积从不到200亩发展到了今年的1000多亩。站在山头,对着满山遍野的有机稻田,邓平英感慨万分,“村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什么大道理,大理论。种植有机稻就是真正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啊!”

  常言道:“靠山吃山”,根据沙坪村集体和农户山地众多的资源优势,邓平英鼓励并带着群众开荒造林,整个沙坪村范围内现已基本消灭荒山,周围山地被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毛竹、松杉等林木覆盖。

  引水修路,改善民生办实事

  沙坪村多山,种植业常年面临“山上有水山下旱”的状况。虽然种上了高产作物,但是一旦灌溉跟不上,成百上千斤的稻子就得渴死在土地上。怎样让山下的粮食有水“喝”,成为压在邓平英心头的一块大石。山上有水,那能不能把水引下山灌溉稻田呢?小水电给了她兴建水利工程的启发,邓平英想到,要让村里的土地都能有水灌溉,就必须修建灌溉水渠。可是,修水渠的钱由谁出呢?

  群众对“灌溉难”的反映日益强烈,邓平英等不及了。她开始四处奔走,筹资兴修村里的水利和农田灌溉水圳,同时动员村民参与修建。如今的沙坪村,已修成

  9条灌溉水圳,基本保障了全村的农田灌溉。

  几年下来,随着沙坪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行路难”成为困扰沙坪村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也成了邓平英的又一块心病。摆在她面前的现实是,村委会拿不出几十万巨款,村民更不可能出得起钱。一向勤于思考的邓平英又开始“盘算”着她的“通路大计”。

  苦心人,天不负。万事开头难,在她的实际行动感召下,村民们你五十、我一百的为修路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绵力。邓平英靠着自己的积极奔走,从清远市财政局、中共市委组织部等多个上级帮扶部门处筹得

  47万元,修建了从石寨自然村到欧家自然村长达6.5公里的硬底化道路;后又筹资11万元一举完成了沙坪自然村至石寨自然村道路的扩建工程。目前,沙坪村所属4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底化已基本完成,一辆辆小车快速行驶在村里,将村民需要的物资带到村子的各个角落。

  村民的小日子渐渐红火起来,这位领头羊又想到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使居者有其屋,在她的努力下,村里

  60%农户的住房由泥砖房改建成了钢筋水泥楼房。为改变沙坪村“脏乱差”状况,村里还投入1万多元修建了垃圾池,并聘请专人定期进行清理,改善了沙坪村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观。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