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智变:一个工业重镇的转型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08:26  南方日报

  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发展城市经济,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今日奠基

智变:一个工业重镇的转型之旅
从劳动密集型向微笑曲线两端转型,广佛国际商贸城等产业发展平台将支撑大沥“一脊两翼”的城市格局。
智变:一个工业重镇的转型之旅
大沥铝型材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被企业关注。卢慧明摄

  一片1857亩的土地,分属5个村委会15个产权单位,大部分还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这里原本有600多家厂企、2000多家废旧塑料加工档口、10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上万名村民与之利益相关。

  这样的一片土地,在珠三角产业和城市双转型的背景下,该如何再开发再利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联滘村,自2007年取缔废旧塑料行业、打响南海节能减排治污的第一枪开始,就一直探寻着产业升级和融入城市的解决之道。

  历经3年,凤凰涅槃终有时。今日,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将在这片土地上奠基,构建世界级有色金属交易平台。以此为中心,大沥将打造广佛国际商贸城,承载起这个“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铝材第一镇”向产业总部转型的梦想。

  这是大沥镇和南海区的命题,也是整个珠三角的命题。当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原有“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那些以农村集体土地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将如何转型升级?

  显然,这不仅仅是提高生产力的过程,更是生产关系改善变革的过程。在城市与农村二元土地制度并存的现实中,南海开始了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农村融入城市的艰难探索。可以说,联滘村的今天就是珠三角的明天。

  从广州滘口地铁站出发,仅10分钟车程就抵达大沥镇中心。

  这片位于广佛之间的土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便是珠三角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就像许多珠三角的专业镇一样,大沥在积累越来越多财富的同时,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产业层次总体偏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今年南海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大沥被定位为“金融商贸、产业总部、都市生态、人才高地”,在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发展目标下,大沥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从城镇向城市转变的双重目标已然清晰可见。

  潜心整合三载多,今日上午,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在佛山南海大沥镇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正式奠基,一个推动大沥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世界级交易平台将在这里诞生。与此同时,引领大沥总部经济发展的6座有色金属总部大楼也同时进驻。这标志着该区域自废旧塑料整治后,已朝着集产业、环境、城市、文化“四大标杆”于一身的城市新地标迈进。

  一切从环保开始

  从桂和路上看去,广佛国际商贸城的办公室矗立在一片空地上,后面整个联滘片区显得格外平静。在联滘村村头的公园里,几名村民正躲在树荫下打牌消遣。

  3年前,在露天环境下打牌是一件“疯狂”的事情。当时的联滘村不但灰尘弥漫,气味刺鼻,河水也发黑发臭。一名联滘村村民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环境,用了“极其恶劣”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甚至呼吸都困难。

  在这块以联滘为主、牵涉5个村委会的土地上,密集分布着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废旧塑料加工档口和厂企。他们将废旧塑料重新回炉溶解成生产塑料产品的原料,收获丰厚的回报;同时,联滘村村民依靠出租厂房,一年就可获利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也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

  失去环境,联滘产业的后继乏力逐渐凸显出来。让联滘村委会主任黄树荣觉得心焦的是,周边的广州、桂城等地相继涌现出高层次的城市形态和产业形态,地价升值潜力显而易见,而联滘却仍处于“垃圾围村”的尴尬境地。

  “要让产业、城市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当务之急是要扩充环境容量。”大沥镇镇长吴绍秋表示,原先连片低矮的厂房,极大地压缩了产业和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容量;而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模式,也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大沥镇清醒地认识到,清偿环境历史欠账,扩充产业升级空间,是这个传统制造业重镇的当务之急。

  2007年1月,一场轰轰烈烈的废旧塑料回收基地清理整治行动以雷霆之势展开。南海区、大沥镇两级政府以取缔废旧塑料行业企业群为突破口,打响了行业铁腕治污的第一仗。前后出动了逾6000人次,彻底取缔了2000余家废旧塑料加工档口,腾出了1857亩土地。

  此次取缔行动仅仅是大沥镇环保之路的新起点。随后,所有产生污染的行业,都被列入整治之列。从关停镇内仅有的3间陶瓷厂,到175家小熔铸企业全面关停、555个小熔铸炉关闭,再到182家铝型材及相关企业的环保整治,一场“立体式”的环保战在大沥整个区域蔓延。

  如今,取缔废旧塑料业留下的土地,已被定位为发展“广佛国际商贸城”,承载起“大沥的生产服务中心”和“南海城市中心区的北部重要节点”的发展重任。随着包括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在内的6个项目破土动工,酒店、高级商务办公楼等都将建设成为大沥镇的形象地区和标杆地区,成为展示大沥的“窗口”。

  大沥人发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从城镇向城市转变,正是从一系列环境治理开始的。如果没有持续3年的治理风暴,何来今日再发展的土地和环境空间?环境整治既是大沥产业升级的目标,更是一种手段。

  农村土地上发展城市经济

  联滘片区整治后,把腾出来的土地打造成广佛国际商贸城,是大沥一直坚持的想法。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这1800多亩的土地选择怎样的开发模式?

  在此之前,这块土地分属5个村委会、15个土地权属单位所有,牵涉着上万名村民的利益。土地如何开发经营、收益如何分配等问题成为当地村民密切关注的大事。其背后所揭露的,正是珠三角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矛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统一规划集约经营,而农村集体土地则历来采取碎片式经营的模式。

  要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一规划、集约经营就是前提。为此,大沥镇政府最初抛出了两种模式:自负盈亏型和政府引导型。这两种模式都由土地权属单位自行成立公司,统一经营自负盈亏。这对于村民来说需要独立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村民代表大会经过多次商讨仍然难以通过。

  这时,土地长时间空置给镇政府和相关村委会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当国际金融海啸突然而至,目睹经营风险的村民骤然改变了自行组建股份公司的想法,“政府征用和租赁土地,统一规划开发”的经营模式便进入了洽谈双方的视野。

  经过长时间拉锯式谈判,大沥镇政府最终与5个村委会、15个土地权属单位达成共识,选择“政府征用和租赁土地,统一规划开发”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由政府先组建土地开发公司,与15个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把1800多亩土地全部交由政府进行统一开发经营。为了便于吸引高素质投资商,其中的200亩土地由政府征用建设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余下土地则由政府返租。

  这其实相当于政府独自承担了经营风险,村民利益则得到了充分保障。方案确定后,联滘村第一个签约。根据相关合同内容,土地租金根据各村委会此前土地租用价格而定,政府保证以不低于之前租金的价格租用土地,每3年递增10%,租期为40年。返租协议签定后,整个中心区的平均土地收益较拆迁前提高超过30%。

  政府的介入,得以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打破以村为单位的土地利用模式,为集体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发展,保证商贸城中心区的建设标准和项目水平,避免以往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低端产业出现重复建设。

  对于村民来说,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几乎在“零风险”的情况下确保了长期的收益。“很明显,现在农民不需要承担开发的风险,土地租金的收入也较之前有了大幅增长。而政府在返租土地后,也可以进行比较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表示,政府返租了土地,就承担了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等方面的风险。

  政府转型:从“无为”到“有为”

  “如果说广佛商贸城中心区建设是一场跨栏跑的话,那么商贸城中心区完成开发需要跨越‘四道栏’:第一栏是拆迁,第二栏是确定土地经营模式,第三道栏即征地和返租土地重划,第四道栏则是招商引资和持续时间长达40年的项目管理。”大沥镇委书记陈有相曾如此评价联滘片区再开发的艰难。

  在此之前,“南海模式”因“无为政府”而崛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开发模式调动了村、组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将手中的土地拿出来建厂房,推动了整个南海的工业化进程。这种模式在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工业时代可行,但在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经济时代却已不可行:不统一规划如何吸引现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不提供城市公共服务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没有政府介入仅凭村委会、村小组的能力怎么与现代大企业洽谈投资事宜?

  联滘片区的开发,正是政府职能转型的缩影。在此前3年时间里,大沥镇政府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在农村集体土地的开发上,从“无为”而治开始向规划、协调的方向转型。吴绍秋说,总结起来镇政府做了三件事情:一是与村民协商谈判,确立土地开发模式;二是统一规划,确定广佛国际商贸城的发展定位;最后则是统一招商,比如将于今日动工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和入驻的6个项目。

  从取缔废旧塑料回收行业,到广佛国际商贸城的破土动工,大沥实际上一直在环境与产业、农村与城市的辨证关系中寻求破解之道。在中国城市与农村二元土地并存的制度现实下,基层政府职能转型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破解产业升级与农村集体土地碎片式开发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村经济粗放经营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正是实现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与环境再造的前提。

  总部经济引领大沥“智造”

  广佛商贸城中心区6项目破土动工,产业转型获强大推进器

  今日,广佛商贸城中心区,包括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其中的6个项目在南海区大沥镇联滘片区正式破土动工。这标志着大沥商贸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由此落地前行。

  把一个臭名昭著的“垃圾村”打造成现代化的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大沥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全新的建筑工地上,以发展“总部经济”为契机,大沥开始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方向转变。

  内聚外引打造总部经济

  “建设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的目标,就是为了推动大沥的制造业由现在的生产向研发和下端销售转移,形成特色总部经济。这既是引导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转型的标杆。”大沥镇委书记陈有相说。

  素有“中国有色名镇”和“中国铝材第一镇”之美誉的大沥,目前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约2000家,其中铝型材加工业居“龙头”地位。尽管近两年铝型材产业调整使得部分铝企外迁,但以伟业、华昌等企业为代表的大型铝型材企业仍“坚守”大沥,引发了对企业外迁热潮的冷思考:这里的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被企业关注。

  以内聚外引的形式打造雄厚的总部经济,引领产业从“制造”走向“智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佛国际商贸城的核心战略定位。根据这一定位,大沥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土地资源,同时配以国际采购、金融保险、物流、会计法律、酒店服务等强大的商务配套,让企业将总部“大脑”迁移于此,实现决策、研发、培训、营销、财务结算等多种功能。

  大沥镇党委委员唐赛光解释说,内聚,是把以前出去的,或有具体需求的大沥企业总部聚集于商贸中心区;外引,则加强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有色金属大企业的招商力度,通过其总部力量带领金属贸易发展。

  中心区力推“一脊两翼”

  “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3年多都没有建设发展?那是因为我们不忙于上项目。大沥一直在寻求专家意见,自己也在思考:要做什么?能给产业带来什么?”唐赛光表示,现在每一栋楼的建设投资都达几亿元,但企业投资额大小并不为大沥所看重,“我们最核心的考量标准,是关注进驻企业能否积极促进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去年底,华昌铝业拍下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一地块,投资3亿元的总部大楼即将在这里拔地而起。与华昌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坚美铝业、华鸿铜管、金一百铜业、广东伟业铝厂等大型有色金属企业。

  而以广佛商贸城中心区为推进器,大沥完整的发展思路是“一脊两翼、东改西拓”。

  广佛商贸城中心区往南,与北延的千灯湖D区连成一线,一条贯通大沥、连接各大生产性单元的南海城市中轴线清晰展现,这正是“一脊”。将有色金属产业的研发、销售等环节在“一脊”聚集,形成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商贸中心。

  在邻近广州的东翼,以广佛路和广佛新干线两大东西主干道为中心,有100多家酒店旅业和50多个专业市场聚集。同时,在距离广州5分钟车程的“盐步内衣”聚集地段,大沥规划了首期为300多亩的内衣产业园区,促进“盐步内衣”加快走向精深,走向国际。

  在西翼,则保留部分高端生产环节。目前,有色金属产业园首期开发的1800多亩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引入40多家企业;广东电缆厂、伟业铝厂、华昌铝厂、占美金属等本土知名企业,由东部西迁至占地2000多亩的有色金属产业园二期,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西翼同时承担大沥新兴产业的培育。大沥镇镇长吴绍秋表示,大沥经过几年招商、筛选,最终选择和中科院合作设立中医药生物科技园,作为今后大沥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中医药生物科技园孵化器已启动,39个申请入园的项目经过项目评审会评审,有10多个项目将于近期入驻。

  ?链接

  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

  该项目占地约300亩,目前有6大项目入驻,包含了6座有色金属总部高层写字楼和一家高星级酒店,总投资约28亿元,占地139亩,建筑总面积逾40万平方米。

  不仅坚美、华昌、伟业等本土铝型材龙头企业以及南海铝型材协会在此筹备兴建有色金属行业总部高层写字楼,而且华鸿、金一百等著名铜材企业也参与到助力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交易平台的历史大潮中。

  此外,位于大沥中心城区的“三旧”改造典范———南海·新都会广场及中盈广场的缔造者广东信盈投资公司,也将在广佛商贸城中心区继续投入13个亿建设中盈国际中心,包含一家五星级洲际酒店和一家高层写字楼。而余下的100多亩土地,还将发展再生金属总部大楼、白领公寓等有色金属关联产业及配套。

  策划周满奇胡智勇统筹贾抒撰文贾抒鲁修稳梁江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