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农状告县作协主席剽窃其长篇纪实小说(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3日02:45  华龙网-重庆商报
老农状告县作协主席剽窃其长篇纪实小说(图)
昨日,石柱,汪孟祥展示自己的原始手稿与谭长军出版的《八德谣》。首席记者 黄平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 黄平)石柱县65岁的农民汪孟祥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花两年时间写成的长篇纪实小说手稿《八德谣》,竟与该县作协主席谭长军出版的《八德谣》内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汪孟祥说,他在手稿完成后曾向谭长军请教,并将手稿放在谭长军那里长达2年。汪孟祥认为谭剽窃了他的作品,于是将其告上法庭。11月15日,市四中院将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发现书名与自己作品雷同

  汪孟祥家住石柱县悦崃镇悦来村石坪组,曾当过民办教师,平时好写作。他昨天告诉记者,自己写好《八德谣》后,多年来一直未出版。今年8月的一天,一名熟知他写过《八德谣》的朋友告诉他,曾在网上发现一本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八德谣》,但署名是石柱县作协主席谭长军。“我马上到书店去买,但没买到这本书。”汪孟祥说,后来他托人到重庆主城和重庆大学出版社购买该书均未果,最终在北京一家网上书店购得该书。

  同学称内容八成相同

  汪孟祥当年的同班同学施晓钟昨天告诉记者,事发后,他拿着谭长军出版的那本书,与汪孟祥的手稿逐章逐节进行核对,结果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昨天下午4:10左右,施晓钟拿着汪孟祥的原始手稿,一边对比着谭长军出版的《八德谣》,一边告诉记者说,后者起码有八成以上的内容,与前者相同或相似。施晓钟称,两者相较而言,只是前者的次要人物名字和部分地名以及少数细节与后者不同。

  昨天下午,记者在汪孟祥出示的厚厚的一叠手稿上看到,该手稿全部是手写的,共用571页方格纸誊写而成,全文大约24万字,手稿的最后一页注明脱稿时间为2006年4月18日。从汪出示的手稿看,该文属长篇纪实小说,以1923年石柱当地爆发的一场农民起义为背景,人物和事件纵横交错,极具故事性和传播性。

  告县作协主席剽窃作品

  汪孟祥告诉记者,2004年5月,石柱县作协成立时他成为会员,后来他找到一本石柱县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上面记载着1923年冉广儒等人领导的那场农民起义的经过。“当时我就想以它作为背景,将它写成一部长篇纪实小说。”汪孟祥说,紧接着他冒着酷暑,来到离家40多公里的起义爆发地黎家乡,及其周围的另外3个乡,采访了数十名老人,同时还采访了冉的十余名后代。

  汪孟祥的妻子称,从2004年8月起,老伴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则伏案写作,于次年年底写成了12万字的小说,取名为《八德会传奇》。汪孟祥说,2006年初,他开始第二稿写作,到同年4月中旬全部写作才完成,易名为《八德谣》。汪孟祥告诉记者,作品完成后,他将手稿拿去请石柱县作协主席谭长军指正,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却被对方剽窃。

  随后,汪以谭长军剽窃其作品为由,于今年8月30日一纸诉状将谭告上市四中院,要求谭在重庆市范围内向他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停止侵权,同时赔偿各类损失共计28000元。

  作协主席回应是同题作文

  昨天下午4:38,正在重庆主城出差的石柱县作协主席谭长军在电话中向记者承认,汪孟祥的手稿确实写在前面,而他出版的《八德谣》在后。谭长军说,当年汪把手稿给他看后,他们一起至少探讨了七八次,他发现汪的这部作品在民间传说等方面写得不错,但在语言驾驭上有些欠缺。他认为汪的原稿达不到发表水平,但同时也鼓励他自己去找出版社出版。谭长军称,他对汪孟祥写作的这个题材已有十多年的研究,只是一直没有写罢了。谭长军称,当时他们对这个题材有分工,由汪来写戏剧,他来写小说。“自2007年起,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写成了22万余字的这部《八德谣》。”谭长军说。

  那两人作品的内容为何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呢?谭长军介绍,汪的手稿放在他处直到2008年秋才退回,确实有两年多时间。“这是同题作文,肯定有相同的内容,但两者的时空和有些细节不一样。”

  谭长军告诉记者,《八德谣》这本书于2009年9月出版,当时出版社共送了500本样书给他,但没有稿费,也不知道究竟印刷了多少本。

  针对11月15日的开庭,谭长军表示,他因为比较忙,届时将由律师代为出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剽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