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商贩承受物价上涨双重重压 为省钱菜场卖毛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12:49  新闻晚报
物价上涨使小商贩不得不精打细算 晚报记者 任国强 现场图片 物价上涨使小商贩不得不精打细算 晚报记者 任国强 现场图片

  □见习记者 俞佳 曾索狄晚报 滕芙勤 报道

  “劲酒一箱涨30块,燃气一瓶涨9块,鸡蛋一斤涨1块多……”有一部分人比普通消费者更清楚各种物品的涨价情况,他们就是从全国各地来沪“淘金”的外来小摊贩和小店主。一边是原料一涨再涨,一边是担忧失去客人而不敢涨价;一边是经营成本一再增加,一边是生活开支已经省无可省……在物价飞涨的当下,他们感受着经营和生活的双重重压,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个另类摊位

  菜场摆摊卖羊毛衫

  刚走到铜仁路菜市场门口,就看到一块“售卖羊毛衫”的简陋牌子,走进去一看,在蔬菜、肉类菜摊边上,有一个小摊位却挂起了秋冬穿的羊毛衫。摊主老江是安徽人,搬来菜场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周围的小摊贩中却挺有“知名度”。小贩们一听说记者要采访这个在菜市场里卖羊毛衫的安徽人,几乎全都在为老江拉广告:“你多帮他说说好话啊。 ”“他也挺不容易的! ”

  把羊毛衫摆进菜市场卖,是老江的无奈之举。街上店面租金动则上万,小菜场却只要不到两千块钱一个月,租金成本能省下不少。几个月前,老江开始寻觅合适的菜市场,“后来觉得这里挺干净,就搬来了。 ”但菜市场里的羊毛衫摊能引起的关注实在太少,“年纪大的人觉得,进菜场还卖这么贵,不买;小年青又觉得菜场里卖的没好东西,不买。 ”

  老江说,物价上涨后,羊毛衫的进价也提高了,他不敢多进货,但手头上还是囤积了三四百件。最近,就算他在摊位呆上整整一天,也没什么生意,他非常着急。不仅如此,平时的餐饮伙食费也涨得厉害,中午一般到菜场楼上的快餐店吃饭,那里的包子涨到一块多一个,五块钱一碗的面条里不见荤菜,连面条也只有一小团。

  不过,老江还算比较乐观,他说,最近物价涨了,大家的状况都不好,相信等天气再冷一些,总会有人来关注他的摊位的。 “我之前经济条件还可以,还能熬一熬,等到实在没办法了,就打折大甩卖,想办法把货清出去再回家过年。 ”

  一份额外副业

  老板被迫卖烤羊肉串

  从青海来上海已经十年的老穆,如今在杨浦区经营着一家兰州拉面店。最近过了晚上六点,老穆就会和妻子在店外的马路边竖起一个简陋的小烤肉架,和其他路边小摊贩们一样,等候下课时经过的学生光顾。

  最近,油、面和羊肉等餐馆消耗量极大的原料全在涨价,老穆叫苦不迭。 “连我们用的那种燃气桶,三四天时间,价格又涨了八九块钱。 ”老穆无奈地说,因为通胀关系,他最近心情一直很复杂:不涨价吧,生意难做;涨价吧,店里的熟客那些大学里的学生们能吃得消吗? “说到底,我们是想涨也不敢涨啊,店里主要都是学生,有吃得起的学生,也有困难的学生啊。 ”

  既然不敢涨,只能从自己身上“开刀”。老穆说,他租的是一间不过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除了他和妻子,店里还雇了两三个包吃包住的勤杂工,“现在我们自己吃的东西都省了,少一些肉。 ”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我们现在只能拖时间,如果最后大家都涨了,我们还是得涨。我还怕工人要涨工资,现在每人每月都是1200元,还要吃、住、用,成本比十年前涨了好多倍。 ”

  能省的菜钱毕竟是有限的,晚上客人本来就不多,老穆和妻子便想出这个卖羊肉串开源的办法。在老穆挂出的价码牌上,这个临时搭起的小摊子只卖羊肉串等三种产品,其中普通的一串羊肉串要2元钱。

  或许因为种类不多,也或许是因为周围已经有太多类似的烤肉小摊,老穆摊子摆出去好半天,却只等来了两三个学生,生意比较冷清。为什么不把价格调低一点呢?“实在是没法再调了,现在羊肉外面的价格要三十几块一斤,我们是批发进的,价格也和这个差不多了,我们的肉放得不少。 ”老穆解释说,因为是临时想出的点子,并没有另外准备其他种类的烤肉,“这些羊肉都是直接从青海运来的,和我们店里用的一样,比一般街上卖的要好。 ”

  谈到是否会考虑回家务农的问题,老穆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说,他的家乡实行退耕还林,就算现在带着家人离开上海,回去也无地可种。 “如果真的要回去,也不知道到底能做什么,我们来上海这么多年了,都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

  一本生活经

  鸡蛋大姐吃力养老小

  “我真是觉得挺委屈,卖得不比别人贵,可是这价格一涨,人家都不敢来买了。 ”来自云南的邓大姐来上海已经有11年了。最近,邓大姐受了不少“冤枉罪”:原来,许多来买菜的顾客都会将物价上涨“怪罪”到她头上。有时,遇上一些说话不太客气的顾客,她更是只能有苦往肚子里咽:“现在鸡蛋卖4块8一斤,其实进价已经4块5毛多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有时候听着心里着急,连脾气都变得不好了。 ”

  不只是顾客的抱怨,相比前些年的几次物价上涨,这一次通胀给邓大姐带来的压力尤其大,“感觉今年特别难过,以前虽然也涨价,但房租便宜,三四百元钱就能过;现在一个月一家三口的房租就得八九百元,小孩上普通的幼儿园也要四百多元,还要吃喝穿用。 ”不仅如此,邓大姐在云南老家还有六七十岁的父母要供养,“老人年纪都大了,也不能放着不管。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真的是难,上有老下有小,身上负担太重了。 ”

  邓大姐说,虽然现在她的日子过得更精打细算了,但实际上还是省不下多少。单从伙食上说,就算她和丈夫两人能少吃一些省点菜钱,但孩子的营养得保障啊,更糟糕的是,孩子偶尔得个伤风感冒,上趟医院就要好几百元钱,花销一下子就上去了,“你说哪个孩子愿意生病呢?我们又没有医保,进一次医院就得几百元钱,生不起病啊。 ”

  谈到是否会考虑再找其他兼职增加收入时,邓大姐显得很无奈。她说,她不是没有这个想法,想利用空余时间再去打打工,但她和丈夫一个负责送货,一个负责看铺,从早上五六点钟一直要忙到晚上六七点钟,一天下来已经晕头转向。如果晚上再出去打工,五岁多的孩子谁来照顾?现在有多少老板愿意雇拖着个孩子的临时女工呢?

  一张进货单

  杂货店每月力争不赔钱

  山东中路上的申强杂货店并不大,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内摆放着饮料、烟酒等杂货,七八年前,老板邬铭东和妻子从浙江台州来到上海,开起这家小店,生意一直都不错。每天七点开门迎客,晚上十点半结束营业。“其实我们外地来上海做生意的,辛苦一点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最近进货成本在涨,开销也越来越大,实在有些吃不消。 ”

  邬铭东说,最近黄酒、饮料的进货价都在涨,有些跟随进货价做了价格调整,而有些则维持原价。 “小劲酒的进货价从去年的150块钱一箱,涨到172块钱,大劲酒的进货价也从一箱180元涨到210元。 ”而体现到零售价上,125ml小劲酒的市场零售价每瓶上涨了1元至9.5元,258ml大劲酒则每瓶上涨了2元至20元。

  不过,更多进货成本的增加还是由杂货店自行消化了。6瓶装的480ml泸州老窖的进货价从270块钱涨到280块,但零售价还是52元,未调整。12瓶装的500ml和酒的进货价从68元涨到70元,零售价还是7元,未变动。 “很多饮料,像可乐、绿茶、红茶等瓶装饮料的进货价基本上都上涨了1块钱,这些还算涨得少的,我们也就基本不调整零售价了。 ”邬铭东坦言。

  对于杂货店来说,本来秋冬两季由于饮料市场的销量下跌而进入销售淡季,现在还要加上进货成本增加的压力。邬铭东说,现在一个月要比天热的时候少赚好几百元钱,“基本上只能维持基本开销,不倒贴已经很好了。 ”

  为了应对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夹缝”生活,邬铭东的妻子也变着法儿节省开支。虽然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他们已经打定主意不回家,留守上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物价上涨 商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