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女子照顾瘫痪公公16年 每日为其翻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06:12  东方今报

  ▲▲婆婆说:“一看到儿媳妇崴了脚,我觉得天塌了。”

  ▲▲丈夫说:“没有她,真不敢想我们的日子怎么过。”

  ▲▲公公“说”:她能读懂我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声音。

  ▲▲她说:“不立大志,立小志,至少要给子女做好榜样。”

  □见习记者 章杰 实习生 程国昌 通讯员 赵丽/文图

  在洛阳市老城区大众前街,有这样一个叫耿晓兰的媳妇儿,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瘫痪16年的公公翻身,从未间断。

  大家说:“这样的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耿晓兰却说:“其实没啥,谁摊上了都会这么做。我们和公公婆婆,谁都离不开谁。”

  今年,耿晓兰一家又获得“洛阳市五好文明家庭”称号。此前,他们家已经连续8次获得区级以上“五好家庭”的称号了。

  ●她是婆婆的主心骨

  17日,记者来到耿晓兰的家中。在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中,耿晓兰的爱人老张说,父亲自1990年得了脑梗后就卧床不起,耿晓兰1994年与他结婚后一直对父亲尽心尽力照顾。

  每天早上5点,耿晓兰起床先给公公翻个身,再把婆婆叫醒,把家里打扫好,再出去上班。16年没变过。

  耿晓兰的婆婆则夸耿晓兰干起活儿来从没怨言。不管多忙,天晴时她都会把老两口儿带出去晒太阳。

  2007年,耿晓兰崴过一次脚,婆婆说:“我家住三楼,只要见天气好,儿媳妇就跑上跑下地忙着把被褥抱出去晾晒。”耿晓兰常把三床被子一起抱上楼,那次没留神踩住一个耷拉下来的被角,结果从七八层高的台阶上摔了下去。“当时一看到儿媳妇崴了脚,我觉得天塌了。”

  说到这儿,老张笑着解释:“因为我妈对她很依赖,要是她不在家,我妈就跟没了主心骨似的。”

  ●饭菜切成米粒大喂老人

  老张说起妻子耿晓兰又自豪又感激。老张看妻子太辛苦,要求一起照顾老人,耿晓兰却说:“你更忙,能闲下来就多休息一会儿。”

  老张说,最初老父亲嘴都张不开,耿晓兰就一点一点往里塞。经常是刚塞进去,老父亲又吐出来,还得重新再来。时间久了,老父亲也养成习惯,一吃饭就张开嘴。“为了让父亲吃得好,晓兰变着花样给父亲补充营养。老父亲八十多岁了,没有牙。我们得把食物切成米粒大小再喂他。”

  照顾老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情况。2008年,耿晓兰买了菜馍带回家,切块稍微大了些。没想到老父亲吃下去噎得脸都成了紫色。“她没怎么哭过,那次哭得特别厉害。那之后,凡事她都仔细检查好。没有她,真不敢想我们的日子怎么过。”

  ●16年 夫妻俩没同时出过门

  嫁到洛阳的16年,耿晓兰一共回了三次新疆老家。第一次是新婚后回门,算上在火车上的时间,一共是10天。第二次2003年,带着孩子回老家待了19天。第三次是今年9月,在新疆的第三天就接到丈夫的电话:“咱妈高血压犯了,夜里一直喊你。”

  在耿晓兰的印象里,他和丈夫从没同时陪孩子上街吃过饭,因为俩人不能同时离开家。

  耿晓兰说:“这些年来,要说不烦那是瞎话。去年,我发高烧,躺在床上实在动不了,当时真想多睡一会儿,可到了给公公翻身的时间就又起来了,不然良心上过不去。”

  正在采访时,耿晓兰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然后歉意地对记者笑笑,回头提醒:“妈,该吃药了。”

  她说:“我妈每天都得吃药,她总忘,我得按时提醒她。”

  ●我们要给子女做好榜样

  耿晓兰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普通人,没什么伟大的志向。我们不立大志,立小志,至少要给子女做好榜样。”

  采访快结束时,屋里传出老人的呻吟声,耿晓兰立即说:“我马上过去。”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耿晓兰解释:“我爸想吃东西了。”然后她剥开一根香蕉递给老人。老人的指关节已经僵硬,死死地攥住香蕉,有时指甲把自己的手都抓破了,细心的耿晓兰就在老人手中垫上卫生纸或手绢。

  耿晓兰笑笑说:“我们说的话他都能听见。老人和孩子一样怕寂寞,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耿晓兰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她说:“虽然丈夫不够浪漫,但她下班晚了丈夫会去接她。能遇到这么一家人心里很知足。”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照顾 瘫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