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特“利时模式”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6日13:58  中国宁波网

  文∕李华年

  利时的17年,是中国民企崛起的17年。目前,利时集团与华大影院签约战略合作关系,该次签约也标志着双方就商业地产与电影院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前不久,利时集团还分别增资4000万元、5000万与宁波威瑞泰默塞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参股权。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表示,将充分发挥独特“利时模式”形成合力,不断谋求合作和参股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他还告诉记者说,利时集团17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归结到一点就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抓住了国家的重大战略机遇,善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起步阶段,抓住了国家发展民营个私经济的机遇,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发展阶段,抓住了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通过国际市场赢得巨大发展空间。

  转型阶段,抓住了国家扩大内需转变发展的机遇,实施“优二进三”战略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独特“利时模式”说明,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关键是能不能审时度势,敏锐看到国家政策取向,由此确定身自的发展战略,提前准备、提前行动,赢得发展先机。“利时模式”适应了中国国情,从而使利时集团在浙江商贸流通业中独立潮头。

   “利时模式”从“制造”走向“智造”

  17年前利时集团从原来单纯从事外贸加工,到形成家用品制造、商业零售、投资的稳健业务组合;企业规模发生了变化,年销售额达到72亿。李立新告诉记者说,17年来,“利时模式”是产品领先,从“制造”走向“智造”助企业做大帮强。

  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企业纷纷收缩战线、自保“过冬”,甚至裁员、倒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大声疾呼:不抛弃、不放弃,承担责任,逆势突围。利时身体力行,屡有惊人的加法之举:逆势投入了300万元,全面导入了文化型CI品牌工程,更加强调“责任”理念;公开招聘1500多名员工,积极储备人才;频频出手买地建商场、投资扩张。

  近年来,利时减法之招是把生产这块留下核心的工厂以外其他都外包,保留了一线核心员工。这样一减,把低端制造业都往外包,企业可持续发展了,获利能力不断稳固提高,员工的工资增长机制也形成了,留下来都是从原来低端的装配工人经过培训跟公司同步发展。

  此前,利时还通过几次加法资本运作,利时集团不断做大帮强。2006年,利时集团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通达工业”后,产能达到亚洲第一,产品出口到欧美、澳洲、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一年,利时集团以90%股份控股了新江厦股份和新江厦连锁超市,成功进入商业连锁版块。目前,集团旗下已拥有大型百货、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三大零售业态,如今在建和投入营业的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近50家。今年前11个月,零售业务在集团销售额中的比重已达到60%。

  据了解,利时集团家用品制造方面,现已形成宁波、深圳两大生产基地。目前,利时领先全球市场的产品,包括储藏系列、厨房及餐具系列、节日系列等三大类2500种家庭用品,在欧美、澳洲、中东、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生活中得到大量应用,成为Wal-Mart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并已于美国、香港、南非、迪拜和德国等地设立了营销分公司。

  “我们的塑胶产品从2006年起开始走高档路线。”金亚雪告诉记者,利时淘汰了大批档次低、获利差的产品,最高单件销售价格从原来的2美元提高到16美元。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使销售渠道从原来大超市连锁逐步进入美国高档百货公司。

  据介绍,以往利时集团一年的研发经费大约在2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利时集团的年度研发投入增加到4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时,他们还利用与高等院校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企业内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开发出大批高附加值产品。

  去年,塑胶公司新开发了一组储物盒系列产品。它采用仿玻璃的PS新材料,透明度和光泽度大为提升;在功能设计上也有创新,一个大盒内排列6只小盒,分装不同食品,适合用作学生保鲜午餐盒。虽然这款产品的报价是传统产品的一倍,但还是受到了客商的欢迎,订单纷至沓来。

  截止今年12月份,塑胶公司订单已经排到明年7月份。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去年,宁波全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1万件大关,达到15830件,同比增长60.2%,是副省级城市中继深圳、成都之后第三个超万件的城市。其中鄞州、慈溪、余姚、北仑和宁海五个县(市)区年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鄞州、慈溪、北仑三个区(市)发明专利突破百件。

  “当前,中国企业还普遍处在制造业的低端,中国制造虽然遍布世界,但是在利润分配上却又处于绝对的劣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提交提案,建议全国各地借鉴宁波经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逐步从“制造”走向“智造”。

  “利时模式”优二进三,转型升级

  尽管民企体制灵活方便转换,但很多调查依然显示,在诸多风险中,转型依然排在第一位。有太多的民企在宏观调控中败亡,头号死因恰恰就是转型。无论主动也好,被机制逼着转型也好,如果抓不住祸福转换的钥匙,其最终的结果,将不是利时所说的“祸兮福所倚”,而是“祸不单行”。

  很多人曾经担心利时的多元化,提醒李立新要注意别让这把双刃剑刺到自己。“转型就意味着多元,因为要创新,在产业或管理上去尝试新的做法,或者新旧融合,或者让新的壮大,转型和多元,并不是立即180度转身,那样容易摔倒。我也不赞同多元化,多元化需要试推。”李立新是这样理解转型的,他在转向第三产业后,并不放弃第二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并重是他的目标。

  在传统产业上利时进行了一系列的销售创新后还不满足,他们联合清华大学等机构,在香港、美国聘请研发团队,成功打造出“微笑曲线”。“这些工作和体制都在几年前完成了,我们现在打造的是品牌。”李立新说,“研究怎么比别人早走半步,这个是转型成功的钥匙。”

  随即,利时集团收购新江厦百货46.6%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6年11月,全资控股新江厦股份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全面进军商贸流通领域。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流通企业占领优势的中国商业市场,利时如何才能避开正面的竞争,站稳脚根呢?他们的策略是:依托商业连锁,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进军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市场。

  鄞州利时百货开业、桐庐利时百货奠基、海盐利时百货动工、新江厦购物中心开业、衢州利时百货签约……利时以不可思意的速度扩张。目前,利时已拥有百货商场10家,连锁超市40家,覆盖宁波及浙江省内,而商业连锁的发展也为集团带来的丰富的现金流量。

  李立新说:“在农村市场开商场、办超市,既响应国家号召,增加了就业岗位,又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2005年5月,利时集团收购宁波大型百货公司――新江厦百货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全面进军商贸流通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经营,利时百货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发展势头迅猛,年销售额已经占到集团总额的一半左右,并且大有超过之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是正确的,与国家的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不谋而合。试想,如果不是及早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农村市场的话,恐怕也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中陷入困境。”李立新说:“在农村市场开商场、办超市,既响应国家号召,增加了就业岗位,又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2009年,利时集团的总营业收入72亿元,而商贸流通业收入就占了6成。如今,随着新江厦百货集士港店和利时百货的相继开业,是利时百货的开业是利时集团发展商贸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商业老字号新江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据了解,未来3年,利时集团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基础上,将重点发展连锁百货和连锁超市,集团还专门成立了连锁百货事业部,高薪聘用了一批高级人才,经营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建设、自主经营,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连锁店达到15家,利时新江厦连锁超市达到100家,企业规模将扩大1倍以上,将为社会直接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届时,“亚洲塑料大王”将成为“浙江商业大鳄”。

  “利时模式” 打造“技术、品牌”真英雄

  2007年之前,认识李立新这位“亚洲塑料大王”的很少,正是那一年两会期间他叫卖“宁波孵化模式”走入了大多数人的视野,迄今为止,他已经在两会上连续三年叫卖“宁波模式”。

  “宁波模式”,是浙江宁波市2007年11月开始推行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套餐”政策:农民工不用交一分钱,企业一次性缴纳178.35元,农民工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保险;其中工伤保险、大病医保、生育险与现行政策规定一致,养老保险与现行低标准保险待遇一致,失业险按照标准的50%享受一次性生活补贴。

  “员工心安则身安,这次珠三角的涨薪潮是被逼出来的,长三角地区那一天也不远了。如果员工连基本保障都没有,也不可能有心思干活。利时现在走的是‘农村路线’,政府的内需拉动政策虽然还在持续,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动力。企业需要付出努力,这不仅仅是设计农村所需产品,更是由‘消费型拉动’转向‘增收行拉动’。农民工赚钱不易,以青春换钱不可再生,要他们单纯消费无疑是要他们的命,如果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提供更多的就地工作机会,农民增收后,消费实力自然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与社会环境是共生关系。美国一位家族企业的大家长曾说过:“你的企业不是孤立生存的,只有与其他人为善,与社区友好相处,企业才能生存长久,如果你破坏了这种生态体系,你的企业也将会失去立足之地。”

  自多产业转移、多元化发展以来,利时集团的规模更是扩大了近一倍,员工增加到5000余名,年度销售额翻了近一翻,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752376万元,上缴各类税收17608万元,分别是2005年前的5倍和8倍,从2005年开始涉足商贸流通领域,至今虽然还不到4年时间,但利时的商业连锁规模迅速扩大,新江厦连锁超市发展到30余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

  “当别人还在做外贸代理的时候,利时已经去广交会设立摊位,直接面对客户了;当别人去广交会设立摊位的时候,利时已经在美国开设了分公司,当别人考虑转型的时候,利时已经进军现代服务业……”从订单式加工到自主技术、品牌、从传统制造业到商贸流通领域,利时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可以说是创新的结果,用集团董事长李立新的话说就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总比别人先走一小步!

  早在03年的时候,集团领导层已经充分地感受到这种传统的外向型经济会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发展瓶颈。通过国内外的市场考察调研,立足利时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两条路:一是传统加工行业要增加附加值,走品牌发展之路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另外一条路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军第三产业。事实证明,这两条创新之路是完全正确的,不仅经受住了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挑战,而且与国家宏观的产业结构调整不谋而合,表现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调整,各级政府相续出台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号召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去年国务院又审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放在了首要位置。可以预见,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及为抗御金融危机国家实施的4万亿扩大内需举措等等,都为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利时的连锁百货和连锁超市定位于大众消费和农村市场,因而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实现了“现金流”的通畅,从而能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中安然无恙。

  分析利时的发展战略,不难看出:中国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立足国情、掌握国家政策、把握行业发展潮流,只有在有利的大环境下有目的地投资才能减少风险、赢得市场。在李立新的构想中,商业连锁+家用品制造+资本投资,将构成利时稳健的业务组合,“我们已经冲破了传统出口加工型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率先迈出一大步。”这也让公众惊讶的发现,原本单纯从事外贸加工的利时集团,已经形成家用品制造、商业零售、资本投资的稳健发展组合。识大局者,目光置于长远之地,方能得天下。李立新如今正在倾力打造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李华年军事记者出身,实力派营销新锐,长期从事营销策划、品牌传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相关工作,擅长通过低成本的事件营销塑造品牌、打开市场,策划组织10余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曾担任海军报驻宁波站记者,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转业后,从事政府部门宣传工作。目前为中国民企500强、中国制造500强品牌传播负责人,兼任国内多家财经类媒体及专业网站的特约撰稿人及专栏作家,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全球品牌网、销售与市场等报刊、网站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图片等及营销文章作品1000余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