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母子两人遭丈夫好友杀害 家属跪求记者帮讨公道

跪在被害母子的坟前,丁母悲痛得不能说话 跪在被害母子的坟前,丁母悲痛得不能说话

  电话接通时,传来的是一股浓浓的肥东口音:“我是丁善明。我昨晚一夜都没睡着,丁丁(儿子)两周岁的生日到了,爸爸当然要陪陪他……”

  12月8日凌晨1点,40岁的丁善明蜷缩在朋友家的单人床上。他的身边,没有蜡烛和蛋糕,只有被泪水浸湿的衣角。这是儿子的第二个生日……一切都源于11月11日,合肥市铜陵新村小区的那起血案。当天,同村“发小”孔德明,亲手杀死丁善明在家中的妻儿。

  近日,警方公布的在逃嫌犯孔德明在南京市下关区的行踪,再次牵动了孔丁两家人的神经。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了死者丈夫丁善明,再次来到肥东,探访这两个家庭。

  ■连线丁善明

  他称很懊恼

  “认识他是我一辈子的错”

  “如果我见了孔德明,我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杀我妻子,甚至连不会说话的儿子也不放过?”在跟丁善明的对话中,这样的话,他一连说了几次。

  丁善明说,两人是从小在泥巴地里一起玩起来的“发小”,他跟妻子的姻缘还是孔德明牵的“红线”。两人可以说关系很“铁”,“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好吃懒做、嫉妒心强。”

  “整个10月,他先后3次来到我家,跟我媳妇借钱。”丁善明说,妻子杜某是个有理有节的人,可在孔德明三番五次的“骚扰”下,实在难以忍受。“我出差回来时,她总是和我说,孔德明又来家里借钱了。让我不要跟他再来往了。”

  他说,孔德明知道他常在外务工,人很勤快,挣了些钱。“这引起了他的妒忌,我在知道妻儿遇害后,坐在返家的汽车上,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人就是孔德明。认识他是我一辈子的错。”

  他说很着急

  在南京蹲守了三天三夜

  “从监控录像里,我看他走路的姿势和腿形,一眼就认出了他。”丁善明说,11月16日和17日,南京鼓楼区和下关区的监控录像里出现了孔德明身影。当日,他配合合肥警方,乘车去了南京。

  “我在南京待了三天三夜,知道妻儿要处理后事了,才赶回合肥。”丁善明说,孔德明的行踪已经被发现了,相信他也躲不了几天了。“我现在就希望尽快破案,我要当面质问他,为什么这么狠心?”

  他还介绍,12月8日这天,他再次去瑶海刑侦大队接受调查。“警方询问了我一些详细情况。因为我的家现在仍有警方留守,我只能在朋友家里睡几天。”

  绝望的孔母

  昔日:11岁的儿子很精神,很正气

  这样的场景如油画一般,一直贮存在孔母李应芳的记忆里。当年的孔德明只有11岁,家里购置了第一个木质挂钟。

  25年过去了,挂在墙壁上的钟已表现得龙钟老态,但仍分秒不落地走着。

  “我以为他已死在路上了。”8日上午10:30,在肥东县撮镇仙临村的一户农家,李应芳准备出门打菜子油时,听到儿子的行踪有了下落,她驻足在了门口。

  “出事这些天,他没跟家里打过一次电话。他放弃自首,走上绝路,也让我跟他爸彻底死心了。”对现在的孔德明,李应芳张口闭口只称“他”,不提“儿子”。

  “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李应芳说,当时儿子话很少,但是很乖。家里的农活,他也常帮着家里干。在他11岁那年的一个午后,家里购置了一个挂钟。“想挂在高处,可我和他爸个子矮,挂不上。”她回忆,当时儿子正准备去上学,见到后,就垫了只板凳,将时钟挂在了墙壁上。“挂上后,他回头望着我跟他爸,开心地笑着。阳光正好打在儿子的脸上,笑容好甜……”

  李应芳坦言,那时儿子笑得自然,人长得也精神,一派正气。

  如今:儿子自首,我跟老伴才去看他

  “他还记得我们老两口模样么?”李应芳说,从孔德明16岁那年,“乖乖儿”的模样开始褪色。

  “叛逆、撒野、不知天高地厚。”李应芳一边哭一边抹泪,那年初夏,她正在田间劳作,儿子两手空空地跑到她面前,“妈,我不想读书了……”

  父母百般苦劝,儿子一意孤行。李应芳介绍,儿子后来去了广东打工,无师自通学会了瓦匠活。“可打给家里的电话却越来越少了,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她说,记得有一次,儿子染了黄头发回家,被她一顿怒斥,赶出了家门。

  两次失败的婚姻,让李应芳不想再管儿子的任何事。“今年过年,他在家中还没待上三天就走了。”孔父说,儿子脸上有肉了,胖了不少,肚子也挺起来了……

  令老两口没想到的是,再一次见到儿子的模样,是前段时间警方悬赏的通缉照片。

  “身材中等,头发自然卷,肚子稍挺……”李应芳流着泪默念着通报上的文字,“求你了儿子,你犯了错背了人命,就应当尽快回来自首。到时,我跟你爸会再看你一眼……”

  悲痛的丁母

  昔日:板凳上,儿媳摇着宝宝入睡很幸福

  在同村的丁家,85岁的张家祥跪倒在两座相连着的大小坟头前,泣不成声。那是小儿媳和孙儿的墓地。

  就在中秋节,她还跟两人一起吃了个团圆饭。未想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斯人已逝,空留余悲。

  在家门口,丁善明的大嫂王秀林指着地上的一个蓝色塑料凳。“小杜每次回来只要一有空,就会坐在上面,带着丁丁玩。”王秀林说,儿媳人长得漂亮,又生了个可爱的儿子,只要一见到他们,婆婆张家祥总会喜上眉梢。王秀林记得,今年中秋节那天,儿媳坐在板凳上,摇着儿子入睡。“婆婆从小杜手中接过孩子,抱了抱一岁多的孙儿,看着可爱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婆婆最爱小孙子。”她还介绍,婆婆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小儿子在合肥的家雇了保姆。“出事后,家人不敢跟她讲,当自家门口建了坟头时,实在瞒不住了。”

  如今:坟头前,老人跪求记者讨回公道

  两处坟头是11月25日建好的。小儿媳和孙子的骨灰下葬那天,张家祥因悲伤过度,瘫倒在坟前。

  正午12时,张老带着记者,再次来到坟前。一见到坟头,老人“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大声哭喊着孙子和儿媳的名字,记者将老人扶起。“求求你们了,给我们家做主,尽快把那个杀人恶魔给逮到……”

  王秀林说,出事后,婆婆一直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快一个月了,她睡眠和吃饭一直不好,儿子小丁一回家,还没开口,她眼泪就哗哗地流。”

  她还介绍,小杜刚入家门时,婆婆对她印象也一般,“但小杜这孩子长得讨喜,又懂事,常给婆婆买这买那的,“直到这两年,小杜和丁丁只要有个三五天不来,老人家就拿着相册里娘俩的照片念叨。”

  直到记者离开时,张老仍跪在坟头前不愿离开。“婆婆有一肚子的话要跟他们娘俩说,这不,又快到冬至了……”一阵风扫起了枯黄的树叶,落在老人的满头银发上,王秀林眼含热泪,轻轻拨掉它们。 

  本报记者 吴洋/文 庄道龙/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杀害 好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