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2月5日电(记者 詹婷婷 王健)今年春节,芜湖市民张鹏开车载着母亲、妻子和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儿子,一家四口来到了张鹏的老家——芜湖市繁昌县农村过年。“除了看望老家亲戚,更重要的是想让妻子孩子感受老家浓浓的年味。”张鹏说。
张鹏和妻子今年都是28岁,是标准的“80后”。“前两年,我和妻子工作都很忙,连年货都没怎么准备,年夜饭也是在饭店吃的,觉着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张鹏感叹道。
说起小时候自己在老家农村过年的场景,张鹏滔滔不绝起来。“我老家每年的春节都有舞板凳龙的习俗。村里大伙儿舞起板凳龙,穿村过户,鞭炮鼓乐齐鸣,别提多热闹了。这次回家过年,就让在城市出生长大的妻子和儿子见识见识。”他说。
春节是中国人全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对过年的民俗不再热衷,“宅”在家里、“K歌”、“出国旅游”等活动受到不少年轻人的热捧,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似乎渐行渐远。
然而,不少像张鹏这样的中国“80后”、“90后”年轻一代选择重拾春节传统年俗,努力营造感受过年的氛围,让春节过得有滋有味。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朱丽,过年不但给自己买了一身大红的“行头”,而且购买了不少色调喜庆的床上用品,红色床单、红色被套、红色靠枕、红色地毯……“以前肯定觉得土气。”朱丽笑着说,但是现在觉得大过年的,红色显得喜庆,家里看起来也更热闹一些!
春节期间,在芜湖市鸠兹广场春节文化活动表演现场,民族服饰特色鲜明、道具碧丽耀眼流光溢彩;“二龙戏珠”队伍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大头娃娃”更是兴高采烈地带领游客欢腾起舞。
表演的演员和在场观众中有不少年轻人。“这样的气氛才叫过年啊!真希望以后能多参与些民俗活动。”在南京大学就读的芜湖女孩吴燕告诉记者,“记得小时候市里面年味特别浓,现在住在高楼大厦里,对门的邻居都很少串门拜年了。”
吴燕告诉记者,为了找回丢失的年味,她让父母别再买印刷好的对联,学过书法的她今年写了不少副,自己家和许多亲戚家门上贴得都是自己的“墨宝”。
“今年春节我还做了家里的春卷、蛋饺,之前有时候连父母都想不到做这些,有几年都没吃上。”吴燕说,“不过,我认为过年最重要的是给长辈们拜年,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最浓的年味还是在与和家人的团圆中。”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表示,社会上有“年味淡了”的说法,说明老百姓还是有对中国传统年俗的精神需求和盼望。中国年轻一代重拾各种春节传统年俗,让年味代代延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