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价:可能觉得在树上更安全,也说明它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我保护能力
昨日上午10点过,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基地诞生的半岁大熊猫宝宝被正式命名为“淘淘”。
从海拔1800米的小型野化培训圈搬到2100米的中型野化培训圈,重约12公斤的“淘淘”被装进背篼,由身穿特制熊猫服装的饲养员背上山,而重达120公斤的“草草”则被装进80公斤重的大铁笼,由卧龙当地的11位村民抬进新家。
母子俩的搬家共耗时近1个半小时,虽然山路仍有冰雪覆盖,崎岖难走,但整个过程却相当顺利。
准备
大猫用笼子宝宝用背篼
早上9点,卧龙耿达乡村民万功军和其他10个村民,就守在了小型野化培训圈不远处。在他们身边,早已准备了一个大铁笼。
“一会儿我们十几个人抬母猫上山。”万功军说,早在安装培训圈围墙时,他们就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走过好多趟,即使冰雪没有完全融化,抬400多斤“问题也不大”。
自从学会爬树后,“淘淘”经常在20多米高的树上待着,深夜才会下树和妈妈玩耍。为了避免它一直待在树上无法搬家,基地工作人员早在前日晚间,就做了相应准备。
上午9点半左右,基地副总工程师黄炎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就搬家一事做出部署安排。
“到时候先装大猫(‘草草’),一个人先穿熊猫服把仔仔抱走,隔离起来。再把大猫装笼先上山,过一会仔仔再跟上。一定要把仔仔的背篼遮好,不能让它见到人。”
装笼
大猫很听话宝宝叫不停
上午10点20分左右,身穿熊猫服装的饲养员牟世杰将“淘淘”和妈妈分开。随后,装母猫的工作立即展开。在食物的引诱下,“草草”乖乖进了铁笼。锁好笼子,11个村民立即拿出铁丝、钳子,将自制扁担牢牢捆绑在铁笼上。
此时,面对周围的陌生人,戴着GPS颈圈的“草草”东看看西瞧瞧。10多分钟后,“草草”的铁笼安装完成,在村民的“雄起”声中抬着往山上走去。
母猫上山20多分钟后,两名身穿熊猫服装的饲养员开始把“淘淘”往背篼里装。
从来没有这种经历的“淘淘”一进背篼,就开始“汪汪”的大声吼叫。洪亮的声音,响彻基地。
用铁丝绑好盖子,饲养员又在背篼上蒙了一层布。整个过程,小家伙在背篼里不时发出“抗议”声,野性不小。
上山
一路上小家伙又叫又抓
要把“草草”抬到海拔2100多米的新家,一路并不轻松。11名村民扛着铁笼,一起喊着号子往上攀登。1个半小时后,“草草”终于到达目的地。
而此时,背着“淘淘”的一行人也来到监控室外。“仔仔在背篼里面一点都不安分,先是吼叫,后来就用爪子刨。”累得一身汗的饲养员牟世杰说。
上山本来负担就重,饲养员为何还会穿着笨重的熊猫服?对此,黄炎解释说,这是为了尽量避免人类对它的干扰。
进圈
不找妈妈直接爬上树
12点零8分,中型野化培训圈的1号大门为“新主人”敞开,装有“草草”的铁笼也被打开。
在窝窝头的引诱下,“草草”来到大门一侧20米处,工作人员马上撤掉铁笼,所有记者也全部进入围墙边的掩体内。
5分钟后,“淘淘”也出现在新家门口。12点13分,身着熊猫服的饲养员揭开背篼盖子。没有迟疑,“淘淘”一下地就往前爬,监控室里的人都以为它会去找妈妈,没想到,“淘淘”径直走向一棵杉树,蹭蹭往上爬,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
监控室里的工作人员连忙切换摄像机镜头,但由于它的速度很快,不多久就在画面上消失了。
撤离
将对母子俩全面监测
中午12点半左右,母子俩在新家初步安定下来,大部分人也陆续撤离,只剩下3名工作人员在山上作记录。
对这1个半小时的搬家过程,黄炎评价说:“仔仔直接爬树,有可能它觉得在树上更安全。不去找妈妈,说明它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昨日下午6点半,华西都市报记者致电饲养员牟世杰了解到,“淘淘”在树上待了一个下午,而“草草”在新家已经吃了好几顿竹子。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密切关注母子俩的行为和适应情况。”黄炎说,科研人员将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母子俩进行全方位监测和数据收集。
记者手记
“淘淘”加油,
成为大熊猫中的佼佼者
从满4个月的那一天起,“淘淘”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它喜欢睡觉,总是努力往妈妈刨出来的树洞里钻,可爱又略显笨拙的样子,让我在监控器前看得眼泪花花。
时隔2个月再次前往卧龙,调皮的它一天到晚总喜欢待在树上,连监控器都找不到。小小失望中,其实包含着大大的自豪。
“宝宝好厉害,它不依赖人,以后回到野外肯定会更适应的。”这一句话,总是在心里默默念叨着。
这一次搬家,虽然只是远远的看着它,心里还是涌出了一丝温暖,莫名的,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小孩。
一路跟上山后,在清晰的监控画面里,宝宝出乎意料的爬上树,在消失前的那两三秒,它停顿了一下,无意识地往镜头前瞥了一眼,那一眼,担心、骄傲、祝福全涌上心头。
“它会好好的生活下去,一定能成为大熊猫中的佼佼者!”虽然很不舍,但我明白,人类不能去干扰它。
“淘淘”,你一定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