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弓箭匠人守护近失传手艺 成龙吴宇森曾上门求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5日14:52  北京晚报
杨福喜告诉记者,玩传统弓凭的是真功夫,没有3个月的勤学苦练,一般人可能连箭都射不出去。 杨福喜告诉记者,玩传统弓凭的是真功夫,没有3个月的勤学苦练,一般人可能连箭都射不出去。

 

  和平年代,传统的弓箭已难觅踪迹。在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利局宿舍里,有这样一位匠人杨福喜,守候着最后的传统弓箭制作作坊“聚元号”。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让这个几乎失传的手艺,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4个月做成一把弓

  玩过现代弓的人都知道,现代弓上的“零碎”比较多,也比较沉。而相比之下,杨家传统弓的重量不到4斤,但是要想拉开弓弦却十分费力。“一把好弓,就是要自身轻便,但弹射出去的力量却大。”杨福喜告诉记者,玩传统弓凭的是真功夫,没有3个月的勤学苦练,一般人可能连箭都射不出去。

  杨福喜说,传统弓从制弓胎开始,要经历200多道工序才能变成最后的成品,而上弓弦是最让人揪心的步骤。“只有当弦搭在弓的两端,而弓没有发生断裂,我才能松口气。”杨福喜介绍,正是因为制作工艺难,传统弓的制作不仅费时,而且成品率也很低,从开始打磨材料到最后的成品,需要4个月的时间。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成品率也才能达到七成。

  188岁老弓见证历史

  在杨福喜的家里珍藏着一把制作精良的老弓,弓内侧的牛角面上刻着道光三年毅甫制字样。原来这张弓是“聚元号”掌柜为纪念弓箭铺成立百年特制的。“当年老掌柜交代了,这把弓要世代流传下去,不能出售。”让杨福喜感到痛心的是,在“文革”期间,杨家人忍痛将这把弓锯为两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杨福喜的父亲才重新将其修复好。

  不惑之年重振老字号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杨福喜和父亲决定重新恢复传统弓的制作。那一年,40岁的杨福喜毅然辞掉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跟着父亲整日埋头钻研。

  在经历了一段低迷期后,杨福喜的传统弓得到了不少喜欢传统文化人的认可。更让杨福喜感到高兴的是,如今他已摆脱了传统弓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窘境,不仅收了徒弟,连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开始跟着他学习制作传统弓的技艺。

  吴宇森成龙上门求弓

  随着传统弓名气的不断提升,不少人找到杨福喜,收购他制作的硬弓。“电影《赤壁》的导演吴宇森就曾找到过我,想为剧组买500张弓。”这让杨福喜既高兴又有些为难:“我的这些传统弓需要精心打制,不能光图有生意就糊弄别人。”最终杨福喜和徒弟们制作了几把样弓给了剧组,再由道具师批量生产。除此以外,著名影星成龙也向杨福喜购买过传统弓。“我很高兴能看到古老的传统弓再次散发活力,我也会秉承古训,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李环宇 文并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弓箭 传统工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