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持枪抢劫逃犯卷入交通肇事案被发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5日02:18  新京报
嫌疑人张林被警方控制后,拍照存档。河南警方供图 嫌疑人张林被警方控制后,拍照存档。河南警方供图

从河南淮滨老家逃到北京昌平,名字从“张林”变为“张中”。 从河南淮滨老家逃到北京昌平,名字从“张林”变为“张中”。

  2001年下半年,河南息县,张林涉嫌参与持械抢劫逃离。

  2010年3月,北京昌平,张中因交通事故被诉赔偿。

  正当昌平法院准备就此案开庭时,收到一封河南省息县公安局的函件。对方希望协助抓捕“张中”,他是一名公安部通缉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灰色短袖。

  9年前,张林在河南淮滨老家穿着挺合身;9年后,张中在河南息县看守所再穿时,已经有些小了。

  衣服还是那件衣服,“张林”和“张中”两个名字,却是一个人。

  4月1日,昌平法院,改名为“张中”的张林,被在此“设伏”的河南息县刑警抓捕归案,结束长达9年的潜逃。

  这一天,恰是他为逃亡,将新身份证篡改姓名的生日。

  刑警昌平法院“埋伏”

  按常规,法院开庭前并不用通知他前来。

  昌平法院民二庭的法官给张中打电话,让他带着肇事车辆的保险单到法院来,“看已用了多少钱,还需要多少钱。”

  河南息县公安局城关责任区刑警中队副队长苏泉回忆,为配合河南警方办案,昌平法院的承办法官还推掉了届时将要开庭审理的案子。

  约定的时间是4月1日下午。

  张中如约而至,上穿黑色夹克,下穿灰色裤子,脚上则是一双白色的旅游鞋。

  等待他的是昌平法院的法警和昌平派出所的民警,还包括来自河南息县的刑警苏泉和李炎炎,共10余人。

  走入指定的法庭后,张中还没来得及坐下,核实完身份就被民警控制。

  “他脸上能看出不知所措的茫然。”刑警李炎炎说。

  李炎炎等人亮明身份,并叫出“张林”的名字,张中平静了很多。

  此时他意识到,自己落入了河南警方和昌平法院联手设计的一个局中。

  从河南淮滨老家逃到北京昌平,名字从“张林”变为“张中”,身份证上的生日也从“1973年6月13日”改为“1971年4月1日”。

  4月1日是张林的“新生日”,也成为被缉拿归案的日子。

  小车祸和抢劫案

  要不是去年7月12日的一场车祸,张林的潜逃生活也许还会继续。

  当日凌晨五六点,张林驾驶农用货车前往加油站加油,途中将骑摩托车的杨先生撞伤。张林支付1万多元治疗费后,双方因后续的8万元赔偿引起纠纷。

  2011年3月22日,杨先生起诉至昌平法院,要求民事赔偿。

  起诉书上写的是“张中”,杨先生和昌平法院并不知道“张林”是谁。

  而在河南息县,张林一直是在逃状态。

  息县公安局信息称,自2001年起,一个以杨海青为首的团伙,在106国道息县段先后作案40多起,持械抢劫过往司机货主,“气焰十分嚣张”。张林涉嫌多次参与。

  为此息县警方专门成立106国道车匪路霸专案组,2002年7月,杨海青等人被控制。

  卷宗显示,2002年7月起,张林一直在逃。

  这并非张林第一次犯案,1996年,在老家淮滨县邻近的驻马店遂平县,张林等人因盗窃被警方控制,当年被遂平法院以盗窃罪判处6年有期徒刑。

  后因表现良好,2000年张林减刑2年出狱。

  竹棍教不好“丁八”

  “都是没管好,我脾气也很赖(当地方言,脾气不好)。”息县徐寨村,张林的父亲张万说。

  一个哥哥、四个姐姐,张林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由于母亲姓丁,家人还给他取了个乳名“丁坎”。朋友们都爱管他叫“丁八”,“八”在当地是最小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是张林的学历。

  张万回忆,儿子太贪玩,考试老不及格,有时甚至只有二三十分。

  “管理方法不行,俺爸经常打我,就不上了。”4月28日,河南息县看守所,一直低着头的张林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声音像是被要咽下去,含混不清。

  张万承认不会管孩子,他气急了就用竹棍抽儿子屁股,打得通红。直到儿子一提上学就喊头疼,只能辍学。

  “红红(化名)现在多少岁,他就是多少年前犯得罪。”张林母亲叹着气说。

  1996年,张林和妻子生下第一个孩子,女儿取名红红。

  成家也未拴住心,母亲说张林还是跟附近的混混勾搭在一起,常往外边跑,“连女儿的尿布都不洗”。母亲极力阻拦,但腿脚追不上非要出去玩的儿子。

  张林第一次入狱期间,自己不满一岁的女儿由妻子和母亲带着。

  虽然减刑出狱,但不久再次犯案。

  专案组加大打击后,张林就从老家逃出来。

  张林被捕后向警方供述,2001年七八月份,杨海青找到他,说要一起到106国道“干拎包”。

  “拎包就是到车上抢包。”目前他已交代参与两起犯罪事实,但强调“只是在旁边放风”。

  改名后的“将就生活”

  北京和天津,是徐寨村年轻人外出打工首选的地方。

  出逃的张林先去了天津,在一次性餐具厂做工。随后,他将妻子也接了过来,大女儿红红仍留在老家。由于夫妻俩都没什么文化,一个月只能赚到1000元左右。

  一对双胞胎的到来,让生活愈发艰难。

  随后,一家人来到北京谋生。开始时,张林做卖布鞋的小买卖,没赚到钱还赔了几千元。

  昌平沙河镇一带,不少河南人干运输砂石的个体生意,会开车的张林也加入其中。

  息县警方人员称,为躲避警方追查,也担心老乡打探底细,张林新办了一张身份证,改了名字和出生年月。但警方并未透露该身份证真假及通过何种渠道办理。

  记者对比张林前后两张身份证,他明显发福了很多,若不仔细端详,很难看出是一个人。

  一辆红色车头、黄色车身的农用货车,张林靠拉私活养家。

  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昌平区沙河镇政府附近的马路边等活,很少去市里等人多的地方,“他的警惕性很高”,办案刑警说。

  张林父亲张万称,儿子离家的9年,除了把媳妇接走那次,一直也没回来过,电话也只打过两三次,也没说在哪,就说外边打工,“也从来没有寄钱给家里。”

  一起拉活的徐大奎认识“张中”。他说,“张中”从来没说过自己以前的事,也没说过现在具体住在哪,只知道在朱辛庄租房。遇到老乡,“张中”顶多聊两句,常常迅速离开。

  张林坦言,他一度也认为就这样“将就生活”,他就守着那辆红色车头、黄色车身的农用货车,拉活回来早了,还去接两个双胞胎儿女放学回家,看到出租房墙上贴着的几张孩子获得的奖状,“也挺高兴”。

  4月10日,北京台播出了张林被警方控制的消息。

  徐大奎从电视上认出,那个涉嫌抢劫的在逃人员,竟然是常见面的“张中”。

  绰号暴露潜逃行踪

  张林没有想到,暴露自己的却是绰号“丁八”。

  河南息县警方人员称,2001年底,曾接到张林在天津的线索,因情报有误警方未能找到。

  今年息县警方“大走访”,有人向警方反映,“以前听说丁八干过一些违法的事情,不知道你们是否掌握相关情况。”

  刑警李炎炎说,随即梳理在逃人员信息,发现“丁八”就是张林的外号。

  “不管改什么名,外号基本是跟着他一辈子的。”李炎炎说,警方由此得知“丁八”跑到北京昌平去当个体司机,并改名为“张中”。

  息县警方通过北京警方调取“张中”资料,发现一家人都未在北京办理暂住证。

  5月3日,朱辛庄村委会,工作人员也未能通过“北京市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查到籍贯为河南淮滨县的“张林”或是“张中”的信息。

  找不到具体住址,李炎炎等刑警选在沙河镇政府附近道路蹲守,3月28日一天也未见到那辆红色车头、黄色车身的货车。

  经过与线人再次问询,得知“张中”因一起车祸正在闹官司。

  4月1日上午,昌平法院接到一封来自河南省息县公安局的函件,河南警方向昌平法院提出请求,希望法院协助警方抓捕一名公安部通缉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之后,昌平法院,上演了“设局”一幕。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逃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