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正式发布,社会各界纷纷谈自己的看法,在京工作的外国人逐渐增多,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北京生活的怡然自得,正是包容的体现。
如今,北京已形成了几大典型的外国人聚居区,这里的外国人与中国人相互交融着,各自的文化在一起形成多元文化。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北京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1)指出,望京被人们冠以“韩国城”这一称谓。这里聚集着近3万韩国人,他们与当地居民混居于社区之内,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消费。
不过,居住在这里的韩国人与本地居民仍存在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在沟通交往中存在诸多不便,甚至引起了矛盾的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望京街道办可谓是想尽一切法子,使得中韩住户间相互融合,如开设语言培训机构、建立韩国人居民小组等等。
●形成
老外在京扎堆近3万韩国人住望京
如今的北京已形成比较典型的外国人聚居地,报告特别指出,现今,朝阳区的望京、海淀区的五道口和顺义开发区等地出现了韩国人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
在长富宫和发展大厦附近以及麦子店一带形成了日本人相对集中居住的现象;在以燕莎友谊商城、凯宾斯基饭店为中心的地区有一定数量德国人集中居住等等。其中,这些外国人聚居区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号称“韩国城”的望京地区。
据报告介绍,朝阳区望京街道由花家地、南湖渠和望京三大居住区组成,共有17个居民小区。其占地860公顷,总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来自望京街道办的数据显示,望京总人口大约15万,其中韩国人就有将近3万人。
报告作者、北京社科院专家马晓燕指出,聚居望京的韩国人人口结构复杂,身份各异,他们渗入当地社区,与当地居民混居于社区之内。围绕他们的生活与消费,在望京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服务于这一群体的社会小“生态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包容是融入国际化标准的城市态度。北京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影响和贡献、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新市民”的概念从不同地域拓展到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移民。
差异·语言
语言存障碍中韩住户聊不上
住在同一个社区,彼此天天见面,双方都很愿意友好相处,但因为语言问题,愿望达成还存在一些障碍。
报告举例说,居委会的活动很难吸引韩国人的注意力。小区里散步的中韩住户之间,彼此也很少聊天。社区论坛上发言的也多是中国人,韩国人一般在他们自己的“聊天室”发表言论。
望京三区居住的韩国人朴先生说:“我的邻居都是中国人,因为语言关系,很难沟通。其实身在异乡,我们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需要帮助,社区里却没有人组织邻居之间的交流会,所以很不容易交到朋友。”
朴先生还说,小区物业不时会发布一些公告、通知,而这些公告和通知只用中文,我们搞不清楚它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
位于望京街两旁的商铺,大多对客户群体没有作特别明确的细分,广告和招牌上的文字大多是中文或中、英文。
对于到处是韩国店铺、韩国商品,一些中国居民认为这压缩或侵占了自己应有的生活空间,造成了诸多不便。
韩国人却说:“在望京新城社区周边的银行和邮局、药店等服务设施的客户提示只有中文,服务人员也只说中文,还有望京新城社区周边的公共汽车站牌的文字也都是中文,要出门都得先打听清楚。”
●解决办法
如何包容开语言培训班
专家表示,中韩住户还是都希望彼此之间能够有一些沟通与交往,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当地居民通过与外籍居民的交流与互动加以推进。
为了增强交流,望京社区南湖派出所在西园四区的门口设立了一个对外服务窗口,主要接待韩国人。因为朝鲜族人与韩国人有相似的语言背景,派出所还特意招聘了一些精通韩语的朝鲜族协管员。
与此同时,望京社区还特别邀请一些韩国志愿者作为社区顾问。
对于语言不通问题,望京街道办事处流管办的金主任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街道办一直在开设语言培训机构,请韩国志愿者当老师无偿授课,进行短期的或者不定期的培训。金主任提出,尤其会对一些相关单位和机关的人培训。
同时在望京的各个大学开设了很多语言学院,这主要是针对韩国人学中文的。金主任称,街道办会对接这些机构,联系相关老师对韩国人开课,宣传、教中文。“参加学习班的韩国人很多,期期报名人满。”金主任表示。
另外,由政府主导,街道办也专门建立了外籍人服务站。外籍人来望京后去登记,会有专门懂外语的协管员直接跟外国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差异·习惯
韩国人把鞋放房外中国人不适应
居住在望京的中韩住户们不仅仅是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在生活习惯方面也不是很适应。
报告举例,韩国人习惯于把鞋子放到房门外,而中国邻居觉得这占用了门前的空间,污染了空气。“他们都把鞋脱在门外,周末来客人的时候就摆一片。吃完订餐也把碗摆在门口等服务生来收。可是楼道这么窄,他们这么一摆,我们都没法走路了。”
韩国人的生活垃圾一般放在门口,中国邻居觉得这也是不讲卫生的行为,而且觉得有碍观瞻。
不仅如此,韩国人也需要“忍受”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对于中国邻居的不满,韩国邻居这样说:“不明白中国家庭做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油烟?不明白广场上为什么有那么喧闹的大秧歌,为什么中国人会把宠物狗带进电梯……”
家门口都是韩餐找盘炒菜不容易
“一到吃饭点我就犯愁,韩国口味的菜不爱吃,家门口都是这样的饭店,想在家附近找一家像样的中国餐馆实在不容易。”家住望京地区的邬先生感叹。
他表示,有时候干脆在单位吃完饭再回家,想在家旁边吃盘中国炒菜很难。
据记者了解,望京西园三区、四区是有名的韩国人聚集地,周边也自然聚集着众多韩国餐馆。西园四区429楼的业主邬先生住在这里已经4年了,但是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解决办法
部分社区要选一个韩国人代表
对于生活所带来的不便这一问题,金主任提到,主要采用朝鲜族人员提供服务。比如超市、市场、中介等都有朝鲜族人开设的。同时,银行、邮局等一些相关部门也陆续设有专门为韩国人开设的VIP通道等。路牌等一些小区内的服务设施也均采用中、英、韩三种文字,方便居民。
金主任还向记者介绍,这几年街道办专门建立了韩国人居民小组。启动韩国人最多的五六个社区,各出一个韩国人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主任定期开会,与韩国代表交流。中国居民有对韩国居民不满意的地方就反映给居委会主任,再由居委会主任与韩国居民协商,坐下来沟通交谈,解决互相不理解的小事。比如,报告中提到的韩国人把鞋和垃圾放在门口的问题,现在这种习惯基本没了。
金主任还表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每年望京地区都会举办两个比较大的活动。夏天会利用大文化广场,搞一个望京国际艺术周,来促进中外文化互相融合与交流,令中韩居民逐步融合。
另外就是中国的传统春节,大部分韩国人会在望京过大年,中国居民会邀请外国人一起包饺子,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不同所存在的不理解。
●改变
中国人做辣白菜韩国人喜欢吃饺子
针对中韩两国居民存在差异的原因,金主任表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其次就是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生活习惯的不同。望京街道办及相关部门一直积极地做着努力。
同时,韩国人的大量进入也带动了望京地区的整体发展。随着韩国人的进入,望京地区逐步引入了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国居民的生活。“现在,中国人也很喜欢吃韩国人做的辣白菜,也想自己学做辣白菜呢。韩国人也很喜欢吃饺子、包饺子了。”金主任表示。
由于外籍人口的大量涌入,拉动了本地区大大小小的经济,各种店铺、设施的完善与形成都带动了望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望京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中韩居民之间存在的问题,金主任表示很有信心逐步解决。
●新闻内存
2000年以后韩国人群居望京
20年以前的望京还是一片比较荒凉的地方。较早的建筑就是丽都饭店,早期有不少韩国人聚居在望京花家地一带,主要原因是除了接近丽都饭店外,周围有招收韩国学生的中医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等,这里曾聚集了一些韩国学生及家长。
随着望京新城的建成和渐具规模,大量的韩国人居住到了那里,以求学者、投资创业者和在京服务于使领馆、外资企业者居多。
2000年以后,大规模的韩国人来了。他们在该地居住、工作、学习与生活,相应的也带动了其所需的基本生活设施的形成。
本版文/记者王永生实习生李白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1)主编、北京社科院城市所所长、北京社区研究基地主任于燕燕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1)作者之一、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马晓燕
|
|